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旅游
驻马店市景点介绍
陈蕃墓
陈蕃墓是东汉太傅陈蕃的墓葬,位于平舆县城北郊陈蕃公园内,墓高3米,直径9米,墓前立有花岗岩墓碑。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蕃,字仲举,汝南郡平舆(今河南平舆县)人。他的祖父曾做过河东郡的太守。汉顺帝执政时期,太尉李固上表推荐陈蕃,朝廷征拜他做议郎,后提升为乐安太守。顺帝死后,桓帝继位,得知陈蕃为官清正,才高学广,随授职为尚书。延熹八年,陈蕃迁升为太尉。永康元年,桓帝驾崩,窦太后临朝执政,下诏说:“老百姓树立君主,使官吏治理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辅佐,以巩固帝王的事业。前任太尉陈蕃,忠贞清高,正直亮达,以陈蕃做太傅,总领尚书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确山竹林寺
竹林寺位于金顶山北侧,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竹稠林密,故而取名竹林寺。据《确山县志》记载,竹林寺始建于唐玄宗年间,是中原名刹,曾有南竹林、北少林之说。樊金凤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真卿书碣
颜真卿书碣位于汝南县城北1.5公里处,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上遣颜公宣谕劝降,囚于蔡国(今汝南龙兴寺),公坚贞不屈,挥笔劲书“天中山”三个大字,以示江山终归一统,同年8月被缢杀。有诗云:天中山畔旧题名,石碣摹传字迹明;想见当年忠义气,淋漓墨沈笔纵横。李峰摄
狗冢庙
狗冢庙位于遂平县和兴镇李屯村西北,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为怀念其在西汉末年被王莽军追杀堵截的危急关头搭救自己性命的一只白狗所建,旨在招感后人,以示报恩。与之相连的“王莽撵刘秀传说”2007年2月6日被列入首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得帝位,调集军队镇压各地义军。刘秀偕母率兵在舞阳与王莽军相遇,由于寡不敌众,被莽军冲散,刘秀只身逃到和兴镇李屯村西北附近时,已筋疲力尽,倒在草丛中鼾睡而息。王莽军追到此处,看到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无法搜寻,便四处放火,欲把刘秀烧死其中。待他一梦醒来,追兵已离,四周皆是一望无际的焦土,只有身边一片荒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张楼太子岭遗址
太子岭遗址位于驿城区老河乡韩张楼村,东南距老河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比地面高出8.3米,文化层厚2.6米,南北呈“人”字形,长250米,宽95米,面积21750平方米。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石凿、石镞、陶仿轮、鼎腿、双暖盆、盘、碗、鹿角、兽骨、兽牙等。纹饰有横兰纹、条纹、素面纹等。从采集的文化遗物特征分析,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曲家岭文化类型,属新石器文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朗陵故城遗址
朗陵故城在确山县城南20公里处的任店镇,是历史上一座著名的郡县古城,古城遗址犹存。春秋战国已有此城,秦属颍川郡,西汉初置朗陵县,后置朗陵郡,黄萌任太守。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曾将大将臧官封为朗陵侯。臧官死后,其子臧信等三世继为“朗陵侯”。三国时期,曹魏又封何曾为“朗陵侯”。西晋建立,何曾因辅助晋武帝有功,-为“朗陵公”。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是南北政权争夺的重要地带。朗陵地处淮河北岸,控制北咽喉。时为南土,时为北国。战略位置异常重要。刘宋定黄淮时置绥城郡,后来北魏又在这里置安阳郡。东魏时改朗陵名安昌,并置初安郡,郡治县治均在朗陵故城。隋代郡、县被废除,县治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庄城遗址
乔庄城遗址位于驿城区水屯镇乔庄村南,南北长500米,东西宽440米。遗址平面基本上呈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稍短,中部隆起,有明显的城墙和壕沟痕迹,平均高出周围地面1~2米。一条小土路从遗址中部穿过。乔庄城遗址虽未经发掘,但从历次文物调查勘探的情况分析,该遗址体系保存完整,有护城壕、城垣、夯土台阶、陶排水管道等设施。遗址文化层厚2~3米,表层分布有大量碎陶片,四周城壕上下坡崖,每逢暴雨之后,还不断有遗物出现。考古工作者在此采集的标本较为丰富,有板瓦、筒瓦、陶制瓶口、陶豆、壶、缸等。在附近的付庄村内,文化层内出土有空心子母砖、陶瓮等,还发现3个直径为0.2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
