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乐清市旅游
乐清市文物古迹介绍
万桥
万桥位于乐清市天成街道万桥村,横跨白龙江。为纪念始建人万规,故名。为五跨五窦石拱桥,全长57.82米,横跨于赤水港之上。桥石色绀红,桥面铺陈踏垛和平台相间。两旁各树望柱21根,柱头浮雕莲花,正中两侧一对望柱,柱头镂刻蹲式石狮;桥两侧又间以各长2.42米、高0.43米栏板20块,正中栏板内侧浮雕双龙戏珠。桥两端各有抱鼓石一对。中孔桥板两外侧嵌有“万桥”石额。据光绪二十七年《乐清县志桥梁》记载:万桥为宋元祐二年(1087),邑人万规“竭家赀建桥”。万规倾献家资,率领乡民,运石筑堤,肇造大桥。可水深流急,几次兴波卷澜,冲塌已垒成的桥基、桥柱。万规坚韧不拔,屡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宪文将军故居
余宪文(1886——1947),谱名协铭,字鼎三,乐清雁湖乡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后考入乐清中学,继又在南京陆军将备学堂、保定军校骑兵科、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中历任见习官、排长。清宣统二年(1910),余宪文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他回到浙江。1912年1月初任浙江都督府参谋处一科代科长,6月任陆军第五军司令部少校参谋。同年8月,余宪文重返保定军校复学。毕业后回浙江,历任陆军第一师骑兵团附、代理团长、团长、旅长、师参谋长。1921年2月加附军少将衔。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十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淮南先生之墓
张冲(1904—1941),字淮南,乐清茗屿乡(现北白象镇)琯头村人。先后就读于乐清第三小学、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法政大学。大学毕业后,到苏联莫斯科作过短期留学,回国后,在东北从事秘密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活动,1927年3月被捕入狱。1929年出狱回到南京,先后担任哈尔滨国民党党部特派员、天津市党部委员、南京特别市党部书记等职。1933年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电影事业处处长兼国际新闻摄影社社长、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参赞等。1935年回国后,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年仅32岁,成为当时国民党最年轻的中执委。抗战期间,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方医院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永乐总队曾在瓯北的岩坦村建立了医务组,部队精简后,医务组随之撤销。1947年秋,随着武装队伍的不断扩大,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恢复医务组。1948年秋,医务组分成两个组,随军行动。两个医务组均直属中心县委和支队部领导,时分时合,还为当地群众免费看病,群众称医务组为“后方医院”,称医务人员为“救命神医”。1949年初,后方医院转移到仙溪镇甸岭下村对面的后横山山岙里。村支部率领党员、民兵迅速地盖起了一排排茅棚,内铺20张用柴枝和藤条搭成的病床。茅棚周围长着比人还高的柴草,隐蔽性强,山后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小路,如遇紧急情况,可从这条小路安全撤出。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东塔
时代:宋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北宋熙宁间(1068—1077)九牛山尖古塔被雷震圮,邑令葛逢以“青龙有声井邑兴”迁建于此。“时有僧曰梅塔主者,建塔九层,并建塔院,设钟鼓。”南宋淳熙间(1174-1189),县令赵彦晖、袁采续建。塔高约18米,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须弥座。每层平座为平砖叠涩。八角倚柱,方形?柱,明间设?门,次间雕佛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斗栱四铺作。葫芦形塔顶,塔砖上舍钱题记多处。原塔院淳熙二年至五年(1175—1178),县令赵彦晖、袁采续行修建,五十年代拆毁。塔高约18米,砖结构,六面七级空心楼阁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有生起,翼角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山石殿
白龙山石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该建筑群建在白龙山之阳半腰,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由山门、石殿、照壁(石)、石亭、石塔(部分构件)等组成。山门位于寺右,坐东朝西,仿木构石构建筑。石殿,原为自然洞穴,明万历十年在洞前增建仿木构大殿,明间檩下铭刻“明万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石殿前照壁,为四柱三间,下置须弥座,明间浮雕佛像八十尊,两次间佛像各四尊及鹿一只。石亭(名太空亭),仿木结构,歇山顶。亭后壁嵌石碑三方,记载众僧举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石塔现存构件有塔身、塔檐等。白龙山石构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结构简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氏家族墓地
