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旅游
绵阳市景点介绍
蜀汉江油关
蜀汉江油关位于今天平武县南坝镇的三国历史遗迹江油关,原名江油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势力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奇袭江油戍,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闻名。此后历朝历代,多在此设关戍守,或称江油关,或称涪水关,成为蜀北名关之一。同时,在南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以前的1000多年间,这里长期都是县、郡、州治地,称为古龙州,是涪江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江油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建于1993年,总面积63615公顷,区内全是原始林区,无人居住。保护区处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地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岷山山系的腹心地带,其大熊猫分布密度高,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保护对象大熊猫的分布密度高,数量多,大熊猫生境保存好,栖息地面积大。保护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少,同时,也是古北界、东洋界动物的交汇地带。保护区北面有黄龙自然保护区,西面有白羊自然保护区,南面有片口自然保护区,是连接岷山山系大熊猫走廊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保护区显著的稀有性和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列入
卧龙诸葛寨
梓潼城西三十里有卧龙山,亦名葛山、亮山。《舆地纪胜》载:“葛山,亦名亮山,昔诸葛北伐,尝营此山,因名。”《蜀中名胜记》二十六卷亦载:“梓潼西南二十里(应为三十里,引者注)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历代方志及有关史籍均有蜀汉丞相军师诸葛亮北伐魏驻兵于此的记载。诸葛寨又名牛头寨,山形椭圆,四面陡削,寨顶较平,周约三千多米,南端为葛山寺,原寺规模宏大,有三重十八殿,明末毁于兵火,清光绪年间重建,只有两重五殿,比原有规模要小得多,寺背倚崖,崖上古柏葱葱,约五百余株。寺内有一唐贞观八年刻的《阿弥陀佛并五十二菩萨传》石碑,有唐僖宗中和四年的造像碑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口关
“瓦口关”位于五妇岭,梓潼城北十里,古金牛道南端,关壁刀削,苔绿斑斑,藤蔓倒悬,古人据险为关。蜀道沿龙门山脉向南,穿岩过岭,直转陡下,过关,路渐缓。岩坡皆长柏树,负势竞上,互比高下。林涛涌关,潼江如练。“瓦口关”扼控三巴,屏障西南,为兵家争战之地。《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一役便是在此。时魏将张合(加包耳旁)据守瓦口关,张飞从难民口中探得路径,乃令魏延引兵叩关佯攻,自己却率五百轻骑,从梓潼山小路攻其后背。先前曾扬言“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的名将张合(加包耳旁),到头来却落得个“弃马上山,寻径而逃,方得走脱,随行只有十余人”的惨败结局。张
翠云廊公路
翠云廊公路南起七曲山大庙,北止于剑阁县,全长约50公里,公路两旁生长着近8000余株古柏(含剑阁至阆中段的翠云廊),号称“三百里长程十万树”。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说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古柏是历代开成的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历时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科学家称古柏为“森林化石”,文物专家则视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文人墨客比之为“绿色长城”。外国专
翠云廊公园
翠云廊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建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可与罗马大道媲美的世界奇观。被誉为“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天下奇观。沿剑门关南行,可看到婉蜒于剑门崇山峻岭之中的三百里古驿道,古驿道始于西周,青石铺路,以古柏夹道,古柏参天,绿荫蔽日,夏不知热,冬不知寒。还有珍奇的松柏合一树——松柏长青树。翠云廊,她像一条莽莽苍苍的长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身临其中,又如一条浓绿欲滴的翡翠画廊,溢彩流辉将拥抱。古蜀道像裹着绿色的绒毡,大地因她而显得格外秀美;山河因她显得更加壮观;游人因她而显得更加精神。千百年来,翠云廊古柏累受天灾-的袭击,而今保存下来的只有廊道古柏7900多
国家级森林公园
七曲山风景区
