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领导学风建设讲话稿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xx年,我校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四年来,我校领导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引领全校教师在新课程的征途上艰苦跋涉。我们从学习借鉴到实践探索,从反思总结到超越完善,努力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依托我校 “三个着力”的工作思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

  回顾在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修的历程,我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健全、目标明确,体现了我校科学务实的校本研修精神

  20xx年10月,立足校情,我校迅速建立了新课程校本研修组织机构,确立了“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题组长” 六级管理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形成一张畅通无阻的新课程改革管理网络及校本研修执行网络。为我校新课程改革系列举措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为实现校本研修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格局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从而保证校本研修工作科学有序、积极有效地展开。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始终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工作方向,倡导“与学生共同学习,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倡校本研究,开展 “行动研究”,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工作信念。突出新课改精神,将课改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及实践中,走上了健康高效的兴教强师之路。

  二、更新观念、强化培训,体现了我校与时俱进的校本研修决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个深入学习、理解和适应的过程。全体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时代”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这也是我校推进校本研修的立足点。发掘校本研修资源,必须回归生活、崇尚创造、强调选择、走向校本、树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理念。

  因此我校始终重视强化新型培训,我们到教育发达地区去,到课改前沿城市去,到先进样板学校去,开展各类“贴身学习提升”活动。考察、学习、借鉴、创新,我们始终立足于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每一次取经回来,我们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报告,一方面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科研讨,同时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校情大胆改革,比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比如U型课堂、分类授课等,比如课例研讨、模式探究等。

  三、成果丰硕、资源丰富,体现了我校百花争艳的校本研修神韵

  1.校本教材以校为本:

  20xx年,我校基于学情需要,积极组织学科骨干编写校本教材《 骊山放歌》《十三朝古都风云君主》《 游遍西安》《 梦萦骊山》《数学史话》《 几何画板教程》《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生活中的化学》《物理大师》《 物理知识与前沿》《营养与健康》《 写字与书法启蒙》《DV制作》《体育与健康》等,以此作为学生选修教材,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同时获得市课改办高度评价。

  2、课题研究成绩显著:

  多年来,我校坚持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的研修思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取得了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研究成果。仅20xx年,我校立项研究并结题的课题就有1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0项、区级课题6项。

  3、课例研讨深化高效:

  自20xx年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 我校坚持科学有序地组织新课程公开研讨课活动,我们从不同的途径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比如第一期的“同课异构”、 第二期“同案异授”, 第三期“资源整合”、 第四期“模式探究” 第五期“模式深化” 第六期“高效课堂”等等。每一次行动研究都真实地记录了我校执着探索与坚定不移的新课改决心,每一次课例研讨都生动地展示了我校与时俱进、务真求实的职业风范。

  4、科研成果全面开花:

  聆听时代召唤,追赶教育快车;让行动者成为研究者,把科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我校教师积极思考教学实践,勇于展示自我研修所得,教科研成果推陈出新。仅20xx年度,我校文本类教科研成果有102篇,其中国家级30篇 市级36篇 区级36篇;媒体类成果23件,包括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录像 ,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4项。

  5、集体成果风采无限:

  进入新课程时代,学校教师始终坚持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尝试,创建个性教学风格,构建立体和谐课堂,立足校本教材的开发,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新课程素养的全面提高,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集体成果。20xx年,我校创立了“读 疑 研 导 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及课改专家的充分肯定,20xx年12月校园电视台荣获第七届中国中小学“百佳校园电视台”荣誉称号,20xx年我校再次被评为“创新写作”课题研究先进集体,20xx年我校校本教材《骊山放歌》获得集体成果一等奖,20xx年我校校本研修窗口《临潼中学学刊》获得集体成果一等奖,20xx年我校获得临潼区临潼中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总之,我校在立足校情、立足学情的校本研修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期望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对我们的校本研修行为进行深度追问与思考,在今后更加严峻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规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完善。

  一、坚持强化课题引领,促进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课题研究是教师在自身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建构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指导各学科开展课题研究,立足于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反思,并努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新课程素养,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风格和教学特色,从而实现我校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美好蓝图。

  今后我们将努力完善学校六级课题管理网络机制,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并完善教科研奖励宣传机制,坚持搭建教科研成果展示台,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校本研修的资金投入,将在学校相关的评价系统中加大教科研的权重系数,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科研的主动性,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教研之中,不断超越自我,走向专业化成长道路。

  二、坚持强化课例研讨, 促使课堂呈现形神兼备的态势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点,对于教师来说,建立单纯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结合日常的具体课堂教学实际才是有效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做针对性的分析和引领,才能更好地为教师所接受,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因此,我们将继续推行公开课专题研讨制,继续推行公开研讨全过程跟踪制. 继续推行学科专家零距离交流指导制,力求通过系列活动组织好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汇报课等,并组织力量作好评优、评教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有效性乃至高效性。

  三、强化课堂教学,推广并优化五环立体教学模式

  20xx年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就一直关注收集全国不同学校关于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的相关信息和最新成果,有选择地引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做好积极地准备工作。四年来,我校以“公开研讨课”“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为主要平台,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完善我校新课程教学模式,终于形成了 “读 疑 研 导 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打造了具有临潼中学特色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推广,使探究课发展为常态课,从而实现新课程要求的高效课堂。

  四、 强化教研网站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我校“三个着力”工作思路给校本研修创造了新形势,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各项工作都必须寻求崭新的生长点,临潼中学教研网站正是校园文化建设走丰富内涵道路的一个窗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作用,完善“临潼中学教研网”,完善临潼中学教学资源库库,搭建教科研成果展示台等等,通过网络,让每位学生在这里都能够看到老师成就的风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身边的风范人物,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五、 强化校本教研,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其根本目的在于让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开展教学教研,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新课程,结合校情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调适,提高国家课程的适应性;可以积极参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适合于本地、本校和每一位学生的学校课程,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层面将新的课程理念贯彻下去,使课堂教学发生新的变化。

  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中,学校将重建关于校本研修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制度,调动各处室团结协作,在校本研修这个系统工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引导每位教师随时跟进进程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教研资源。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有接受新课程新理念洗礼的喜悦,也有探索符合校情的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艰辛。我们困惑过、徘徊过,我们探索着、反思着,但我们从未犹豫过。我们始终全力以赴,坚定不移。

  回顾四年多新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临潼中学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时代”,既要有先进的理念,也要有实干的智慧,更需要坚定不移的探索精神。唯有如此,一名教师才能无愧人师!唯有如此,一所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唯有如此,学校教育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金光大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