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

2023-01-2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们现在前往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游览。它位于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是一个以客家民居文化为主题、张裕酒文化为附题的乡村旅游景区。

  大家知道吗?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也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因避乱迁到赣水流域,于唐末至北宋年间南移到广东路的韶、循、梅、惠各州。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江西客家人文天祥丞相起兵勤王,许多闽、赣客家人参加起义军,直抵粤东梅州。后来闽,赣的客民更是大规模地迁居梅州。当时地方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将他们列入“客籍”,称为“客户”、“客家”,这就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开始时这些客家人仍保持聚族而居的传统,按姓氏在山坡上结茅扎寨居住,所以在梅州各地,至今留下不少带有“围”字,“寨”字的地名。这些围、寨后来才发展为砖砌瓦盖的方形、半圆形围屋。

  客家人无论迁徙到哪里,当地良田早有归属,他们只能钻进偏僻的山区,而且常受当地土著的排挤欺凌,遭山贼土匪的侵扰抢掠。为了一致对外,只能聚族而居,将单家小屋组合成连居大屋,变成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无论是殿堂式、围龙式、纵列式,还是“四点金”、“五凤楼”都沿袭了这种理念。

  光禄第就是殿堂式于围龙式结合的建筑群。殿堂式建筑一般是“三堂二横一围”或“三堂四横两围”。所谓“三堂”,就是依宅基中轴线建造横列的上、中、下三座堂。每座堂中间是大厅,两旁为厢房。下堂(前厅)用作迎宾接客或偶尔停棺入殓;中厅常为长辈议事、节庆设宴之所;上堂(祖堂)供奉先祖牌位。堂与堂之间以天井分隔。每堂大厅两边还有对称的两厢或四厢,作书房、花厅或习武场所,其余按辈分居住。所谓“二横”、“四横”,就是在堂的两旁分别建一排或两排与中轴线平行(纵向)的房屋,给族内各房人丁入住。屋后是封闭的,屋后和两侧的外墙一般不开窗。若开着,也是窄长的小石窗,作向外眺望和射击之用。这种屋的外墙特别厚实,常以石灰、黄泥、沙石的“三合土”夯成,有的还以条石作墙基,上砌夹层青砖,所以坚固耐用,百年不倒。当全部外门关闭,外墙如同一道防御工具,整座大宅就活像一座城堡。

  围龙屋,只是在殿堂式的横屋后面加建半月形的围墙式房屋,“围墙”内可分隔成十几至二十几个房间,把屋后围起来。“围墙”合拢处正中一间为供奉宅神的“龙厅”,故称“围龙”。如果人丁兴旺,还可加建横屋,再家一条“围龙”。因此有的大宅的“围龙”多达五六条。

  各位游客,围龙屋无论大小,大门前多有一块长方形的禾坪及一个半月形的池塘。禾坪主要用作晒谷,池塘则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的功用。屋后内层围龙的弧线与上堂后的直线之间的空地称为“花头”,可栽种花果树木。因此半月形的池塘便与层层马蹄形的围龙组成一个太极图,透视出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理念。一座围龙屋内,卧室、大小厅堂、厨房、厕所、仓库、水井,甚至猪圈鸡窝一应俱全,完全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光禄第外]我们眼前的建筑就是光禄第了。它背靠林木茂密的山丘,两旁有延伸的山麓拱卫左右,犹如一把罗圈椅稳坐在山脚,屋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大家可能不知道,客家人建屋时特别重视“地理风水”。客家俗谚“山中少堆土,枉劳一世苦”、“罗盘差一线,富贵不相见”、“后高前下,多牛足马”。光禄第的“风水”正是符合“堂局”的要求。由于光禄第前低后高,我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清它“三堂四横”的平面布局;大门围墙内分上中下三座屋,两边各两列横屋。在左右外层横屋尽头处,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这跟我刚才介绍是不是一样?只不过它缺了那半月形的池塘罢了。

  [光禄第门厅]大家都看到正门顶上灰塑的“光禄第”三个字了吧,这是李鸿章的手书呢!大厅旁斗拱上是木雕鎏金的狮子滚绣球。这座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主体建筑“三堂”均为两层,坐西向东。因为西高东低被认为是“鲁土”,居住会高贵,会出好儿孙。整个建筑群总面积4180平方米,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间房,还有前后花园及书斋等。整座建筑为土木结构,工艺精致,绘画木雕众多,堂皇大观。

  上堂大厅是安置张弼士牌位及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大家请看,这大厅左侧间房就是张弼士原来的起居室,其他厢房则是设有床的接待室。

  [光禄第中堂]中堂大厅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集、议事的场所,也是整个建筑群落讲究的建筑空间。大家看,中堂大厅两旁的斗拱有木雕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形态生动逼真。中堂的屏风及两边厢房的挂落雕工精细、金碧辉煌。现在中堂布置了光禄第的主人张弼士的生平事迹及相关资料图文展览。从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张弼士(名振勋,1840-1946)是本村人,少年时开始在南洋经商,后来创办实业,获利甚丰,闻名中外。清光绪年间,他曾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觐见光绪皇帝,获授太仆侍卿、光禄大夫。民国初年,张弼士被委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南洋宣慰使、立法会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联合会会长等职务。张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客家八贤”之一。他艰苦创业、以实业兴邦的民族精神和“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爱国思想一直受到人们赞扬。

  [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现在我们到达了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光禄第正屋两边各有两排纵向“横屋”。内侧两排为一层房屋,外侧两排为两层楼房,向后延伸成“围龙”。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就设在左边外侧的那排横屋内。这排横屋底层的前部分为客家民俗文化展,后部分为张裕酒文化展,提起家喻户晓的“张裕酿酒公司”,各位可能马上会问:“那不是在山东烟台吗?”没错,张弼士于1892年创办了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辟了1000余亩的葡萄园,栽种了25万余株葡萄。他搜遍国内外名贵酿酒品种,如蛇龙珠、赤霞株、解白纳、玛瑙红、梅鹿辄、醉诗仙、大宛红、魏天子等名种。葡萄栽培和酿造均采用当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烟台红葡萄酒1914年曾在山东物品展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同年又获得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章。1915年在巴拿马万过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优等奖状。所以孙中山先生给它题赠“品重醴泉”的奖匾。1913年,张裕公司研制酿造出中国的“苦艾酒”-味美思,这种白葡萄酒也享有盛名。解放后这两种酒都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名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