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中,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小徒弟”会的先让“小徒弟”讲,“小徒弟”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小徒弟”讲,“小徒弟”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小徒弟”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量的变化。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特别关注了“小徒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为“小师傅”展示自己为师者的风采提供契机。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生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
这种课堂模式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课上主要在“动”字上下功夫,教师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起来,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
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创新思想,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教师彻底摆脱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突出让学生“自主求索”,体现 “教在学后,学在教前”,师生交流中教师真正做到“三不讲”,即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弄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能明白的不讲。在课上一般采用“师徒交流法”、“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教师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其实,教师的作用又无时不在,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更好地发挥了全班学生的能动性而已。因此教学的整个过程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几乎颠覆了原有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胆大包天”,变得异常自信。由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在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有力的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
首先是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体现开放性。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讲义便于发散,便于拓展,放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教材之外寻找活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现实的光彩、文化的内涵和情感的魅力。其次是学习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求异,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开放性、丰富性,进而产生思维的深刻性,形成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再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课堂不局限在教室内,充足的校外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亲近自然,拥抱生活,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协作学习的一种——和谐互助学习,是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学生两人之间的互助。在互助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了指导者的架子,改变了居高临下的“发问”习惯,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教师、师傅、徒弟均成为平等学习伙伴。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让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尽情发挥,这样学生的心智之灯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总之,通过这一次的山东之行,认识到我们的教学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认识前提,更难以解决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问题,而认知前提(即学生已有经验)是影响学习成效最敏感的因素之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前提;认识到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采用师徒一对一的跟进式讲解,学生教学生,由于是同龄人,更容易沟通,更容易找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述知识点,学生的讲解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不仅就题讲题,而且在讲解过程中能够适度的拓展,认识到在“和谐互助”教学中,“小师傅”常常为了很好地给“小徒弟”讲解,首先自己钻研教材,而“小师傅”在给徒弟的重复讲解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小师傅又一次“温故而知新”;认识到这种“兵教兵”、“兵练兵”、“兵促兵”、“兵强兵”最终实现了“兵”与“兵”的双赢,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容量和效率;也深深的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学校的教学弊端,促使我们下定决心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