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沅陵县旅游
沅陵县景点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位于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年代为1951年。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突破沅水封锁线旧址群
红二、六军团突破沅水--线旧址群位于怀化市沅陵县七甲坪镇、火场乡、清浪乡、楠木铺乡。年代为1935年。2019年,红二、六军团突破沅水--线旧址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池村古建筑群
沅陵县二酉乡莲花池村古民居建筑群。据资料显示,此地系沅陵县、常德市、湘西自治州及贵州等地向氏家族发源地,建筑群始建于五代时期,现存的老官堂建于明、清时期。该建筑群共20余栋,占地约1800平方米,以最高处老官堂为起点,座西北朝东南,成扇形向左右和山脚下辐射布局,有单进式、三开间和两手推车式结构等,一般为单层,也有两层和三层。大部分门匾上均有反映莲花文化的图案纹饰,栋宇之间以二阶或三阶式马头墙相隔。2019年,莲花池村古建筑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澄存夫妇合葬墓
黄澄存夫妇合葬墓元代墓葬。位于沅陵县沅陵镇双桥村。1985年发掘。为黄澄存夫妇合葬墓。两穴之间用石灰羼砂以及糯米泥做成隔墙。葬具各用两重套棺,棺两档彩绘龙凤图案,保存完好。2号墓主为男性,遗体成鞣尸,身高1.78米,年龄78岁。随葬物133件,主要是丝织品,有完好的衣、褥、鞋、袜、被等40余件及成幅的绢、锦、绫及刺绣,此外还有金、银、铜、漆、木、瓷等类器物。女棺内出土有“至元通行宝钞”纸币7片,分为“贰拾文”、“伍拾文”、“叁佰文”几种,保存较好。另有用土纸印刷的“广告”包装纸两张,系元代潭州(今长沙)一家生产银朱的店铺为推销自家产品而印刷的。根据出土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溪山1号墓
虎溪山1号墓西汉墓葬。位于沅陵县沅陵镇澧水与酉水交汇处的虎溪山上。1999年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为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道朝东。原墓口长17.5米、宽14.2米,有二级台阶。自第一级台阶往下,南、北、西三壁均有斜坡式阶梯,墓道两侧也有四条相对的斜坡式阶梯。墓道长37米。墓室内填白膏泥,近椁室处填培白膏和木炭。墓室由主墓室和外藏室组成,两者由门栅相隔。外藏室有南、北两列外藏椁,放置木俑、漆器等。主墓室即椁室,椁室有三层底板,第三层底板铺在枕木架上。椁室由头厢、南椁箱、北椁箱和棺室组成,棺室中有内外两层棺。外棺盖板及壁板、门栅、内棺壁板均有漆
湘西剿匪旧址
位于辰溪县的湘西剿匪旧址——沅陵区剿匪胜利纪念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旧址内镌刻着英名的纪念碑默默伫立在旁,纪念着属于烈士们的往日荣光。沅陵区剿匪胜利纪念堂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辰阳古城的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内,是1952年中共沅陵地委、沅陵专员公署、沅陵军分区为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而修建的全国唯一的具有较大规模且影响深远的纪念湘西剿匪胜利的地面标志性建筑物,2002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平面占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砖木结构,是湘西民族风格与欧式建筑艺术的有机融合,气势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辰州教案发生地
辰州教案发生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荷花池居委会,分布在沅陵县城马路巷街区,为中西结合的近现代建筑。总占地面积77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81平方米,由永生堂、为善最乐楼、海牧师楼、韦小姐楼、希来德牧师楼、天主堂、宝翰臣牧师楼、傅华梅牧师楼等8栋近现代欧式建筑组成,砖木结构,建筑体量较大。其中永生堂、天主堂坐西朝东,其他均建筑坐北朝南,欧式建筑特色明显。2011年,该建筑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在沅陵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辰州教案”(沅陵县旧称“辰州”),2名英国传教士被激起民愤的本地居民殴毙,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湖南临时省会旧址群