鄂豫边革命纪念馆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驻地。以此为中心开辟的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又称桐柏山革命根据地)是南方八省市十五块红色游击根据地之一。1935年8月,张星江、王国华、张旺午,在唐河毕店商定,将豫南、鄂北两地党组织合并成成立鄂豫边省委。张星江任书记,王国华任宣传部长,仝中玉任组织部长。接着,在泌阳王店南部张楼村高粱地召开会议,决定在确、泌、桐、信四县结合部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桐柏山去革命根据地,以配合南方各游击区的斗争。省委机关主要设于王店乡张楼、铜山邓庄铺、焦竹园。之后,省委派人三上北方局,又到延安,得到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朱古洞杨庄遗址
朱古洞杨庄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古洞乡秦庄村杨庄村民组南。北邻水泥路,隔路就是杨庄村,东500米为107国道,西1公里为高速铁路。遗址坐落在练江河支流南岸的小台地上,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20米,总面积为66000平方米。-物调查和勘探,朱古洞杨庄遗址文化层厚2.7米,内涵丰富,有大量的红烧土、草木灰和碎陶片。采集的标本有陶片和石器,陶片质地有泥质、夹砂、夹蚌三种。陶色有红、黑、灰;纹饰多为素面,兼有篮纹、弦纹、镂孔和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陶鼎、鬲、盆。石器有石刀、石斧等。据器形和纹饰特征,该遗址为新石器龙山文化时期遗存。1984年第二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冢遗址
周冢遗址位于新蔡县城西5公里黄楼村委,东南至黄楼村465米,南至小委孜村540米,西南至化庄村705米,北临小洪河。遗址西北东南向原为一个遗址,由于水土冲刷,断断续续分为3节。西半部被冲断,后人把西边称周冢,中间称平冢,东南部称黄冢。周冢高6米,东西长56米,南北长47米;平冢东西长90米,南北长182米;黄冢东西长123米,南北长203米。3处总面积为44960平方米。遗址形状不规则,灰土、文化层较厚,文物散落较密,延续时间较长。1953年北京考古专家裴文中来此考察,鉴定为商周遗址。周冢遗址是一处商周文化等不同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2008年6月被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遂平县槐树乡李兴楼村,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个院。后院是李先念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房屋,前院是展览区。展览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系统反映了革命先辈在嵖岈山这片热土上建立的丰功伟绩。樊金凤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苗塚遗址
苗塚遗址,位于西平县环城乡李庄杜村东北1500米处,西距京广铁路2000米,北距淤泥河1100米,海拔高度为56米。从遗址上部地表所采集的文化遗物看,有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战国、汉代时期的生活器具残片和建筑材料残块。从采集到的文化遗物表明,苗塚遗址是一处上自新石器时期,下至汉代等不同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为文物调查时发现,仅对其进行了钻探,文化层叠压共分4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土色为灰褐色,土质疏松,内含红烧土粒、灰粒等,厚10厘米~15厘米;第二层土色为深灰色,土质较硬,厚37厘米~45厘米,含大量陶片、灰粒及烧土块;第三层土色为灰黑色,土质疏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顶石刻
五龙顶石刻位于泌阳县黄山口乡五龙庙遗址内,在一块巨石上有雕像6尊。这些雕像神态安祥、栩栩如生,具有明显的隋唐风格。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处于我国北方佛教与南方佛教的交会处,对研究我国南北方佛教发展中的异同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樊金凤摄
小孟庄遗址
