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说明文
大家知道有哪些作文是写关于白鹤梁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白鹤洞的说明文作文,仅供参考。
作文篇一:
今年,一个酷暑炎热的夏天,我和妈妈来到了重庆涪陵,这是一个江边的城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水下博物馆吗?我来给你们介绍吧!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三峡蓄水每年冬末春初是才露出水面.
来吧!跟我一起进去瞧一瞧吧!
一进大厅,一阵阵清凉的风向我走来,真凉快!接下来,一个保安叔叔让我们上2楼展厅里去,刚到展厅,一个个名胜古迹映入在我们的眼帘,跟随着解说员,我们静听了白鹤梁的故事,石板上每一个雕刻都有它们神奇的传说.我最感兴趣的是“石板鱼”,因为我们如果不仔细地观察它的话会看见它只有两条鱼,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就会有三条鱼,第三条鱼就在那两条鱼中间,但是那条鱼非常模糊,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个脑袋.
在我们展厅看完过后,又跟随着解说员一起乘坐直下江底的电梯,在坐电梯之前,每个人多需要进行安检.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长的电梯,它有90米长,因为它在江底运行,所以比其他电梯缓慢,从上面到江面需要4分钟才能到达江底.
一下电梯,走廊里有点像船舱一样.在江底可以清澈地看见水里的每一块石板,妈妈告诉我:“江里的水都是经过机器净化过的,所以水才这么清澈.”
作文篇二:
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西侧的一段天然石梁,长1600米、宽15米左右,以1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从唐朝以来,沿岸群众在这里记录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刻赋,留下了大量的水文题刻,保存了长江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水文价值,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
我曾经在这里看到,自西向东伸展的石梁上,题刻分东西两段,它们依形就势,体量各异,大者两米见方,小者长宽不足盈尺。据介绍,专家在这里发现了165段题刻,汇集了唐朝以后1220xx年间300多名书法家的书法精品,颜、柳、苏、黄、赵体皆有,篆、隶、楷、行、草书悉备,是名副其实的“水下碑林”。
科技工作者们保护了白鹤梁,更保护了这里的环境。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
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作文篇三:
白鹤梁,故称巴子梁。关于其名称的来历,一说是因为白鹤群聚集在梁上而得名,还有一说是相传唐代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来得道,乘鹤西去,故名白鹤梁。梁上石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在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鱼作为枯水水标。每当江水退、石鱼见,就意味着一个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即将来临,因此又有“石鱼出,兆丰年”之说。
白鹤梁共记载了自唐朝迄今1220xx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石刻鱼中最著名的为唐代所见鱼和清代重镐双鱼,并作为原始枯水水标,经现代勘测:“唐代所见鱼的腹高相当于涪陵水文站历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清代双鲤鱼眼高大体上等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的水位零点”。经1200多年的历代沿用,古代先民通过长期对枯水周期的认识、观察并掌握枯水变化规律的结果,而石鱼水标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为一个极枯水位级。不少细心的人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的姓名、籍贯和石鱼露出江面到枯水线距离用尺量测出来,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珍贵的水文记录。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还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梁上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楷、草皆备,颜、柳、苏、黄俱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题刻,题刻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的题名最为珍贵,除此之外还有朱昂、吴革、晁公武、刘忠顺、庞恭孙、刘师文、王士祯等700余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题记,汇集文学、书法、绘画、题刻艺术为一体,可谓历代名家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誉。
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举世闻名的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沉没在水下,为了保护这一人类珍贵的文化遗址,采用了极富创造性的“无压力容器”的保护方案,在原址上修建了“水下博物馆”,对白鹤梁题刻实施有效保护。20xx年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白鹤梁博物馆由水下保护体、参观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陈列馆三大部门组成。人们可从地面陈列馆通过坡形交通廊道扶梯下到水平交通廊道,然后进入参观廊道,透过专用窗口观赏题刻,也可以通过水下摄像系统实时将影像传播到地面陈列馆演示厅进行全方位观赏。这一极具创新的设想已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水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