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传统礼仪

2021-06-2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就说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全民族礼仪文化修养,越发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儒家把能够遵循礼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君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样的人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化身。那么,如何成为生活中人人敬爱的“君子”呢,这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用《弟子规》中的原文和大家谈谈传统礼仪吧。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习文明礼仪首先要做的孝道。父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孝敬父母,的确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孝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听父母的话开始。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与否,其出发点都是为我们着想。天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学好,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所以我们身为子女,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应该有担当。其次,即使父母的教导错了,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那我们就应该和颜悦色地与他们协商,达成统一的意见,千万不要当面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试想,朋友之间相处尚且需要相互体谅,互相关切,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恶语相向,何况是供养我们十多年的父母呢?

  除了孝敬父母,我们在礼仪修养方面还应注意哪些内容?那就是诚信,仁爱和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求职,也即找工作。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的人,是会被全社会所厌弃的。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要谈到道德修养呢?因为诚信是一切礼仪之本,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充满诚意,才能表里如一,没有诚意的礼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比喻至诚的力量连金石都可以感化,何况是人呢?如何培养诚信,这就需要自我反省,人,不可能不说谎,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自己犯了错误,说了谎话,还不知道改正,一而再,再而三的圆谎,最终自欺欺人,惶惶不得终日,害人害己。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人往往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当常常反省,做到问心无愧,这就是修身之道。

  在传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两个方面。易经上有句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就是告诉我们言行的重要性,人生在世之所以光荣或者是遭受耻辱,都是有本身的言行所引发的。

  祸从口出,就是说明言语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粗话脏话,有些同学可能会一时好奇,学了起来,渐渐就染上了说脏话的坏习惯,这个一定要改,因为恶语伤人是很可怕的,一时的出言不慎可能会激起别人的仇恨心理,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这会给你招致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还有一种就是挑拨离见,揭发别人的隐私的毛病,这样的人很容易失去朋友,因为别人一旦知道了你这个毛病,就一定会提防着你,不愿意与你谈论自己的事了,那么你就很容易被孤立,当然这种恶果也是自招的,怨不得人。所以我们说话,尽量说一些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果言谈终日,言不及义,与他人聊一些闲言碎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耽误学习。

  行为,更是礼仪的重中之重,打架,偷窃等恶习向来是为人所不齿的。如果严重的话,当事人还要负担刑事责任,接受国家机器的制裁。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应当检点自己的行为,比如坐姿要端正,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跷二郎腿。走路不要莽撞,同时要抬头挺胸,使人感觉有朝气。写字要工整,不要潦草。写字不规范也反映了心态的不端正。《弟子规》里说的:“字不敬,心先病”就是这个道理。

  论语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当你想乱扔垃圾的时候,就应当想到清洁工工作的辛苦,如果自己是清洁工,看到同学们乱扔垃圾时心里会怎么想?再比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在下面聊天,做小动作,自己作为老师,学生们在课堂上讲课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会换位思考也是我们成功人生的秘诀之一。

  然后我们要谈的就是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我们常常听父母对我们说到察言观色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察言观色呢?比如亲朋好友聚会时,看到长辈应当问好,如果不知道怎么称呼可以事先问父母,在吃饭时,不要只顾自己,长辈没有开动之前最好不要先开动,坐座位是也要听从长辈的安排。在路上遇到师长要主动问好。在和朋友谈话时,如果对方沉默不语,就不要追我下去了。这些礼仪都很细,平时生活中应留心观察,不懂的地方可以向父母,老师请教。

  谈了这么多,同学们是不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有更深的理解了呢?今天的演讲在这里就要和大家说拜拜了,同学们要认真体会,并付诸行动哦,中华民族的明天等待你们创造!

  扩展资料:

  关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主旨介绍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里,礼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价值,礼是人与人间秩序的建立。礼源于生活,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仪式,最后上升到伦理道德高度。古代家礼包含许多日常生活中子女的衣、食、居、行、立、坐等各种生活行为和习惯,都有一套礼节规范,不能随意而行。《周礼?师氏》中记载,当时的国学教国子以“三德”和“三行”。

  “三德”,即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即“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乡学中则实行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等七项人伦之教。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把守礼行礼作为个人立身之本。“礼”主要是关于个人修身养性之道德, 强调内圣、内省和自律。孔子曰:克己功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视听言动是乃人之具体行为,使之约制于礼教之中,逐步内化,久而成性。

  通过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行为处处符合礼,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才具有“君子”的风度。礼仪的本质是指导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来实现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人格。

  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认为“礼”之基础是“亲子之爱”,“仁”之核心是“爱人”。将“礼”的自然情感基础与“仁”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与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使礼制的强制性与道德的自觉性有了转化的可能。

  “礼”是“仁”的外化,即“仁”的具体化和政治化。礼要求节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礼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一整套制度仪式,有其独具的文化特色。而统摄这一文化体系的核心则是“仁”之精神。《左传. 昭公十二年》引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礼与仁都是讲人际的关系,礼用以建立人与人间的秩序,仁则寻求人与人间的和谐。从自己做起,立己、克己,方能达到仁的层次。

  此外,中国礼仪文化还强调礼乐互补。所谓礼乐,并非仅指具体的礼仪典章,更指履行道德与对这一履行的爱好与情趣。因为没有情感的参与,道德的内化是难以完成的。先秦时期学校教育就开设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课程,以礼、乐为先,实行所谓“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的策略。《韦氏词典》将礼貌定义为“表现于行为中的道德”。

  正如《乐记》所言:礼是天地之序,乐是天地之和。礼是人与人间秩序的建立,乐是象征人与人间来往的和谐。《汉书.艺文志》言及:“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于乐,两者相与并行。”把礼与乐联结起来,治理社会。

  中国传统饮茶礼仪文化常识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一、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客随主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是尊!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上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其中师长、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坐尊位。

  座位方面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的,知礼的客人应该坐主人的右手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坐对头的情况,小孩来坐这个位子。

  第一道礼节:客人最重要的礼节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第一道礼节,是指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

  正式的、正规的第一次客人回礼是这样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一躬,躬身行礼。躬身越低,表示对于主人越发尊敬,对于主人是长辈客人是晚辈,躬身应该至少为45度的倾斜角的!

  二、喝茶中

  喝茶过程里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又叫屈指跪。这个礼节的来由前边已经大家都知道的。还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谈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会发酸的。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偶们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区别。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也应该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千万不可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这个视为极大的失礼,甚至是一种挑衅的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餐桌礼仪也是头等的社交经验。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餐桌礼仪,一起来看看吧!

  (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酒水礼仪

  1、茶水应该倒七分满。当别人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2、白酒应该倒十分满,但要满而不溢。

  3、红酒应该倒满杯子的三分之一。在自己的桌上,要时刻留意,红酒杯一定要放在水杯右边。

  4、香槟应该倒满杯子的四分之三。

  5、敬酒的顺序,如果和领导或长辈喝酒,就先从领导或长辈开始,一个一个来,一般朋友就比较随意,如果你讲究一点的就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来。碰杯时自己的酒杯应低于领导或者长辈。

  6、敬酒词,敬酒一定要准备合适的敬酒词。会说、能说出一口好听的祝酒词,也是非常重要的。简单背熟几个常用的祝酒词,就可以随机应变,避免举杯尴尬场面。

  (三)用餐礼仪

  1、用餐时,不可发出声音。也不可大声喧哗。

  2、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有条件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3、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

  4、吃饭要端起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不能双手端起碗来进食;不能向碗里乱扔废弃物;不能将碗倒扣在桌上。

  5、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6、女士用餐前应先将口红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洁之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