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升课后教育服务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构优质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实现“双减”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推进港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系统推进教育生态重构
“双减”工作是个小切口、大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在“双减”工作落实的大背景下,新问题和新矛盾必将凸显出来,学生学习发生时空延展后,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需要重新建立和完善,缓解家长的焦虑需综合思考。各校要围绕教育质量核心,系统思考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之间的关系;要在解放学生繁重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同时,系统思考学校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举措;要组织专班机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形成更加适合家长、学生需要的教育。各校要从今年8月开始,围绕“优化教育质量落实‘双减’工作”主题,从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价入手,积极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并进行实践研究,深入思考落实“双减”的意义,创新实践做法。力争通过三年探索,形成典型的经验案例,构建具有区域和校情的优质教育新生态。
二、加强抓牢课程育人主渠道抓牢课程育人主渠道
一是注重课堂教学管理。
“双减”工作的核心是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提升的前提是落实好国家开设的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各校要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抓实教育教学过程。要加强课堂常规督办检查,引导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效益,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二是推进“三个课堂”融合。
要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要求,各校要明晰“三个课堂”构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习回归校园。要积极推进“三个课堂”融合,有效整合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强课内与课外贯通,校内向校外延伸,抓好“三个课堂”的贯通培养。要及时制定出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一日常规,制定出一周教学安排表,明确每天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在校全过程的具体内容。要充分考虑晨读、体育锻炼、眼保健操、中午托管、课后作业辅导、社团、晚自习、居家活动、睡眠等具体内容、责任人以及活动地点,真正落实“五项管理”要求。
三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要制定学校课堂教学效益评价方案,制定出教师教学备、教、改、辅、考五环节考评细则,建立“第一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评价方案。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监管,建立学生学科学习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学情,有的放矢开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补齐学习短板,拓展学习特长,激发学习兴趣,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学生关键能力和学习品质有效提升。
三、规范作业管理要求实现减负增效五育并举
一是实施作业分类。
学校要开展作业研究,通过集中教研,对作业进行层级分类,指导年级学科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减轻学生书面作业总量,各校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作业进行分类布置,可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体验型作业。书面作业包括基础型作业、拓展型作业、综合型作业。基础性作业是基本要求,是学生对学科知识建构的基石;拓展型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演绎与归纳,旨在提升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综合型作业要求对学生前后学习知识进行串联,对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是认识世界探究真理的学习,其难度最高,应控制在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范畴。实践体验型作业则以课外时间居家完成为主。
二是统筹作业布置。
根据“双减”工作要求,小学生3-6年级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为避免作业布置拥挤堵塞、扎堆无序,学校应建立作业管理小组,年级作业管理小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责任人,应统筹各学科,合理布置当天作业,控制作业时长。
三是落实作业指导。
学生书面作业应尽量在学校完成,教师要认真批改。小学生书面作业需要全批全改,初中各学科也需要批改大部分学生作业,并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批改情况进行覆盖,从中反馈学情。鼓励教师对学生作业面批,在课堂帮助学生完成释疑解惑的要求。
四是加强作业监管。
各中小学要建立课堂巡堂和作业检查、作业公示制度,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定期公示,并将检查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评工作中。严禁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不鼓励集体订正性批阅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严禁打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名,脱离课程标准要求,人为减少必要的作业布置甚至不布置作业。严格落实一科一辅要求,严禁题海战术,布置大量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
四、大力开展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一是提升服务质量。
学校要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制定课后服务准入要求和考核方案,让课后服务质量纳入监管范畴。各校要统筹课后服务工作,在公示栏公示一周课后服务工作安排,包括课后服务课程表、服务时间、服务对象、师资、场地等,让家长和学生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是规范服务内容。
学生课后服务主要包含书面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书面作业辅导应着重辅导学困生通过作业弄懂学会当天所学基本内容,解决学困生缺乏有效指导、长期留存下来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学生家校共同管理中存在的学习帮扶缺失问题。社团活动要在已有的社团建设基础上,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凸显学校文化特色,突出体育、美育、劳动等课程实施,逐步发展以活动为载体的多样化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体质健康。初中在上述基础上,要突出开展学科拓展和学法指导研究,对学生分类开设学科拓展兴趣班:鼓励学有所长的学生能持续学习,提升学科素养:对于学科跛腿学生,应补齐短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开设基础性学习课程,因材施教。
三是明确服务要求。
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可以进行选择,教师在课后服务中,不得上新课、提前教学进度、超课程标准上课。各校要建立课后服务考核制度,促进教师提升服务质量。
五、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有效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一是提升教研质量。
教师是“双减”工作的重要执行者,是第一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是优化教育质量的关键。各校要通过年级组和学科组教师,开展对作业设计、作业分类、作业布置方式、课外读物指导、专题阅读等进行针对性研究,形成服务内容体系。要开展校本研讨活动,有助于减轻教师过重的课业辅导,解决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盲目性,提升教师服务的能力。要通过集体研究,通过开展班级、年级和学校竞赛与展示活动,增强学生对社团建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是打造服务品牌。
为提升学生和家长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的认可度,学校除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外,要重点突出学校课程特色,打造样板课程,推出精品课程。可推行走班制课后服务,打造服务型名师,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服务项目,学校实行审批制度,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集团融合。
整合集团教师力量,充分发挥集团基地校师资优势,对成员校进行教师“传帮带”。各教育要建立工作方案、考评方案,加强集团内的帮扶力度,让薄弱学校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
四是完善家校协作。
各校通过举行不同形式的家长会,提升家长对学校“双减”工作的认识。要通过优质服务,贏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发挥家长的育人功能,参与课外实践创新作业的实施和管理,加强学生睡眠等健康管理工作。学校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听取家长委员对“双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聘请家长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五是加大社会参与。
学校要发挥与社区共建职能,充分挖掘社区服务资源,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审慎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特色社团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个性服务活动。
六是强化后勤保障。
随着学生在校时间延长,学校应充分做好学生的就餐问题,确保饮食安全、卫生、有品质。学校应强化后勤服务工作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学生就餐、社团活动场地建设,提供硬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应提供早中餐,中学如有晚上进行学业辅导的,应提供必要的晚餐。育才服务集团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建设管理力度,争取办学生、家长放心的食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