抗战时期湖南临时省会旧址群,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城荷花池居委会马路巷内的天主堂、永生堂等教堂和寺庙。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五强溪库区蓄水后,就地后靠所建新城的滨江大道。请看,眼前这一片建筑群座北朝南,前临沅水,依山就势,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这里就是抗战时期湖南临时省会所在地。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一定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华北、华东、华中相继沦陷,沦陷区难民大量向西南疏散转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长沙告急,11月3日湖南临时省会迁往沅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地址:沅陵县七甲坪镇年代:清金姓是七甲坪的大姓,其祖先原本是汉室宗亲,王莽篡位后大肆诛杀刘氏,刘钦就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刘演、刘仲和刘秀,隐姓埋名,把刘字上面的卯刀去掉,更姓为金。新莽五年,刘演、刘秀两兄弟分别以金演、金秀之名起义。后来刘秀当了皇帝,要给刘演的儿子金亨封官并要他恢复刘姓,但是金亨不愿跻身政治恶斗,谢绝刘秀的恩赏,仍然坚持以金为姓。明朝永乐十八年,金亨后裔金子通与人结仇,为躲避仇家追杀,带着弟弟子方和妹妹子珠一家,将金字下面两点去掉,改为全姓,逃离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来到湖南辰州府沅陵县七甲坪伍家湾落地生根,创业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沅陵县沅陵镇城南凤凰山森林公园内凤凰寺山下。1941年元月,沅陵县驻军辰沅师営区荣誉大队长傅凤威率全体官兵在城南风凰山为该部抗日阵亡将士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墓碑为当地的红砂岩,长1.68米、宽0.57米。中间刻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几个字。落款为“辰沅师営区荣普大队长傅凤威率全体官兵民国三十年元月敬立”。这是沅陵县境内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沅陵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石刻字迹模糊不清,局部风化剥落。现为凤凰山森林公园收藏,罝放路边。
明中村古建筑群
明中古村----沅陵县荔溪乡明中村,明清中晚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这些老屋均坐西朝东,由多组天井合院组成,小溪绕老屋墙脚而过,幽幽古井沿溪而立,墙院外,参天古树掩映。寨子里的古建筑都是石头城墙相围而成的“窨子屋”,居住在此的村民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明中古村落位于沅陵县城东南部,荔溪乡境内,距长渝高速和319国道20公里。该民居群坐南朝北,依山就势由北向南呈长方形格局,总占地面积约3000㎡。古民居院落包括民中村的戴氏院落和夏家溪的夏氏院落。四周马头封火墙,北面开门,建筑布局严谨,做工考究,特别是穿斗式梁架上雕刻装饰及图腾崇拜刻纹,尤显湘西古民居建筑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沅陵胜利公园
沅陵胜利公园位于湖南省沅陵城内梧桐山上,现龙舟广场左上角,占地18000多平方米。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为路、道、府所在地。三面群山环抱,原名西园,抗日战争时期,辟为中山公园。1949年9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解放沅陵。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奉命挺进湘西,深入大湘西山区,浴血奋战,仅用一年多时间,肃清土匪8万余。解放湘西22县,长达三百年的匪患,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湘西人民为对剿匪有功的四十七军全体指战员表示深切的缅怀和纪念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于1951年元月,将中山公园改建为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园前修有胜利门,气
夸父山风景区
夸父山风景区位于沅陵县五强溪镇夸父山村境内,距县城70公里。景区总占地面积680公顷,由月亮岩、明月潭、象鼻岩、明月山、顺母桥、撑锅岩、寡妇链、瓮子洞、米汤溪、十里画廊、金冠嘴、一脚踏三桥、箱子岩、打卦石、穿石等景点组成。景区内,森林茂密、鸟语花香、山清水秀、高崖矗立,系典型丹霞地貌。神话及民间传说甚多,“夸父追日”典故即源于此,其景观可与桂林媲美,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胜过桂林。与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国家3A级景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五强溪电站紧紧相连。2008年5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大别溪漂流
大别溪漂流位于沅陵县五强溪镇,距离县城73公里,距离常德市区120公里,距离张家界景区150公里,国家3A级景区。大别溪发源于雪峰山脉,水质透亮、流量充沛,从漂流起点合仁坪村至五强溪水电站大坝尾端漂流段全长8.5公里。大别溪峡谷山高密林,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负离子含量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溪中奇石列阵,色彩斑斓,河道蜿蜒曲折,急缓天成。其中,龙口、金牛滩、野狼谷、藏金洞等地点屏障隘险、静水幽幽。邮编:419635地址:湖南省沅陵县五强溪镇石公坪村揽子湾组
