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金昌市旅游
金昌市景点介绍
永昌保卫战纪念馆
为集中展示红西路军鏖战永昌这段历史,宣传革命传统,教育后人,永昌保卫战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于1983年动工修建,1988年正式建成。建馆20多年来,历经两次大的调整,于2007年免费对外开放。纪念馆位于县城北郊北海子公园东侧校场山南坡,坐北向南依山傍水占地面积6437平方米,建筑面积1184平方米。由纪念碑、纪念堂、烈士墓、陈列室及管护用房等建筑构成。馆藏文物200余件。陵园门额书“革命烈士陵园”,背面书“浩气长存”,挂“永昌保卫战纪念馆”门牌。第一台阶两侧陈列室里陈列红西路军征战永昌时部分遗物、图片及史料。纪念碑竖立在第二台阶中央,碑高10.18米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永昌县博物馆
永昌县博物馆位于县城东大街,原为明代户部尚书胡执礼府邸,又名“阁老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胡公子孙拆房取木,远走他乡。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陕甘商贾买其地,建成陕甘商贾会馆。1993年,县政府对其进行了落架维修,复名阁老府,以示永昌人民对胡公之厚爱。现存大殿一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建筑面积750平方米,2005年,县政府将博物馆迁入阁老府,进行对外开放。县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4000余件,藏品类别主要有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陶器、石器,两汉墓葬出土文物,古钱币,藏、汉传佛教文物,古旧书画,丝织物,金银器,玉器
金龙坝遗址
金龙坝遗址位于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头峡河口,系明、清时永昌东河地区农田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对研究明清时期地方用水治水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金龙坝遗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进行加固维修,由南向北开凿了一条引水隧洞,用来分水提灌。现在遗址附近的石头上依然保留着维修金龙坝时留下的纪念石刻,分别留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乾隆四年”。根据《甘肃永昌金龙坝水利工程遗址调查》等相关研究资料中不难看出,由于头坝村地势明显高于东大河河床,头坝人空守一河之水无法取用,勤劳智慧的先民在勘察地势后,借助山势,修筑了金龙坝,有效提升了水位,这样既不阻断河流,又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川龙泉公园
龙泉公园位于城区金川路与滨河路交会处西南侧。原是金川集团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建起的果园和菜地。1989年起,金川集团公司建成龙泉公园,占地8.1万平方米,园区内有“儿童乐园”“滨河林带(盆景园区)”等,“龙泉飞虹”大桥贯通其间。以“翠湖晓月”人工湖为中心,桥、堤分割,建有“拱桥”和“长城春晓”“湖心岛”“汀廊”“水榭亭”“长廊”“假山”“雕塑”“凤亭”“喷泉”“瀛洲憩亭”“墨苑阁”等景点。“翠湖晓月”与长廊之间,有“彩花留香”和成片果林。春天果花飘香;夏季绿草茵茵,又有连片花卉;秋季硕果垂枝,芳香异常。2008年6月起,将龙泉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与龙
人民文化广场
人民文化广场地处城区中心,南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西靠市文化宫和“三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北临新华路。始建于1997年8月,1999年10月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到2001年6月,大型音控喷泉、室外电子显示屏、广场主雕等配套设施亦全部建成。2009年,对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绿地率达62%。文化广场由市政广场、绿地广场和休闲健身区3部分组成。市政广场占地4.8万平方米,露天舞台、组张拉膜和点缀其间的草坪等组成。文化广场是集休憩、游乐、观赏、健身和群众-与文化庆典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被市民及社会各界喻为金昌市的大“客厅”
长泰园
长泰园位于城区长春路与泰安路交会处东北侧,北临市气象局、地震监测站,东接泰安路绿色长廊西端。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略有起伏。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9万平方米,硬化面积7000平方米。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总体布局利用水系、道路、树木、假山等有形物,将园区分为健身活动区、儿童游乐区、沙生植物游览区、休憩游乐区等。有各类树木2.75万株,草坪2.17万平方米,花卉4500平方米。植被季节色彩分明,乔、灌、花、草配置合理。有林下旱喷小广场1处,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20多套,园路灯58728盏、草坪灯200多盏,铺设道路1124米,穴位
紫金花城景区
