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课文 56课时
综合性学习 4课时
语文园地 40课时
机动时间 10课时
总计 110课时
◆ 授课对象:三年级
一、课程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独立在完全脱离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正确认识200个字。会借助字典、词典识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继续练习用钢笔正确、规范、端正地书写正楷字300个字。用毛笔练习描红。
(二)阅读
1、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语调;读得自然连贯、流畅;不指读、不唱读、不拖音。
2、继续学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能初步运用联系上下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举例、近义词替代、反义词转换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能说出或读出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简单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简单说出或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继续学习略读,能根据文中关键词句粗知文章大意。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能在诵读过程中粗略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3篇(段)。能练习用自己的话较为流畅、完整地复述课文的大意。
7、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收藏并愿意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自信心。继续学习能围绕一个意思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段,能做到语句通顺,意思清楚,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4、课内习作本学期8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请教。
2、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五)综合性学习
结合语文学习,能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情感目标
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二 、课程实施
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
在指导写字时,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要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我们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还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重视阅读,注重积累,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结合学段和三年级孩子特点,阅读的任务主要有两个: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课外阅读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老师要引导好,引导
的最好办法是表扬和激励,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检查,如,听写一些词语、让学生互相交流、全班展示。
(2)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讨论。
(4)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
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重在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5)课外阅读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开展好合作学习,组织好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中年级的习作《课标》要求不受文体和篇幅的束缚,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能表达真情实感就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对教材的安排可以灵活处理,从实际情况出发,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指导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了样,不写瞎话,不写假话,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练就表达的基本功。
老师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并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同时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也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力写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4.听说互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它要求全员参与。因此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能体现出学生语言的发展过程。
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能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
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强调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三、课程评价
(一)重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包括识字、阅读、习作等在内的学习能力,但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强,学习上还处于受教师任务驱使的被动状态,因此,我们将重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要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逐渐培养起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文,课中能创造性地学习,课后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有意识地积累语言等方面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种受到他人认可后的欢愉是孩子乐于思考和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在评
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肯定和赏识,少一些打击和批评。我们可以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也可以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还可以肯定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连续举手的不懈探索的精神,更可以肯定学生在回答中流露出来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品质,哪怕学生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我们也可以报以一个鼓励的眼神。
(三)多一点变化,少一点雷同,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评价理念。
时下语文课堂里比较常见的评价语言有:“棒,棒,你真棒,我要和你一样棒”;“表扬,表扬他”;“太好了”等等。不难发现,我们在刚开始用这些极富节奏的赞美之词评价学生时的确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孩子们在不计其数地接受或是被动赞扬他人的体验中渐渐丧失了对这些雷同性评价语言的兴趣。他们开始期待真正属于自己的,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性评价。如评价学生朗读,“你的声音真美!”“听着你读书,我们都陶醉了!”“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哪!”“你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体会的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珍珠泉边!”等。
(四)评价主体多元性。
在评价主体上,《课标》中指出:“注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够使评价过程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以写字为例,每次学生写完字,我们要求用红笔圈出作业中自己最满意的2到5个字;早读背书,要求学生与同组内学习伙伴互背;每次习作,要求学生写完草稿,先自己默读修改,然后与学习伙伴相互修改;当天写的小练笔,晚上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评价后再做以修改等等。
(五)评价形式多样化。
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如写字、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宜采用表现性、展示性评价,如开展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佳作欣赏、好书推荐、、读书交流等活动,达到以活动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的目的,还可以采用张贴、公布,发奖状等静态的形式。
纸笔测试:双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均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重视测后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讲故事比赛《神话、传说故事会》,一次家乡环境调查发布会。
分项实施
识字写字(词)
1、生字表中共有200个生字要求会认。
针对三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①随堂抽测。在学习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并进行口头评价;②单元小结。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出一份简易测试题,让学生看字写拼音,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2. 生字表中共有300个生字要求会写,词语表中所有词语要求会默。
评价方式:①每课一把关,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给学生听写词语,采用百分制批改。②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需努力。③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阅读
1、朗读。重视课堂上的口头评价,采用同桌赛读、全班挑战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要求把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地读正确、流利,声情并茂。
2、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和阅读量。我们将举行两次课外阅读知识测试(百分制),分别考察学生的《成语故事》、《神话故事》读书情况;每月举行一次“好书推荐会”;过程性评价方面: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阅读半小时,便默读边画出好词好句,每周一检查;鼓励学生读整本书,每读完一本书(有读书痕迹及家长签字),即在班级争星榜上加3颗星。
3、课文精彩语段背诵 、古诗文背诵。主要评价学生的背诵量、背诵的熟练程度,主要采用同桌互评加组长评价的形式。
写作
重点评价学生是否有习作兴趣,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意思表达得是否清楚,对学生平时习作采用等级加评语式的评价,对每次习作中涌现出的佳作在全班进行赏析,并张贴在展示栏中。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重点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评价应放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加强过程性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