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总第215期) 工业技术经济 No.9(G 。No.215) 2011年9月 0un1al 0f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 ̄nies Sep.2011 甘肃省产业空间格局演变及特点 曹颖轶 (西北民族大学,兰州 730030) 【摘要】 以甘肃1995年以来的数据,借助Areview软件制图,分析了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三产 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没有显著变化,呈现以兰州市 为极点的“单极核”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发展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矿产资源分 布状况与工业化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产业空间格局演变 DOI:10.3969 issn.1∞4—910X.2011.09.∞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区域经济活动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上进行的, 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分配形态及其相互作用的 区域空间结构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 方式[2l。 构布局状况、生产要素聚集程度[1]。经济活动空 1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综述 间分布的差异必定是区域差距的原因。因此需要 不同的学者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概念有不同 了解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状况和特点,通过调整选 的表述。陆大道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社会 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和完善区域经济空间结 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 构。 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 产业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聚形态(陆大道,l995)。崔功豪等认为,区域经 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 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同经济 对区位关系和形式,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区位特点 发展相互作用,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 以及在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崔功豪、魏清泉 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 等,1999)。陈才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人类的 合理化。鉴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作 经济活动在一定地域上的空间组合关系,是区域 用,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许多 经济的中心、外围、网络诸关系的总和(陈才, 国家的重视。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是一种定量 2001)。曾菊新认为,“空间经济结构”指的是经 研究方法,能准确的评价经济运行成效,被广泛 济现象和经济变量在一定地理范围中以分布的位 运用于产业结构演进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存在形式和 研究。 客观实体,它反映了以地理空间为载体的经济事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物的区位关系和空间组织形态,为各种物质实体 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素构成某种空间联系和作用关系的总和,它体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资源、财富劳动力在 现了事物的属性和相互关系,是人类经济活动作 收稿日期:20l1—伪—27 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金融危机冲击下甘肃省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09) 作者简介:曹颖轶,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一35— 第9期(总第215期) 2011年9月 工业技术经济 of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es No.9(General,No.215) Sep.0112 用于一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曾菊 选取甘肃各州(市)1995年、2000年和2008 年的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文章 新,1996)。陆玉麒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人 类经济活动作用于一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组织形 式,包括的内容:(1)以资源开发和人类经济活 动场所为载荷的经济地域中心问题的空间分异与 以2008年的行政区划为准,将各州、市作为独立 的研究单元,共l4个研究单元。数据来源于《甘 肃统计年鉴》。 在Areview中把该研究对应的属性值(人均 GDP、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与 图形相结合,对其经济空间结构、产业分布空间 组织关系。(2)空间实体构成的某种等级规模关 系。(3)各种空间实体之间存在的某种要素流的 形式(陆玉麒,1998)。樊新生认为,区域经济空 间结构有以下两个内涵:(1)指一定地域范围内 的经济活动及经济客体的空间集聚形态;(2)指 空间经济客体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强调经济客 体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樊新生, 2005)。