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去”“期”“舍”“顾”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对故事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有所臧否。
3、学习守信、识礼、明理的传统美德。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一个七八九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都是很幼稚的吧?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看看,古代的孩子说出来的话,是什么水平。
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同学们,被这孩子的话震撼了吧,真是人小鬼大,语出惊人啊。
一个古代小孩子的说的话,居然流传自今,到底是谁记载的呢?
二、作家作品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刘义庆的文学家,他曾组织一批文人一起编写了一本书,叫
《世说新语》,这是南北朝时期产生的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分为政事、文学、方正、德行、言语、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富有趣味性。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阅读。
三、读读想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太丘与友期》里又记载了一个语出惊人的孩童,他说了什么话,如何惊人呢?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老师指出语音错误)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老师提问:
解释下面的字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古今异义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儿女 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次把课文看一遍,理顺一下思路。
同学们应该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了吧?谁能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四、明辨是非
故事一共有三个人物,分别是陈太丘、友人以及陈太丘的孩子元方。我们围绕他们的言行,做一个探究活动(分小组讨论)。)
1、假如你是陈太丘,过了约定好的时候,你会选择离开(离开去哪里?)还是会继续等(等待有没有条件,如约定去哪里?迟到多久等等),为什么?
2、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
4、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机智勇敢、聪敏过人,知礼明理,有正义感,心直口快,对客人的无礼无信的行为敢于直面批评;友人:没有时间观念、不讲信用。客人先失信,又当面口出不逊,缺乏教养,但在元方提出批评后能主动承认错误,还是可取的。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听了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三个人物身上的优点缺点,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堂课到此结束,同学们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