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接下来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篇一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各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深深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也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多种矛盾交织,多种思潮涌动,多种信仰并存,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以理想信念、民主法治、忠诚爱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敬业奉献、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宽厚兼容、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来写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动摇,才能最大限制的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生动局面,共同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篇二
一个国家要有正气,一个民族要有骨气,一个人要有理想和志气。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历朝历代,无论是为巩固帝王对国家的统治,还是为发展经济、或为抵御外侮,都需要树立一种全国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以凝聚人心,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横看世界各国、各民族,善良的也好,富有侵略性的也罢,无不具有各自的“核心价值观”,并靠这些价值观,深深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崇尚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成为长期维系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并延续传承了几千年。
在当代中国,我们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自然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的、突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新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一种伟大的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我们统一意志、步调一致,所向披靡,取得一系列胜利。
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为了民族尊严、为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死亡,毫无惧色。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他们的光辉形象,永垂史册!
最为感人的是在香港回归问题上,邓小平爷爷面对素有“铁娘子”之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强硬姿态,寸步不让,毫不含糊地指出“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义正词严地表态,有礼有节、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全力维护民族尊严和独立、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使香港顺利回归。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因为有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在各条战线上,精神焕发,创造了无数光辉业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旗帜、力量源泉,高举着这面大旗,我们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篇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涵盖了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这决定了规范公民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础地位。只有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到每个人的心中,外化于每个人的行为规范,才可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可能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体会。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中国从来不缺少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精神的人,有着“善学者能、多能者成”敬业作风的人,有着“以信立身、以诚处世”诚信品格的人,有着“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友善态度的人。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格,需要今天的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但同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诚信缺失、人情冷漠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出现了动摇。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信念缺失、精神颓废。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顺应了时代需要,紧跟了实践步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尚,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必将有力地助推我区的富民强桂新跨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只有人人成为积极活跃的实践主体、成为自觉能动的建设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最富营养的培育沃土,才能生根发芽,才能开花结果。只要每一个公民都努力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一个人人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必定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