王世豪认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 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表象,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就必须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和升级。同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可由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的等级和优化程度体现出来,而区域经济发展的 具体指标又反映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状态和演 化过程(王世豪,20Cr7)。 2研究思路和方法 由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有明显的时间 性和空间性,地理学研究的方法也可以研究区域 经济学。本文利用Areview来表达地理空间模型中 包含的区域经济特征,直接利用大量数据借助软 件制图,通过图形思维来观察和分析甘肃经济空 间结构的演变。本文以地州、市域为空间的点要 素来研究,假定研究的空间单元都为均质的区域。 通过研究1995年以来甘肃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 地州(市)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从整体上分析 甘肃经济的空间变化和特点。 文中首先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结构的评价 指标,因为人均GDP可以反映人均经济增长情 况,能够比较充分的反映区域间差异的程度,并 且可以从现行的官方统计资料中获取数据,保证 数据的可信度和完整度。其次分别选取三大产业 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甘肃产业布局演 变的评价指标。 一36一 格局进行研究,对整个甘肃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 分析,进而深入分析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 3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 过程记述客体在to,t1,…,tTI时的状况,即客 体的时间结构。空间演变过程着眼于要素集合时 空耦合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它们沿时序轴的空 间发生、发展、增长、扩散、演变过程。区域经 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指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 空间联系在时间轴上的变化l33。j 3.1甘肃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根据甘肃1995年、2000年、2008年各州、市 (包括地级城市的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按全省平均水平的150%、100%、50% 把各州、市相对地划分为经济发达区、次发达区、 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种类型。 表1 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类型划分 注:每对数字代表人均GDP范围,如“25911,69414”代表2008 年经济发达地区人均GDP大于25911元而小于等于69414元 1995年甘肃省的基本经济空间格局为:发达 地区有3个,分别是嘉峪关市、兰州市和金昌市; 次发达地区1个,为酒泉地区;欠发达地区有3 个,分别是张掖地区、武威地区及白银市;落后 地区有7个,分别是庆阳、平凉、陇南、甘南、 第9期(总第215期) 2011年9月 工业技术经济 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es No.9(General,No.215) S印.0112 临夏、定西、天水,其中庆阳、天水、平凉、甘 南地区人均GDP均接近全省水平的50%,其余3 个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8%左右。 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区也 是甘肃省资源型城市。 2OOO年甘肃省的基本经济空间格局为:酒泉 地区上升为发达地区(由1995年1.38上升到 甘南地区人均GDP均接近全省水平的50%,其余 2个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0%左 右。 至2008年甘肃省的基本经济空间格局为:发 达地区减少,仅有2个,分别是嘉峪关市和金昌 市;酒泉市和兰州市成为次发达地区;原为次发 达地区的张掖市成为欠发达地区,而原为落后地 区的庆阳上升为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有4个, 1.61),甘肃省的发达地区增加到4个,分别是嘉 峪关市、兰州市、金昌市和酒泉地区;张掖市由 分别是张掖地区、武威地区、白银市和庆阳地区; 欠发达区上升为次发达地区(由1995年0.92上 落后地区有6个,分别是平凉、陇南、甘南、临 升到1.06);欠发达地区有3个,分别是平凉、武 夏、定西、天水。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 威地区及白银市,平凉地区由落后地区上升为欠 大,嘉峪关市的人均GDP是定西的19.24倍。 发达地区(由1995年O.46上升到0.59);落后地 20世纪9o年代以来,甘肃经济空间结构基 区减少了1个,有7个,分别是庆阳、陇南、甘 本保持不变,主要依托资源型城市带动经济增长, 南、临夏、定西、天水,其中庆阳、天水、平凉、 未出现增长极带动周边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 图1甘肃经济空间结构演变(1995—2OO8年) 3.2甘肃第一产业空间格局演变 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比重逐年降低。2O0O 根据甘肃1995—2008年历年各地(市)第一 年甘肃各地区农业产值占总产值均小于0.5,农 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地区农 业比重小于O.25的地区增加到6个,即酒泉市、 业化程度,分析甘肃农业空间布局及其演变。 嘉峪关市、金昌市、兰州市、白银市与天水市。 1995年临夏州和张掖市(分别是0.506、 与2000年相比2008年甘肃各地区农业产值占总 0.504)农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于 产值小于0.25的地区增加了4个,即武威、临 O.5,除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白银市第一 夏、庆阳和平凉地区,其余各地区农业产值占 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小于0.25外,其他各 GDP的比重均有减少。 州、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在0.25~0.5间。