吴氏家族陵园
吴氏家族陵园地址:沅陵县凉水井镇时代: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沅水古纤道遗址
“沅水古纤道遗址”位于沅陵县五强溪镇夸父山村的沅水河北岸,长约2公里,宽0.6到1米。由河岸小道、石板路、崖壁石凿道和一座单孔小石拱桥组成,始建于明朝时期,后来经过多次复修,才得以保留到现在。“沅水古纤道遗址”因其历史久远,形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5月,在省政府公布的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作为民国时期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随着这一公告的颁布,填补了我县水上交通文化遗产的空白。纤道,是古代逆水行船时纤夫们背纤常年累月行走的小道。有的是在悬涯绝壁上开凿而成,极为惊险,它是河运上急滩险流中的安全保障通道,更是古代船工和纤夫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据了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吟塔
龙吟塔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城北高洲,此为省内现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砖塔之一。据清同治《沅陵县志》,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碑文记载:“明分巡暨阳陈君建浮屠于上。”后圮,又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塔占地500平方米,高42米,塔径7米,七级八方10窗,内有旋梯可直达顶部,黄铜为顶,砖石结构。进门处镌刻“龙吟塔”3字。塔基、高度、石雕以及各屋檐下不拘一格。富于变化的装饰等均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长,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且塔层收缩疏密得当,塔身结构严谨,装饰精巧、典雅,造型完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登塔可见滔滔沅水,百舸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寨题名记》石刻
时代为北宋。位于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乡明溪口村。题名记对研究本省少数民族史有重要价值。题名记刻于宋政和三年(1056),位于酉水、沅水会合处的崖石上。碑文记述了雷简夫与彭仕羲作战的情况,楷书,字径7厘米,32行,共412字。由雷简夫撰文,密甄升书丹,并载各路指挥官官职和姓名。因后人将字涂为红色,故俗称“红字碑”。雷简夫知雅州,因土家族领袖彭仕羲起兵,三司副使李参等安抚不能定,会雷简夫往,至则督诸将进兵,筑明溪上下两砦,据其险要,拓取五百余里,仕羲内附,简夫以功擢三司监铁判官。此记对研究本省少数民族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又更正了旧府县志记载的内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讲寺
龙兴讲寺在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距今已138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龙兴讲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称帝第二年下旨修建的专门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讲寺之所以用龙兴为名,是比喻帝王之业的兴起。《尚书序》载:“汉室龙兴,开设学校,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谓之龙兴也。”由此可见,唐太宗敕建江南讲寺并赐名龙兴,是有其深刻政治含义的,希望籍此通过佛法传播,感化“判服无常”的西南群蛮,实现教化一方,稳定一方,进而达到稳固朝廷对江南的统治。龙兴讲寺也因此为唐代建筑最早的佛学书院,后来直到玄宗开元六年(718),才建立丽正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酉山
二酉山坐落于湖南怀化沅陵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二酉苗族乡乌宿村,因酉水和酉溪在此汇合而得名,山梁起伏,状如书页,所以又称万卷岩。主峰海拔为509.8米,山上植被可分为森林、灌草两种,山间气候四季分明,灵气十足,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古今文人向往之地。相传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卷,辗转跋涉,藏于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翠山书院为明朝进士董汉策所创办的沅陵第一所私人书院。董汉策,自称是汉代醇儒董仲舒的后人,在教书育人上,处处以董仲舒为典范。董仲舒学有“源委”,曾说过:“仁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