金昌市将旅游开发融入城市建设之中,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景中城”“城中景”个性化城市建设,同时将景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谋划推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为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紫金花城核心景区是金昌市着力打造的紫金家园大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还包括金川国家矿山地质公园、金水湖、金川公园等景区。紫金花城核心景区是2014年金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着力打造“紫金家园·生态绿城”的要求后,在城市建设闲置用地上建设的景区。景区总占地面积570.4亩,其中种植各类花卉400亩,人工湖、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占地170亩,由一湖——紫焉湖、一岛——
金昌三角城遗址
时代:西周至春秋三角城遗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北侧,面积约430万平方米。属沙井文化。1924年发现,1979年~1981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武威地区展览馆对该遗址多次发掘清理。遗址以城址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分布有墓葬区和祭祀坑。地面随处可见属沙井文化的夹砂红陶片。已清理墓葬585座,出土金器、铜器、铁器、石器、陶器,卜骨、贝币、毛、麻织品及皮革等文物共2112件。三角城遗址是一处集西周至春秋时期城址、墓葬群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为一体的大型遗址。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延续时间较长,对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内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时期西北少数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钟鼓楼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水湖
金水湖景区位于戈壁城市甘肃省金昌市市区东部,总占地面积约236公顷,是西北最大的人工中水蓄水景观带。景区蓄水池由五个不同面积的湖面组成,总水面面积约60公顷,总蓄水容量约230万立方米。该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中水储存、利用问题,以中水蓄水池为依托建设的集休闲、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兼具储存、调蓄和景观三大功能的城市景观工程。自2005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土方开挖、湖底防渗水、湖堤湖岸砌筑等工程,并顺利向湖内注水;完成景区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15000株、种植花卉草坪20万平方米、安装喷灌设施24000米、客(换)种植土
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
走进金昌龙首新区,400亩各类花卉构成了金川区紫金花卉的种植基地,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站在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顿时被这一片神秘的“花海”所震撼。薰衣草绵延成片、琉璃苣紫气凝人、油葵花金灿夺目、百日草清风徐徐。除此之外,还有一片片其他各类花草,千屈菜、蓝亚麻、矢车菊、松果菊、醉蝶花、麦仙翁、连翘等,群芳斗艳,场面十分壮观。站在这“花海”中,头顶湛蓝的天空,远眺巍峨的龙首山,感受微风吹来的阵阵花香,面对这一派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圣容寺塔
圣容寺塔位于北道子乡金川西村。因圣容寺而得名。又名后大寺塔。建于石崖之上,为圣容寺建筑之一,寺已毁,塔独存。塔为四方形七层密据式砖塔。通高16.2米。第一层塔身南置门,边长10.8米。内有木梯,通塔顶。塔内有壁画遗存及题记。塔檐用砖砌叠涩挑出十三层,从下往上四层和第八层挑出菱角牙子。造型稳重简洁,无抛物线状。
金川峡水库
金川峡水库位于永昌县县城以北12km处的金川河上游金川峡峡口处,北和金昌市、河西堡接壤,南与县城相通,总库容650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205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2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5亿立方米。属内陆河流石羊河流域水系,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2°00′30″北纬38°19′50″。金川峡水库始建于1958年3月,1968年10月完成全部工程。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洞三部分。主要承担着一县一区三个乡镇262个自然村社,1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和金川公司等500多家大、中、小型企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供水,是以工农兼并,集兴利、防汛、发电、