高氏家族墓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高岙村。高氏家族墓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环宗祠而筑,布局独特,为高友玑及其家族成员墓地。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主体建筑为三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并将祖孙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实属罕见。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分三组,中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亲墓,左为高友玑长子、三子墓,右为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藤岭战斗遗址
1930年5月1日,驻大荆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旅第九连因数月发不到粮饷,军心动摇,连长张玉芝计划率部兵变,投奔温岭县坞根游击大队。游击大队派叶景泰率队到大荆接应,两支队伍集合起来共300余人。驻在温州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一三五旅旅长得知九连兵变后,率步兵1个连前往大荆“追剿”,并通过当地士绅蒋叔南、章松如等劝说张玉芝“灭匪归营”。张慑于压力,遂反叛。游击队不知内情,7日仍按原定路线,从南閤出发,向太湖山进军。游击大队战士猝不及防,在双峰乡叶藤岭被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牺牲13人,其余的各自奔散,丢失了大量0弹药。红十三军政委金贯真获悉后,即于5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碉楼
乐清碉楼,也称乐清炮楼,是一种融民居与军事防御工事为一体的民用建筑,平面以方形为主,一般为石(砖)木结构,外筑厚实的石(砖)墙,墙体逐层开设内大外小的0-射击洞眼,小窗高墙,外观如碉堡,相当坚固,易守难攻,且冬暖夏凉,适宜人居。乐清碉楼现有20多处列入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乐清碉楼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融民居与防御工事于一体的近现代建筑,主要是为了防范海匪而建。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如平面布局小巧别致,综合运用中西建筑技法,在居住功能外,重点突出军事防御功能。当时战乱频繁,乐清沿海海匪活动猖獗,除劫掠航海商旅外,不时登陆上岸打劫家舍,沿海人民不堪其苦。鉴于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杏湾烈士墓
乐清市南岳镇杏湾烈士墓长眠着邱岳寿、吴再燕、吴祖法三位杏湾籍革命烈士。邱岳寿,抗战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任村支部书记,次年10月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他视死如归,身被刺24刀,壮烈牺牲。吴再燕,解放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夏任五权乡严宅村支部书记,在国民党清乡中被捕,遭用铜烧红酷刑,宁死不屈,于次年10月牺牲。吴祖法,1951年在进剿洞头岛国民党残部时牺牲。杏湾烈士墓,位于乐清市南岳镇杏湾村长山头大岭旁。该烈士墓于1975年11月竣工,占地面积约55平方米。烈士墓坐西北朝东南,石阶两侧砌有青石栏板,独具一格。墓地建有5米多高的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百岁亭
百岁亭位于南岳镇上庄村,建于民国时期,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8平方米,为纪念邱寿光夫妇百岁高龄而立。百岁亭为砖木结构建筑,呈六边形,亭身青砖不抹灰,三顺一丁空斗砌法。门为拱形,两侧设有罗马柱。门的上方镶嵌长方形匾额,刻有“百岁亭”三字。亭身东西两侧各开椭圆形通气窗。檐口为青砖叠砌出檐,檐口上方为六角,各有倚柱,两柱间石砌有城垛型花窗。亭顶屋面为六角攒尖顶,造型庄严凝重。上置葫芦型亭刹,亭内为六柱木构梁架,大门柱两侧各置抹灰龙头形状排水口,这龙头造型排水的已毁。亭内原有记录邱寿光夫妇百岁的石碑,现毁。百岁亭门两侧有对联,刻“千古一亭伊人宛在,百领片石寿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属特委机关举办干部培训班遗址
隐蔽斗争以来,台州地区斗争环境日趋恶化。1940年7月,台属特委机关转移到乐清芙蓉一带隐蔽。特委将芙蓉区委改为直属区委,仇康阜任区委书记。同时决定在山面乡南山庵举办干部训练班。台属特委宣传部长王槐秋、乐清县委宣传部长杨干担任教师。学员大都为“政工队”中撤出来的人员。训练班结束后,部分学员充实到地区领导岗位。台属特委机关举办干部培训班遗址,位于乐清市岭底乡南山庵村“南山庵”。建国以后,“南山庵”庵舍一部分分给贫民,一部分保留下来办学校。约在上世纪80年代,庵舍坍塌,住户因此迁移。校舍因小学重建及学校并网闲置。该遗址自然环境良好,还保存有“南山庵”的一段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乌石雷公殿