随 图2甘肃第一产业空间格局演变(1995—2OO8年) 一37— 第9期(总第215期) 2011年9月 工业技术经济 0fIndusaial Techndo ̄ical Economies No.9(General。No.215) Sep.2011 3.3甘肃第二产业空间格局演变 根据甘肃1995—2008年历年各州(市) 量地区工业化程度,分析甘肃工业化空间布局及 其演变。 第二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 图3甘肃第二产业空间格局演变(1995—2OO8年) 20世纪9o年代以来,甘肃工业化程度(整 体上)比较低。1995年嘉峪关市工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大于0.75;金昌市、白银市和兰州市工业 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8%以上;铜金属储量280万 吨,位居国内第二;铂、钴金属储量也分别位居 国内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金昌 出口创造条件。仅在2005年金昌的金川集团公司 镍、钴出口数量分别达到了7766吨和444吨,出 口创汇11569万美元和A.4A..万美元;2OO6年上半 年,铜出口量达到2500吨,出口金额为l194万 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大于O.5外,其他各 州、市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均小于O.5。工业化程 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资源型城市,点状分布。随 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原来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 进一步发展,工业化空间布局出现扩张的趋势。 美元。可见,金昌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有色金属资源及其相关产业已构成其经济发展的 支柱和主导。白银市是我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基地 之一,是以铜矿资源开采加工而形成的资源型城 市,被誉为“铜城”。经济发展是以有色冶金、化 工、煤炭、电力、建材等资源耗竭型工业为主。 庆阳是甘肃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 主产区,石油资源储量28.47亿吨,2003年原油 产量为186万吨;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级地质储量4 2000年工业产值占总产值大于0.5的地区仍然为 4个,而工业产值占总产值大于0.2但小于O.5的 地区由1995年的4个增加到8个,即酒泉、张 掖、武威、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及临夏,但 有两个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小于0.25,即甘南 州和定西地区。与2000年相比,2008年金昌市的 比重超过了0.5;兰州市的比重略有下降,低于 0.5;庆阳地区工业比重上升,大于0.5;甘肃各 地区工业产值占总产值大于O.5的地区仍然是4 亿多吨,庆阳煤炭藏覆盖全市,全省1428亿吨预 个。其余各地区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均有增加 测储量中,庆阳占1342亿吨,是全省预测储量的 但变化不大。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偏西,是伴 随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城 市,现在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 旅游城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金昌市,又称为我 94%。 20世纪9o年代以来,甘肃第三产业所占的 比重整体上比较低,1995年各地区、市第三产业 比重均低于O.5,其中有6个地区、市第三产业比 重低于O.25。20O0年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 逐步上升,出现比重大于0.5的地区,共计5个, 国的“镍都”,是依托当地矿产资源建立和发展起 来的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分别是武威、兰州市、平凉、天水和甘南州;比 重小于0.25的地区减少为3个,张掖、白银、临 和钻铂族元素提炼中心。目前,已探明的各类矿 藏有5o多种,在有色金属矿产中,镍、铜、钴、 铂储量最为丰富。其中镍金属储量为A,A.4.万吨, 一夏州的比重略有上升,均超过O.5。与2OOO年相 比2008年甘肃各地区工业产值占总产值小于O.25 38一 第9期(总第215期) 2011年9月 工业技术经济 of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9(General,No.215) s叩.011 2的地区只有3个,即嘉峪关市、金昌市和庆阳市, O.25小于0.5;与2OOO年相比,武威、兰州、平 其余各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均大于 凉、天水、甘南州第三产业的比重均有所下降。 图4甘肃第三产业空间格局演变(1995—2008年) 4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特点 根据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一个特定范围内的 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是与其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 关的。以2008年的行政区划为准,将各地州、市 《甘肃统计年鉴》中的公开数据,使用GDP这一 指标测算了1995 2008年期间各地州、市经济总 量及其在全区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的增减变化 情况,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用GDP总量反映 作为独立的研究单元,共14个研究单元。依据 0.45 0.40 0.35 O.30 的甘肃区域内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特点如下: O.25 O.20 O.15 O.1O O.O5 O.0O 圜 图5 1995—2008年期间各地州、市经济总■及其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的增减变化情况 (1)经济要素在不同空间点之间配置状况没 有显著变化。1995年以来各地州、市在全区GDP 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 开发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主要矿 产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 了甘肃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但同时也面临资源 枯竭城市所面临的转型问题,不利于甘肃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中所占的比重有升有降,但变化幅度不大。