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4年10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林场批字[1994]150号)建立的。它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林业科学家称它为“森林化石”,旅游者称它为“蜀道翡翠”,文人雅士称它为“翠云明珠”。一、基本概况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梓潼县七曲山上,距梓潼县城最近端3公里,最远端20公里,在梓潼县城郊西北部,是川北剑门蜀道精品旅游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国道108线贯穿园内,现国道108线复线在该园东侧边缘,并在公园南北两端相接。公园距中国西部科学城绵阳57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177公里,北有剑门关之雄,西有窦团山之奇,东有嘉陵
送险亭
梓潼“东北界连龙剑,群峰苍翠于丹霄,西南壤接潼绵,曲嶂逶迤于绿水。坡陀山势渐就平衍,蜀道之险至此将尽。”这是前人对梓潼形势的描述。梓潼县北10里有个送险亭,她的建造和命名,颇有深刻意义,不同于一般风景设施。清朝咸丰年间梓潼知县张香海在《重修送险亭碑记》中写道:“送险亭言蜀道之险,由此而尽,故以送名栈道由陕西宝鸡起,入益门山,阴阳明晦,云雾弥漫,谚二十四站,又云七十二道脚不干。自西安至成都,久之,逾剑门,斯路径渐平,抵梓界,则顿失岩,心神敞豁。”过了送险亭,便进入成都平原的边缘了。从成都北上,过了绵阳,到梓潼送险亭,“险戏方始”。因此,梓潼送险亭是
古蜀道
古蜀道贯穿川陕之间。山峦起伏,急流纵横,数百公里,处处险峻,自古号称“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为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其间有峭壁如削,诗意悠然的清风峡、明月峡;有山环路绕,曲折盘旋的七盘关;有古柏参天,苍劲雄浑的翠云廊;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来兵家征战不休,号称险绝天下的剑门关。古蜀道旅游区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山多谷深,行路艰难的自然风光,另一个特点是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的三国文化,两者的结合深深吸引着广大国内外游人远道而来。
嫘祖宫
嫘祖故里的主体景观嫘祖宫、位于盐亭高灯镇街后灯杆山,距盐亭县城41公里。据传嫘祖发明栽桑养蚕时,因在野外而常遭鼠害、便用松脂照明以避之。后在此山立杆数丈悬明灯于杆顶以驱鼠,并祈求平安,野蚕家养后渐成民俗。为把女祖恩德在山上建庙塑像,命名嫘祖宫。宏辉高华、堂煌典丽的嫘祖宫、造型壮观的舞台、整洁雅致的纪念馆、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室、厨房等组成3000多平方米的庙建筑群。嫘祖宫所地高灯镇有丰富多彩的嫘祖传说故事、各具特色的嫘祖景观多处。更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如:石斧、古桑化石、古桑残、铜镜、金蚕、古丝绢、古梭子、陶鸡、陶虎、陶杯、陶房、开元通宝铜钱和祭文原件。嫘
莲花湖景区
莲花湖因神奇的“莲花石”绽放湖畔而得名。位于县城北23公里的双碑乡两岔滩处,控制流域面积162.6平方公里,总库容3350平方米,该湖呈“V”字型,湖岸线60余公里,曲折而漫长。沿湖两岸崇山峻岭,岑岑叠叠,错落有致。群山之间,苍松翠柏绿沃千里;湖光之中亭台孤岛交相辉映。鸥鹤展翅,游鱼成群,千帆竞发,碧波潋滟,水天一色,依然入画。
过岗楼嫘祖文化风景区
过岗楼风景区,位居盐亭县八角镇街后。是当代奥运射碟冠军张山的故里。相传嫘祖随黄帝巡视时曾在此短住。两岗之山拔地耸天雄也、两面绝壁似剑门险也、天桥横空连南北、幽谷坦道走西东奇也、松柏成林、绿波淹映秀也、此滩、险、奇、秀之过岗楼也。南岗建筑群以“人民文化宫”为主体,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合大院可容三午人。北面刻于石岩上的嫘祖像高15.3米、宽8米、其神韵雍容雅典、堪称当代第一大嫘祖像。左右是石雕马、蚕对峙。像前立石碑三十张、介绍嫘祖光辉的业绩。前面“巾英阁”分四层:底层是大门和走道。二楼是舞台,三楼陈列名人瓷像和简介。四楼为“张山影展”,通过十
嫘祖故里岐伯宫
黄帝元妃嫘祖故里岐伯宫、地处川北盐亭茶亭古镇西街口回龙山、距盐亭县城49公里。山足与莲花湖相通,水陆码头相连、坐车或乘船都能到达。中华第一部中医药巨著《黄帝内经》作者、中医始祖岐伯出生于古岐舌国。他首创以中草药为人治病、开医药之先河。助嫘祖养蚕兴衣。辅弼黄帝铸成大联盟、多民族、大文化、大统一的东方文明大国。受封在岐舌国、拜军师、国师、天师。他精通医学、政治、军事、经济、哲学、易学,为人类健康发展、历史前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岐伯故里的崇山峻岭中,生长有上千种名贵的野生中草药、茶亭乡民历来以种植中药材为支柱产业。故又史称“药谷”。芯呈梅花瓣的桔梗菊糖量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嫘祖陵
嫘祖陵(墓)位于盐亭县的金鸡镇的青龙山,远在秦汉以前就已建成,是人们思古怀亲追忆祭祀嫘祖的地方。恢复重建的嫘祖陵为八卦形,以山为陵,外露三方,内藏五方。陵墓边长为24.95m,意为二十四节、九五至尊,陵直径60m,高190m,属中华女祖第一陵。1993年,四川省老领导、学者杨超为原墓题写的“嫘祖墓”碑,包含在陵墓正中。陵前碑亭,宽14m,高9m,采用八卦中的坤卦形结构。陵碑高2.8m,宽1.2m,厚0.3m,“嫘祖陵”三个古篆体大字是由新加坡著名华人书法家丘程光先生到盐亭书写的。碑亭前的香炉也是目前全国别具特色的石制龙凤浮雕香炉,长7m,宽1.5m,高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灵寺
