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做人若能如水一般,有包容万物之胸襟,便能够将身边的能量都汇聚成为汪洋;
做事若能像山一样,有无欲无争之心,坚韧踏实之力,便能够如峭壁一般,直冲云霄。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的学问,你读懂了,人生便也容易多了。
做人如水
老子曾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大意为,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一种最自然却又不引人注目的位置,所以最接近于“道”。
水,看似柔弱,无形无骨,却能有水滴石穿之力,广袤深邃之度,融会贯通之心。
做人当如此,柔软却不失力量,时常怀有一颗谦卑好学之心,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尽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将心思存于争名夺利之上。
《桐城县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收到来自家人的一封书信。
信中说,因邻居吴家修筑地基,占用到了张家的地界,双方因此发生了争执。
张家人因背靠大官,遂想要“修理”吴家人一番,便飞书京城,拜托张英处理此事。
张英看完信件后,很快给老家的人传去一封回信: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回信后,羞愧不已,便主动告知吴家,愿在原来的分界线上退避三尺。
吴家见到张家如此处理方式,更是震惊之余深受感动,于是也主动退地三尺。
至此,两家的地界线中被留出一道六尺宽的巷子,这便是古今广为流传的六尺巷故事的来源。
张英的为人处世广受称赞,不争不抢、包容忍让、心胸开阔的品德流传至今。
他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如水一般的洒脱、随性,又不失分寸的方式,也为后人所敬仰。
大家都听过“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
鹬和蚌产生争执,互相咬住对方,彼此谁也不愿松口,争持不下,结果被渔翁发现,顺手一起捉走了。
很多时候,我们便如同这鹬蚌一般,太过于固执、纠结、计较,反倒容易掉进坑里。
做人不能太“争”,为了一些小事计较,影响了大局,实在是不值得,唯有像水一样,能够让自己适应任何环境,包容万物,才能自在人间。
有时候,急流勇退也是一种智慧,心清净了,处境便也美好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