皇城风景区
皇城风景区皇城隶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85年永昌县修建皇城水库,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这里有浓郁迷人的草原风光和裕固族生活风情,水库上遗存元代永昌王窝阔端所建皇城儿与避暑宫故址,距永昌县城48公里,永昌县开辟有直达皇城水库的公路。
御山圣容寺
御山圣容寺位于永昌县城北10公里处的御山峡西段,城关镇金川西村一社。据史料记载,御山圣容寺始建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建成后命名“瑞像寺”;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西巡张掖时,“躬往礼,敬厚施,御笔改额‘感通寺’”;中唐、吐蕃统治河西时,改名御山圣容寺至今。在古丝绸之路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是河西地区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之一。御山圣容寺遗址背靠古长城,南北两山逶迤蜿蜒,山形奇特,被誉为白象托塔。至今保存下来的遗迹:有建于盛唐时期的土基佛塔两座,形制同西安小雁塔,一塔高16.2米,空心,可登塔顶,2001年7月,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明长城及其烽燧
汉、明长城东起与民勤县交界的大口子,西止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实存约80公里。汉、明长城从御山峡穿越,这里长城保存完整,形制规整;撑城、女儿墙、墩院、旗墩、烽燧俱存。沿丘陵沟壑起浮,婉若一条巨龙,气势雄伟。金川西村至毛卜喇7公里的城垣尤为完好,烽燧突起,筑内外两道城,气势磅礴,最能体现汉、明长城的风格。永昌县境内的汉、明长城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彩城
(一)、五彩城,过去的死亡之地五彩城又称五彩湾,是因其五彩缤纷的地貌特征而得名。五彩城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的吉木萨尔境内,南距县城区150公里,它西邻沙漠,北靠卡拉麦里山,东去十几公里便是恐龙沟,向东南30多公里就是奇台魔鬼城。过去五彩城一直不为人知,人们把那块地方称为死亡之地,传说凡是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生还的,这便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80年代初,才被石油勘探工作者发现,很快就成为全国所熟知的旅游胜地。(二)、五彩城,大自然的杰作走进五彩城就像走进一个梦幻世界,光怪陆离的色彩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那么明快、那么强烈、那么丰富多彩,真让你感到目
骊靬文化北海子公园
北海子公园自古为永昌人民主要的休闲度假旅游区,现为国家2A级景区。北海子公园还是永昌农历四月八庙会的主场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骊靬文化北海子公园位于县城北1里许,始建于唐代,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现存古建筑20多个,主体有明、清建筑金川寺塔、五佛寺、洁音殿、湖心亭、雷台、药王洞、火神宫等,以及现代建筑腾飞塔、一宇观、人工湖、游泳池、旱冰场、儿童游乐园、鹿鸣园、骊亭、马踏泉亭等鳞次相接,其地周延五六里,高下布置,据一邑之胜。西北与武当山古建筑群相连,湿地绿草如茵,百泉交汇,大成殿、百子洞、三清宫、历史文化长廊居山而筑,气势壮观,山间人工成荫,环境幽静
祁连河沟
祁连河沟自然生态风景区距县城25公里,现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集森林、草原、冰川为一体,沿途有骊靬遗址,-泉、炒铁台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点。区内落差悬殊,海拨2000--3000米,气候在水平、垂直方向都有明显的差异。林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各种乔木、灌木树种二十多种,草本百余种,大小动物上百种,被列为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的有马鹿、林麝、獐子、岩羊、雪鸡等十余种。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茂密的-、碧绿的草原、洁白的冰川、奇绝的怪峰、潺潺的流水、缭绕的云雾相映成趣,构成妩媚的风景画卷,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景点特色:休闲、观光、避暑、
大黄山
大黄山,地处永昌县西与山丹县交界,南依祁连,北枕龙首,是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分水岭。东西长约36公里,南北平均宽21公里,面积约765平方公里。主峰磨磨顶(因山顶平坦,状似磨盘得名,又称毛毛顶),海拔3987米。大黄山,因盛产大黄而名,又名焉支山,是载入我国史册的名山之一。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有“祁连雪皑皑,焉支草茵茵”的美誉。历代多有诗人描绘焉支,唐代韦应物有《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迷路。迷路,迷路,边草无究日暮”。大黄山山涧溪流清泉,松杉茂盛,山上北坡有唐将哥舒翰筑修的寺庙,以及李白留题的“虽居焉支山,不道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