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作文(3篇)
蓝蓝的天空,就像一匹天蓝的丝绸,白云就是丝绸上的图案,变幻莫测、美丽的图案,有时还会有星星这数不清的明亮的钻石碎片,但是最闪亮的还是那两颗美丽的宝石——太阳和月亮,它们交替着工作,交替之时,美丽迸发而出。
那天,我从遵义回六盘水,在车上我百无聊赖时,目睹了太阳和月亮的交替过程,那是我第一次认真观察这夕阳。
那时,我坐在车上,睡也睡不着,玩也不好玩,所以我把目光投向了天空,天空中云朵向着我们的反方向飘去,那么多白云一起随风远去,就像动物大迁徙。看,那儿是小鹿,还有那儿是河马,那儿也有,是只角马……
就在我正看得来劲儿时,一道红光出现在我的眼前,顺着红光看过去,一个又红又亮的大火球钻进我的眼里,啊!是太阳!我兴奋极了,不仅是因为我看见了太阳,还因为我看见太阳正在落山。听别人说,夕阳特别美,可是从来没认真观察过,今日终于可以目睹这美景了!
太阳这时已光芒四射,它就像个画家,它把白白的云画成了彩色的。你看!那里有一朵云,它是淡雅的紫色,还有那朵是热情的红色,那里的云是柠檬似的黄色,还有鲜艳的橙色、闪亮的金色、淡淡的粉红色……甚至同一片云中出现多种颜色也有可能,但几乎没有同一种颜色的云。
过了不一会儿,光圈的亮度减弱了,不那么刺眼了,而且正在逐渐变黄。一转眼,这圆太阳已是金黄色的了,渐渐的,又开始变为红色了。这时,我仿佛看见几种颜色在不停地变换,太阳好像在转动似的,一会儿黄,一会儿金,一会儿橙,一会儿红……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不一会儿,太阳像一个小男孩儿,它玩累了,投进了大山妈妈的怀抱。而它带来的快乐红晕,还有一些留在了天上,它还带着某些云朵玩耍,可过了几分钟,它也被迫回去了。可我还意犹未尽。
太阳回家了,月亮接管了天空。星星们也来了,它们在夜空中不停地眨着眼睛,静静地看着我们……
六年级:王珺儒
或许是在一个傍晚,我漫步在河畔,无意间抬头观望天空的景色;或许是每个周末的黄昏,我和小伙伴们在院中追逐戏耍,忽然有一个人指着天空喊:看,飞机。我忘记是何时注意起夕阳,但我知道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迷上了它那如诗如画、朦朦胧胧的景色。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空渐渐成了橘红色,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温柔地泻下一缕一缕的光辉。太阳将一杯红葡萄酒一饮而尽后,它的脸变得绯红,如同小姑娘羞红的脸庞,渲染了周围的云朵。河岸观水,只见在阳光映照下,晶莹明澈的河水起伏着微微的涟漪,亮闪闪、金灿灿。
过了一会儿,沉甸甸的太阳趁人不备,又向下溜了一截,脸蛋儿红扑扑的。慢慢地,它涨红了脸,向大地、天空喷出红艳艳的光芒。当它显示完、奉献完自己的一切后,便如一位跳水运动员,以一个优美的动作,纵身一跳,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
或许你会轻轻惋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我认为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再美的景色总会逝去;或许你会不以为然:夕阳没有日出那种大家闺秀的风范,可我认为夕阳更有那种小家碧玉的气息。无论如何,我最喜欢的景色始终如——夕阳。
夕阳,甜美如蜜,香醇如酒,温柔如梦,恬静如歌。此时,我又在晚风中尽兴玩耍,冥思遐想享受着夕阳带给我的安静甜美、温柔恬静的感觉。
六年级:lavely西贝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虽然不像春雨那样滋润万物,也不像瑞雪那样银装素裹,但夕阳的景色令我陶醉。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西边。燃起了一片片火红的晚霞……
傍晚,太阳渐渐偏西,此时,它已经收回了灼热、夺目的光芒,面向大地喷射出万丈浑厚的余光。那光照的大地金灿灿的,好像渡了一层金,又似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天边的云也被染成了红色了的,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美丽极了!霞光照到我家门前,柔柔的、暖暖的,只是颜色淡了点,但是淡的是那样迷人。我真想把小手伸上天去,摸摸它那美丽的衣裳。此时的我,连同大树、房屋好像都沉浸了深红的幻境里。夕阳照红了半边天。一片又一片,像巨人,像雄狮,像白马,向那红红的旗帜,渲染了整个天际、山峦……那橙黄色的光柱透过云层,直射大地,犹如打开天幕,即将上演一场壮美的舞剧。夕阳悠悠地飘进每家每户,像轻轻的纱,像白色的绸缎,像仙女般柔顺地抚摸着我的脸颊,轻轻地、暖暖的。这时,我忽然感到:夕阳不是也有灵性吗?此刻,她不正是在展现她美丽的身姿吗?夕阳在周围云霞的拥簇下,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向西走去,显得那么高贵、典雅。颜色逐渐从白到红,再从红到黑,没有一丝杂质。渐渐地,夕阳已经有一半的落山了,另一半个还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露出半边的小脑袋瓜。
夕阳就要去了,可“她”仍将最后一片光辉洒向在幸福的沃土上。一会儿功夫,夕阳转过脑袋,就像孩子翻跟头一样,慢悠悠地“滚”回了家。霎那间,天空、万物,一切草木迷迷茫茫,模模糊糊……沐浴在这瑰丽的霞光下,真是心旷神怡。我真想放开喉咙高歌一曲,表示我那心潮澎湃的激情,我又想吟咏一首奇异的小诗,赞美这秀丽的自然美景……
哦!夕阳,美丽的夕阳!你的生命虽然短暂,可你给了天空的温暖与甜蜜,给了大地凝重与辉煌,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六年级:李昱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