金昌 市、庆阳地区比重略有上升。兰州市、天水市、 张掖地区的比重有所下降。 (2)整个甘肃呈现“单极核”经济结构。“单 极核”结构明显。1995年、2000年与2008年兰州 市GDP总量占全甘肃省经济总量分别为27%、 29%和38%。由于人口分布不均衡嘉峪关、金 昌、白银、庆阳地区GDP总量占全甘肃经济总量 的比重不大,但人均CDP位于前列,经济较发达 地区均集中在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而较 落后地区均集中在农业地区,工业产值低。 (3)甘肃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工业化 在工业化的初期,矿产资源开发是区域发展 的初始动力。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促进区域经济 增长;可以吸引外部投资,改善交通运输、医疗 卫生、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为区域发展创造条 件;可以通过前向、后向联系形成产业集群。随 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各种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和经济意义会发生变化,将导致区域主导产业的 变更,经济增长点的兴衰更替。因此,甘肃矿产 程度的空间差异与甘肃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之间 资源及其分布的空间差异是甘肃经济空间结构形 一39— 第9期(总第2l5期) 工业技术经济 No.9(Q 。No.215) 2011年9月 Ja皿al 0f lIldlls a】TechIl0l cal Ec0n咂 c8 Sep.2011 成和演变的决定因素之一。 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农牧区。(3)矿产资源丰 5结论与建议 富的地域人均GDP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总产值 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工业化是甘肃经济 占甘肃省GDP总量比重不大。(4)资源型城市转 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变 型问题。嘉峪关、白银、金昌均属于资源型城市, 与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存在着空间耦合关系。 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按照弗里德曼等学者的研究,甘肃工业发展 因此,要加快甘肃经济发展,必须对区域集 处于初期阶段。该阶段的空间格局特点主要表现 聚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发挥各“点”的经济 在:①强大的中心——外围阶段。在这一阶段, 优势,重点培育兰州、天水、嘉峪关为经济增长 低水平经济空间均衡状态被打破,空间结构处于 点,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提高产业结构 不稳定状态,大量企业家、知识分子、劳动力由 层次,强化集约开发,优化甘肃省产业结构。要 外围地区向中心迁移,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为 对甘肃工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甘肃重工业内部 中心——外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以 结构单一,主要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资源型工 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发展迅速。矿产资源丰富、 业,对产业结构进行提升,实现甘肃经济空间结 交通方便的地区,工业首先获得快速发展,成为 构升级的科学化和有序化。 区域的经济中心。经济中心进一步吸引大量流动 参考文献 人口在此聚集,使相关服务业得到发展,逐步成 1.安虎森.空间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为城镇或工矿城市。在这一阶段,若干封闭性的 社,20O5。1 地方中心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也可能衰落或者发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OO7.12 展缓慢。 3.樊新生.20世纪8o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 甘肃经济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甘肃 演变研究[D]:[博士论文].河南大学,20O5 各地州(市)经济发展差距大,缺乏经济发展水 4.甘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平高、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州(市),不利于经济的 1996 2OO9 集聚。(2)甘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程度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Industry Structure in Gan'su Cao Yingyi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se,Ls/izhou 730030,ChiIla)  ̄Abstract3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ipAustry spatial stnlcture in Can’811 based∞the software ofArview and an the county data.And then。it analyses the regional diferences dindustrial devdopmcot and 8tudle8 the reasOll8 which cause the spatila diference 0f theindtuari-li,A6on ̄actor8.It draws the ocnclmim from 1995,(1)the economic spaitla smlctllre ni Can’8U is age,lomeratlon economy; (2)the resoull3e distribution si the key factor that irdluenced hte CCOIR ̄ ̄3 structure ni Can’lfu. CKey words3 industry;s ecollomlc structure;evolution (责任编辑:王平)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