大乌石雷公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东朝西,两进,并设戏台、亭,总面积约800平方米。两进均为五间两弄,悬山顶。第一进前厅,梁架为八檩,明间五架梁前双步后单步,前檐明、次间金柱间均设门,后檐明间与戏台连接。戏台,歇山顶,内设八角藻井。亭子,歇山顶,后檐与二进前檐明间连接。天井两侧以庑廊连接两进。第二进后殿,梁架为八檩六柱,用中柱。雷公殿,在布局和构筑上,不拘于传统法式,整组建筑以戏台为中心,亭子为对应,周以庑廊串接前厅后殿,行成一个封闭式整体,是我省一处较有特性的清代庙宇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于乐清市盘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前,《永乐·乐清县志》载:“真如院,唐文德元年憎肇法师建。”石塔原有七座,现有四座,高5.16米,单檐,除高度和雕饰略异外,形式基本完全相同,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卷草纹。真如寺石塔六角则用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土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从体态到裸露肌肉,乃至面部表情,无不显现负重神态,基座须弥座式,角柱梭形,柱端饰仰莲一匝,上下枭浮雕仰覆莲,六角设圭脚,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奔跃矫健,栩栩如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华禅寺
法华禅寺位于乐清市南岳镇嵩山南面山坳中。该寺创建于唐代,系当地嵩山方氏始祖唐银青光禄大夫方绮施舍创建,昭宗光化(898—900)间赐额,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再次重建。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三进合院式建筑,四周围墙高砌。金刚殿(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正中上置木制匾额,大书“法华禅寺”四字。前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旁列十八罗汉像。殿前庭院两旁设有照壁。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正中前龛供三宝佛,后龛立观世音。大殿前庭院左右有厢楼,后庭院东西设耳房。金刚殿梁架结构大都保存乾隆时重建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孝光墓
李孝光墓位于乐清市大荆镇泗洲堂村柚树岭北麓。坐西南朝东北。其前立有青石墓碑,中镌楷书:“元崇文阁秘书监丞致仕训国大夫孝光李公号五峰偕夫人徐氏之墓”,左右两侧刻有铭文,下款“道光十六年(1836)秋八月众裔孙重建”。墓坛砌石及四周山墙均因年久沉埋。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大荆淀岙村(今名田岙村)人。元代著名文学家。隐居五峰山下,泰不华、陶宗仪等皆师事之。至正三年(1343)应征,任著作郎,次年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致仕,南归途中病终通州(今北京市通县)。著有《五峰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龙湫摩崖石刻
大龙湫摩崖石刻位于乐清市雁荡山。大龙湫为雁荡山“二灵一龙”三绝之一,历代名人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连云嶂今存摩崖28处,碑碣7方。属唐者1处、宋2处、明4处、清7处、民国15处、不明年代者6处。其著名者有:唐诗人杜审言(646-约708)“杜审言来此”题名,宋嘉祐间(1056-1063)两浙转运使张瑰“张瑰唐公游”题名,明嘉靖三十年(1551)浙江提学副使薛应旂“嘉靖辛亥十二月武进薛应旂到此”题名,清道光廿八年(1848)前江苏巡抚署两广总督梁章钜题名,及民国十三年(1924)康有为“白龙飞下”题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十朋墓
王十朋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四都乡梅岙村牛塘山麓。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中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第一名,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忠文,是南宋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墓园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丘呈扶椅式,块石垒砌。下坛台地有两碑亭,中立墓志;二坛台地正中有莲花池,围墙两侧设台阶、斜坡,依次前后分五级台地,最上级为墓丘。神道上残存石羊、石马、石人各2尊,石虎1尊,均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岙忠烈祠
忠烈祠位于乐清市岭底乡上岙村。系木构平房,面阔三间,约100平方米,明间立《邵烈士祠堂记》石碑。邵传良(1884-1913),又名企尧,字杰三。辛亥革命时期曾参加光复杭州与攻克南京等役。民国纪元,补浙江陆军少校,历任绍兴督队兼浙江稽勋局科员,陆军第十二旅差遣等职。袁世凯窃位,派遣金华林任浙江都督朱瑞参谋,借以监视朱瑞。“二次革命”前夕,传良因“争取都督,去掉金参谋”密件泄露而遇害,年仅29岁。1916年浙江都督兼省长吕公望眷念先烈,予以抚恤,将传良遗体改葬于西湖丁家山,并在家乡建祠立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寺大殿
白鹤寺大殿位于乐清市乐清中学校内。东晋永和三年(347)张荐(文君)捐建。北宋景祐二年(1035),寺僧上京请得温州最早一部藏经。宣和三年(1121)五月,永嘉俞道安响应方腊起义,攻占乐清县城,驻兵此寺达两月之久;辛亥革命时期,月空和尚(黄飞龙)曾在此创办“僧民学校”,进行革命活动。该寺民国初年修建,黎元洪题赠“法苑犹龙”匾额。原有山门、前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和方丈楼等建筑,今仅存大雄宝殿。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通面宽18米,通进深14.20米,台基高1.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