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素质教育能解“高考之痛”?
】 关于“南京高考之痛”的讨论已有些时日,其实南京的问题不只是个案,在北京、上海同样也存在,只不过这两大城市依靠地域的政治优势,通过单独命题规避了南京的风险。 现在一片声讨声中的南京,既无力逃遁,又无法彻底撕破教育大省“首善之区”的尊严,连想拼力挽救都不得自由和余地,所以南京教育的明年将会更加险恶,如果指望通过加班加点“死揪”而使高考有所突破,即使成功也不会被认可,并会因在全省起错误的导向作用而被臭批;如果坚持原则走素质教育的路,万一明年高考再次“名落孙山”,则更加民怨沸腾。从开学以来看到的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做法,看来是想顶着压力、顶着“复辟”、“投降”的批评也要通过“死揪”把高考成绩搞上去,南京人终于明白了一个浅显真理:搞好高考成绩才是硬道理。 当南京的学校取消了科技活动、综合实践、研究性课程之后,凭借其优质的生源、强大的师资、一流的硬件,自然可以在高考上大幅度地上升,可以“绕开学生痛苦的脸”,但问题是江苏的教育从此就要落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了。况且这张“痛苦”的脸终究还是“绕”不开的,当我们教育者被高考压迫着的良知恢复之后,当我们面对着一群由学校“职业培训”出的、终于可以捧到饭碗的学生时,可能有一分欣慰,但却至少有九分悲哀的。欣慰的是终于没有害了孩子,悲哀的是终于还是害了孩子。父母最殷切地期盼的底线固然是吃饭和生存,但它的上线呢?我们在确保学生进入高校的同时,却把他们进入高校的目的、人生的目的给迷失了,我们可以用“死揪”之药抑制每年高考“阵痛”的发作而获得暂时的安宁和清静,但麻醉之后毒素却会转移为更可怕的恶性肿瘤。 当南京的名校也把“学生上大学” 当成唯一目标时,它的独特、优势、影响、美誉也就丧失了。南京教育如果因高考之痛而使得“素质教育之城”全部沦陷,我想这便是摧毁教育的基业,对南京、对全省的教育而言是祸不是福。南京固然因为没参加“升学教育大合唱”而吃了苦头,为素质教育的理想的践行买了单,但当南京教育被逼举出白旗,旗帜上打着“升学”二字时,指责者、幸灾乐祸者,谁又能快意呢?又能快意到几时? 南京不能像北京、上海那样单独命题,是其劣势。但在无法获得单独命题权力的时候,现在又要屈从压力,走“复辟”的老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南京教育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决不仅是因为实施了素质教育,教师敬业精神的欠缺是不容忽视的,南京家教之盛在全国也是数得上的,当一个教师家教收入超过了工资收入时,工作与家教在他心中的错位就理所当然了;当教师群体中大部分人对家教都不以为怪时,教育能有应有的水准就值得奇怪了。可以说南京教师与苏北教师相比,敬业精神先天不足、后继乏力是必然的。有人算过一笔时间账,意思是南京教育的时间不足,客观上为南京的加班加点补课提供依据,但要知道,在这些时间南京的绝大部分老师并没闲下来,也没去提高修养,而是家教市场遍地开花到处火爆,这也是促成高考之痛的原因之一吧。 南京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坚持素质教育不放松,从提高教师敬业精神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当然,适当提高教师福利,减少和杜绝个人家教是关键。这样才能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改善现状,否则明年不管高考是否考好,都不会有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