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哭闹现象是幼儿在园时经常表现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不但会影响到幼儿自我情绪的正常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其他幼儿的情绪稳定及教师组织正常的活动。为了找到减少幼儿哭闹次数和哭闹时间的办法,让幼儿的良好情绪得到发展,我以自己所教的中班的4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幼儿哭闹现象的观察。
一、哭闹现象的类型
我们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岁左右,虽然他们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哭闹的现象还是不少的。根据我的观察记录,我班幼儿的哭闹类型分为依赖情绪型(新入园、换老师、分离焦虑等)、交往不利型(语言沟通不畅、争抢玩具等)、需要得不到满足型(喝水、上厕所等)、受到挫折型(完不成任务等)、受家庭环境影响型(父母离异、父母吵架等)、身体受到伤害型、被外界因素干扰型(其他幼儿哭闹等),其中依赖情绪型占8%,交往不利型占40%,需要得不到满足型占10%,受到挫折型占8%,受家庭环境影响型占6%,身体受到伤害型占18%,受外界干扰型占10%。
二、现象产生的原因
依赖情绪型:一般来说,中班幼儿不应再出现这种现象,但是由于幼儿的性格或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偶尔也会出现哭闹现象。相对来说,这种类型的哭闹持续的时间很短,教师稍加干预即可;交往不利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于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与别人沟通。但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十分严重,致使他们在交往中频频出错,所以在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种类型的哭闹只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或幼儿及时加以调整,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需要得不到满足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幼儿胆小或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受到挫折型 :幼儿是一个个体,他们需要成功,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现有水平不同,有的幼儿达不到统一的要求,从而产生哭闹。但是,同伴之间的帮助或教师的指导都能够减少这种哭闹现象;受家庭环境影响型: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家庭的和睦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情绪,父母离异与吵架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这种类型的哭闹持续时间长,一般在两小时以上,教师的劝说很少起作用,只有等幼儿自己自然停止;身体受到伤害型:这是一种必然性的现象,幼儿对于痛觉表现得非常敏感,所以只要他们被碰就会马上有反应,从而导致哭闹。但是这种类型的哭闹会伴着注意力的转移而停止;被外界干扰型:幼儿的自制力比较差,容易被外界刺激,所以其他幼儿的哭闹会影响到他们。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幼儿的哭闹现象,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避免幼儿由于对幼儿园的“恐惧”而害怕大人离去;二是创设和谐、温馨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自由地相互沟通。在活动前,对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