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太原市 > 迎泽区旅游
迎泽区文物古迹介绍
太原碑林公园
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两岸稻花香,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汾河东岸飘逸出浓郁的涵墨芳香--一座专门收藏和展示明清书法墨迹精品的综合性旅游景点碑林公园。碑林公园的建设,是太原市委市政府1990年、1995年为太原市民办的实事中的项目,总投资676万元,它是我省文化建设迈上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碑林公园位于汾河东岸,劲松路西,北起康乐街,南至双塔西街,迎泽大街山西国际大厦往南800米处汾河公园旁。公园占地13728m2、建筑面积4577.01m2、碑廊489.6延长米、草坪5800m2、水面1100m2,园内植物总数2134株,各类花卉400株,品种88种
太原双塔寺(永祚寺)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初名“永明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但在战乱岁月,古寺饱经沧桑,到民国末期,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维修。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广植牡丹,使古刹面貌一新。永祚寺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进院落。自北面山门而入,第一进院是20世纪80年代仿明代形制扩建而成,两厢为配殿,辟为展室,称陈列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文瀛公园文瀛湖南岸,占地10亩,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这里原是明清时期山西的贡院,1906年创办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一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太原市暨山西省中共党团组织的诞生地,被称为山西革命史上的“南湖”,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四运动时,省立一中的进步学生与其他学校的进步学生一起,与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高君宇、王振翼、贺昌、王瀛、张叔平、张友清、彭真等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就读于省立一中,并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5月,以“唤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原文庙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3号太原府城之文庙,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令府西街西段)一带,规模虽壮观,但远不及今文庙。清光绪七年(1881年),汾河决堤,文庙毁于大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抚张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废墟(今文庙址)之上,大兴土木,新建文庙,文庙巷之名称亦得于此时。新建的文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毁的零星建筑,较之原庙更为恢宏、庄重、婉雅、俊逸。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原文庙的功用,由奉祀孔圣人逐渐发生了演变,到1920年,文庙改辟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新中国诞生后,于19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立山西大学堂旧址
山西大学堂旧址山西大学堂旧址(第三批省保)时代:1902年地址:太原市迎泽区侯家巷9号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新型大学之一,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山西大学堂旧址规模宏大,布局整齐,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是近代中西文化合璧的实物例证。现存主要建筑为山西大学堂大礼堂。大礼堂,为当时全省唯一的无大梁和内柱的新式建筑。礼堂由主楼与两侧翼楼组成。主楼宽三间,拱券式门洞,其上楼身两层,顶部辟有平台,上建方形钟楼一座。两侧翼楼宽各10间,高二层,下辟拱券式门窗洞,上为方形窗洞,窗口上装饰有西洋式倚柱,两坡水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善寺大悲殿
崇善寺大悲殿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崇善寺大悲殿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崇善寺街9号,原为隋炀帝行宫,唐初称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明代时,更名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为纪念其母,在原寺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崇善寺被火焚毁,仅存主体建筑大悲殿。大悲殿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明初官式木构建筑。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剪边,通高近20米。前檐明、次间设四抹方格隔扇门,梢、尽间设隔扇窗。后檐明间设板门,可前后通行。檐柱侧脚明显。斗栱布局疏朗,上檐斗栱七踩单翘重昂,下檐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烈士陵园
太原双塔烈士陵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南巷甲字8号,始建于1954年,因毗邻“双塔”而得名。陵园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分纪念厅、墓园两大部分。纪念厅是并立的三座高大水泥结构建筑,正厅三层,仿歇山式建筑为骨灰室。厅内有高君宇等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陵园墓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墓区安葬着刘天章等烈士遗骨,称“三烈士”墓。墓冢为汉白玉筑砌,呈球形。墓丘广场的对面建有用红色花岗石、汉白玉、墨玉砌成的象征世界永久和平的烈士碑。烈士墓区共2800平方米,安葬着为太原解放事业而牺牲的430名烈士,这里青松围抱,翠柏环绕,肃穆庄严。攻克双塔寺1949年4月19日23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原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是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儿童公园北端。原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建的劝工陈列所,亦称劝业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二层硬山式楼房,上下层均出檐有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326平方米。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到太原视察,19日下午在文瀛公园劝业楼二层向太原各界群众凭栏发表演说,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山西武装起义,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莅晋这一大事,1986年5月,将劝业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太原文瀛湖畔。该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晚清和民国期间是专门用于陈列山西土特产和手工业品的场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峰墓群
王家峰墓群(第六批国保)时代:南北朝位于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王墓坡”,据调查,目前共有三座北齐时期墓葬,徐显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该墓墓室壁画保存完整,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东山一带多次发现北朝晚期的墓葬,且都有一定级别。反映了太原地区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交融。王家峰墓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王墓坡”,由徐显秀墓、狄湛墓、库狄业墓等组成,其中徐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大关帝庙
