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毕业典礼上教师致辞

2023-06-2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亲友、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xx届本科生卢泽坤,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分享感悟、表达感恩。四年前,在方肇周体育馆,我们一起聆听了张异宾书记带来的大学第一课。四年时光匆匆过去,今天,同样在方肇周体育馆,军训迷彩变成了庄严的学士服,“20xx级新生”变成了“20xx届毕业生”,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又将奔赴世界各地,开始新的征程。我们要毕业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闭上眼,回想一下,四年前,那个刚踏入南大校门的自己,是懵懂青涩还是兴奋期待。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四年,我在南京大学学到了什么?”

  首先,我想,是包容。我来自我国中部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从小学到高中,我是完全不知天文为何物的。对天文学的懵懂无知让刚入学的我感到手足无措。还记得大一上学期,第一次摸到望远镜时,那种兴奋、好奇和冲动。然后我就问了一个特别蠢的问题:这个望远镜能看到多远的星星?正确的问法应该是:这个望远镜能看到多亮的星星。类似的蠢问题,四年里我不知问了多少。可面对我的提问,老师们回以耐心和引导,同学们回以理解和鼓励,我也渐渐从一名天文小白成长为天文学准研究生。原来,在南京大学,没有人期望你一开始就成为怎样的人。她会包容你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性格;包容你出众的长处,更会包容你暂时的不足。她会给你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帮助,让你一步步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感谢南京大学,她不仅给予我包容,更教会我包容。

  如果说,“包容”为自我成长提供了环境,那么成长之后的“我”和世界是什么关系呢?我想,是担当。有一年我和同学们去金陵小学做天文科普。当小朋友们眨巴着求知的大眼睛问我:“老师,宇宙有没有边界”,“望远镜可不可以看到黑洞”,“小行星的起源是哪里”,我为这种纯粹强烈的求知欲感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表现出的科学素养感到惊喜。但我同时想到我国中部、西部,那些和我有相似成长环境、同样 “不知天文为何物”的孩子们。那时,我才明白,学习知识,不光为了自己,也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的肩上突然多了份责任:科学事业需要我们,科学普及事业也需要我们。

  如果说 “担当”体现了我们行走世界的责任,那么“践行” 则真正折射出我们改变世界的勇气。在院系毕业采访中,有一位老师的赠言让我感触颇深,他说,“20xx级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管干什么,都要牢牢记住刚进大学时候自己的梦想。尽量去实现他,不要被这个社会所干扰。”这句话看似平常,对我来说却振聋发聩。刚进大学的我,虽然懵懂稚嫩,但是坚定地相信我能改变世界、我要改变世界。可是慢慢地,我认识到世界之大,和我的渺小,我开始怀疑我那点微薄的力量真的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吗?

  这个时候,是无数勇敢改变世界的南大人给了我肯定的答案:是四十年前用一篇文章掀起真理大讨论的胡福明老师,是六年如一日孤身前往恩施山区支教的袁辉学长,是放弃高薪工作加入海军、投身国防的韦慧晓学姐。这时我才明白校训的含义:如果“诚朴雄伟”是说我们要有崇高的个人理想和社会追求,那么“励学敦行”才是这一切伟大追求变成现实的关键。吕建校长刚刚嘱托我们每一位毕业生要牢记“使命、坚韧、卓越、尚和、担当、立德”的人生要求,承担时代、国家、社会、家庭所赋予的责任。当一辈又一辈南大人,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理想践行到实处,我们一定会看到世界因我们而改变。

  再见了南大,我们就要毕业了。离开之前,再说一次感谢吧!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工作人员的付出,感谢父母的呵护,感谢同学的陪伴,感谢南大给了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多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到母校,再次路过这个见证了我们四年成长的方肇周体育馆,希望她可以看到我们的包容,担当和践行;看到我们为了理想、为了这个世界做出的努力。

  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