小孟庄遗址位于西平县师灵镇小孟庄村南。村庄将遗址覆压一部分,遗址距西平县城约20公里,北临西平故城,南为低洼地带杨庄滞洪区,海拔高度75.7米。遗址北高南低,北部最高点高出周边地表约3米。从遗址表层所显露的文化遗物陶器残片及农民挖土时发现的文化遗物看,有商代及汉代文化遗物。据分析,遗址为商代居住址,同时埋藏有汉代墓葬。从对遗址钻探情况及遗址上部表层采集的文化遗物陶器残片看,文化层厚0.9~1.6米,从上至下可分3层:第一层厚0.4米左右,土色为黄灰土,土质疏松,内含大量红烧土块、灰粒,偶尔发现有陶片;第二层为灰土,土质疏松,内含大量红烧土块、灰粒,厚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泌阳蒋庄遗址
蒋庄遗址属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泌阳县城北20公里的官庄街东南3公里蒋庄村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缓坡状,中间凸起,中部最高处文化层厚4.7米。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80米,面积36000平方米。根据遗址断壁地层叠压关系和包含遗物不同,可分为上下二层,下层陶器中,以夹砂泥质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制法以手工为主,器物有陶仿轮、高领壶、圈足盘等;上层陶器中以灰陶为主,制法以轮制为主,器物有圈足盘、陶拍、陶仿轮、鼎腿等。另有石斧、石凿、石刀、石镞和骨器等器物出土。从下层陶器制形和纹饰看,属于曲家岭文化类型,上层属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婆婆”摩崖石刻
泌阳县象河乡槐树李村西山南坡一块巨大的岩石下有一石窟,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风婆婆洞”。此洞高约2米、宽约1.5米、深约1.2米,洞内雕有佛像3尊,中间莲花座上端坐的“风婆婆”神态安祥,左右两侍者毕恭毕敬。“风婆婆”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风的神,春天,“风婆婆”教燕子唱歌,唱着唱着,柳条就绿了;夏天,“风婆婆”带着乌云散步,走着走着,就下雨了;秋天,“风婆婆”变了个魔术,变着变着,枫叶就红了;冬天,“风婆婆”送来了贺卡,送啊送啊,飘来了很多美丽的雪花!使得风调雨顺,给人们带来了富足祥和的快乐生活。樊金凤摄
“重兴汝阳县儒学记”碑
“重兴汝阳县儒学记”石碑位于汝南县城南悟颖塔公园内,记述了明代各级-对教育的重视和重兴汝阳县(今汝南县)儒学的过程。据《重修汝宁府志》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帝朱元璋下诏命翰林院、提刑按察司-,重兴汝阳县儒学。碑文言:“学也者,教之所由施也;教者,性之所由复也。学不建,则教不得而施焉;教不施,则性不得而复焉。故学不可一处阙也。”同时也记述了重修后的儒学景况:“堂之梁栋瓦甓有挠折破缺者皆茸以新,殿之丹雘有剥者,亦饰以采。外门旧用木柱且朽,今易用石矣。”李峰摄
婆子山摩崖造像
婆子山摩崖造像位于泌阳县象河乡庞庄村婆子山,符合北魏至隋时期石窟“宜山栖穴处”的要求。摩崖造像位于婆子山山坡北侧,属伏牛山系余脉。北侧为佛沟,内有佛沟溪。东距象河街5公里,泌许公路穿越象河街,西邻方城县境2公里,东距2.5公里的象河关山脉凹口的平畴,东北15公里为桐柏山系的五峰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婆子山秉伏牛山系风貌,风景独特,顽石处处,若伏牛、若走兽、若斗鸡、若亭阁,溪水常清,松柏、灌木盎然,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该处造像有造像石、窟前遗址和禅僧精舍构成。共有佛像菩萨、罗汉、力士、人物等造像90余尊,分雕在四处立石上,绝大部分分布在1号、2号立石上。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昌民宅
牛昌民宅位于西平县出山镇牛昌村,主体建筑是一栋座北朝南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小灰瓦覆顶,饰有鸟兽、花卉等砖雕图案,形态逼真,生动活泼;转角处的飞檐,如鲲鹏展翅,轻盈舒展;四周的开窗,布局合理,精巧别致,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原民居的建筑风格。樊金凤摄
杨角寺遗址
杨角寺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古洞乡朱古洞村杨角寺村北的高岗地上,西南有人工鱼塘,北200米为谭庄,东100米为至朱古洞乡政府的公路,高速铁路从遗址西部经过。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70米,总面积40800平方米。-物调查、勘探,文化层厚1.5米,内涵丰富,有大量的红烧土块、草木灰、石块、碳粒等,地表散落有较多陶片和石器残片,采集的标本有陶片、石器等。陶片以灰陶为主,黑陶和红陶次之。纹饰以绳纹、篮纹居多、兼有素面和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陶杯、罐、盆、碗、器盖、鼎、镭钵、碗等。石器多为磨制,有石斧、石铲、石刀等。据器物和纹饰特征看,该遗址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