大关帝庙大关帝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春秋楼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3260余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崇宁殿、春秋楼,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廊房、厢房、配楼等共计十一座建筑。除主体建筑崇宁殿为明代遗存,余皆为清代所建。前院各建筑以甬道相连,后院春秋楼、东西配殿以凌空架设的木廊桥相贯,是一组布局完整的建筑群。太原大关帝庙应该是太原市区内唯一的一座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关帝庙(南肖墙口腔医院后也有一座,但目前应是作为民居),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庙始建年代不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家井瓷窑遗址
孟家井瓷窑遗址孟家井瓷窑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宋地址:太原市迎泽区孟家井村北遗址位于太原市东15公里的孟家井村。村北以烧造黑、白、青、紫釉瓷器为主,村西大道东侧主要烧造白釉印花瓷器。瓷片堆积面积约有2000多平方米。从采集标本看,器型以民间实用的碗、碟为多,同时还有罐、钵、灯、枕等器物。孟家井所烧瓷器古朴浑厚,在器物造型、纹饰釉色、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地方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清真寺
太原古清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原名清修寺。它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木构牌楼临街矗立,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耀眼夺目。门额正书“清真古寺”四个镀金大字,笔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观瞻,系清顺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觉民的手迹。古清真寺,为唐代贞元年间创建,后又经宋代重修。现存寺宇,是明代重建后的遗物。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根据1876年的碑文记载:该寺最早创建于唐朝(618—907)年间公元8世纪末,公元11世纪以后又不断重修。而现存的建筑基本上是明朝(1368—1644)时建造。寺内大殿为砖木混合结构,殿内为阿拉伯式古典装饰。圆形立柱挖槽迭楞,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皇庙
太原皇庙是明、清两代帝王、皇族和文武-祭祀先祖和庆典的场所。现存皇庙建制仅存太原这一孤例。太原皇庙比北京的太庙早建48年。它的建筑特点采用黄琉璃瓦顶及龙形装饰,是人世间最高的等级,在山西也仅此一例。太原皇庙是一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明、清各代虽有修葺,但总体布局和砖木结构还保留了明代的特色。它前院豪华壮丽,中(主)院气势磅礴,后院古朴简洁,是古建筑群的精华。中院是主院,又分三重院落。后宫则用立粉贴金的苏式人物彩画,是清代重修时绘制的。三座宫殿,是祭祀、庆典的地方,惜史籍无载,无从阐述。仅按明代礼制,后宫应为寝宫。中间供奉朱??的高祖恒黄帝懿祖,东首供奉曾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善寺
崇善寺(第一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太原市迎泽区狄梁公街原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更名崇善寺。崇善寺创建于隋唐之际,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障的三子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高皇后,在该寺原址上大行扩建,洪武二十四年修建落成。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部分建筑被火烧毁,现仅存主体建筑大悲殿。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座落在高台基上,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瓦顶为黄绿色琉璃剪边。上层檐下斗栱单翘重昂七踩,下檐斗栱重昂五踩。殿内柱子仍袭唐宋旧制。殿内设有天花板,全部采用沥粉彩绘。周围檐柱侧脚明显。殿内佛坛上供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纯阳宫
纯阳宫(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五一广场俗名吕祖庙。原为供奉唐代道士吕洞宾的庙宇。吕洞宾道号纯阳子,故又称纯阳宫。宫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924平方米。宫内分为四进院落,门前有四柱三楼式木质牌坊。主要建筑有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和巍阁,四周建有配房及砖券窑洞。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组合巧妙。虽为一座道观,又具有园林建筑的特点。宫内现存大多建筑为明清遗构。纯阳宫建筑群布局严谨,类型众多,洞石亭阁,殿楼相间,为道教建筑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优秀范例。现辟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2013年5月,太原纯阳宫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十方院
在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道办事处南巷社区红土沟南,原名白云寺,建于明初,万历年间增修,清康熙年间建藏经阁。因临近狄村“白云飞处”古碑,巡抚图纳改名白云寺。又因太原城北门外有禅院曰十方院,故通称此寺为南十方院。寺院宏敞,风景清幽。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文瀛湖辛亥革命活动旧址
太原文瀛湖辛亥革命活动旧址(包括革命烈士纪念塔)(第四批省保)时代:1911年地址:太原市迎泽区儿童公园内是一处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历史纪念地。从明代激进人士评论时政的聚集地,到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在此倡导革命,发表消除旧思想,建设新国家的演讲地;从民国十四年的学生打房税运动,到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反帝-大-;从山西抗日救国的牺盟会到高君宇创建的山西社会主义青年团;从-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中国0山西党组织活动到-发表的抗战宣传演说,都是在这里进行的。现文瀛湖有建国后最早的纪念性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劝工陈列所——孙中山纪念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体育馆比赛馆
山西省体育馆比赛馆位于迎泽区迎泽街道办事处南内环街三社区双塔西街40号,年代为1958年。山西省体育馆比赛馆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双塔
太原双塔位于太原市东近郊的郝庄永祚寺双塔颇有文风塔的深厚色彩,是太原城的象征和标志。双塔以其高度而言,在全国所有双塔中位居首位。双塔本名宣文塔,因纪念宣文皇太后资助建塔的“功德”而得名。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两塔均为13层,全高都在54.7米以上,内部为空心式,可以盘旋而上。两塔对峙,并肩而立。太原双塔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地质干燥的高地,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在雷雨天就近乎绝缘体,因此耐雷水平很高,实际上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可以说,太原双塔是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绝缘性起主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市少年宫
太原市少年宫位于迎泽区迎泽街道办事处解放南路一社区解放南路8号,年代为1957年。太原市少年宫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