凤灵寺位居盐亭县城弥江大桥东的凤凰山,象凤头似的峰顶直插云天,茂林、绿树、奇花、碧草覆盖满山。国道唐巴公路经山门而过,汽笛声、水流声、钟声、鼓声、鸟歌声组成了嫘祖故里大自然的交响乐。凤灵寺不仅有丰富多彩、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深邃悠久的佛教文化,是川北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远在宋徽宋崇宁元年(公元102年),显宗佛教就传入盐亭后遍及全县,于1940年在凤凰寺建立“盐亭县佛教会”。如今的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韦陀殿、圆通殿、大佛殿及观瞻楼、会议室、办公室、商店、藏经室、住宿部、食堂、浴厕等组成近10000平方米的建筑群。诸殿构图设计各异,红墙黄瓦的古寺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郪江古镇
三台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凄王国的国都今妻阝江,妻阝县境建置始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置的妻阝县,历代相沿,名称多异,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置三台县,县城由此而由妻阝江迁至现三台县所在位置;妻阝江由县改为三台县下设镇.妻阝江镇现保留了很多完好的历年来的来自闽,粤,赣的客家人留下不少的会馆建筑遗迹,同时也保留了很多完整的民居,体现出了四川川西北独有的历代民居风貌,形成了四川省内完好古建筑群,被定为妻江镇也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湖
翠湖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距金石镇3公里处,因其山清水秀,风光绮旎,被誉为巴蜀小“西湖”。翠湖是人民渠工程尾干渠末端一个大型囤蓄水库,库容2210万立方米,水面达105公顷,她以蓄水灌溉、服务农业为主,兼营林果种植、水产养殖、水利发电和观光旅游等项目。如果把我县南面的鲁班水库比作粗犷伟举的男子汉的话,团结水库则是秀丽婀娜的美女。堤坝上的楼台亭阁,古朴而又典雅,有如水库的眼睛,脉脉含情,笑迎四方来客,湖中绿波盈盈,清澈剔透,蓝天白去全浸于基中,太阳溶化了,风的柔指醮着金辉,在碧波上涂抹,天也为之倾倒!远眺湖中小岛,叠翠累彩,似湖水骤然掀起,突然又被一种魔力
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
三台县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是1997年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它地处唐巴公路与绵渝公路交汇处,距新兴科学城绵阳仅40分钟车程。凤凰山因唐王勃游此留言“登道鱼鳞,形似凤凰”而得名。它东隔涪江与东塔相望,南邻牛头山杜甫纪念馆,北接长平山琴泉寺、北塔寺,西峙三台山七星楼,与牛头山杜甫草堂、琴泉寺、大佛寺、杜塔寺等风景名胜形成一条风景旅游热线。成为三台城区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凤凰山森林公园占地约520亩,地势呈北高南低、东北一西南走向,最高海拨455.7米,最低海拨378.8米、高差76.9米。园中林木参天,枝叶交错,绿波荡漾。绿化覆盖率95.7%,森
郪江崖墓群
郪江崖墓群位于三台县城南45公里的郪江镇。郪江镇先秦时为郭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此建妻阝县。王城左带锦水,右邻郭江,东有鼓楼山,西邻天台山。现以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遗存数以千计的崖墓,有些地方鳞次栉比,密如蜂房。其中以金钟山、泉水坝、紫荆湾墓群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崖墓在时代上早晚不一,但以东汉墓为主。规模上大小不一。结构上,多室墓均在中轴线上,一般可分墓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侧室和耳室,墓内利用山岩凿有台阶、水沟、壁龛,灶案、柜、棺台、床等附属设施。很多墓有圆雕、浮雕、线刻等建筑装饰雕刻和画像装饰雕刻,还有一些墓内有红色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从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其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现存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布局特别,处于历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整个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观音殿。面阔三间14米,进深六间12.1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前殿,带山门,重建于清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