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会宁中学 杨年军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于奉献。这就是杨年军老师从教十五年的真实写照,又是他的执着追求。
镜头一:2006年9月,面对《邢台广播电视报》的两名记者,杨老师两目炯炯,落落大方,叙说着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心和奉献铸就的“年轻的老高三班主任”,„„
镜头二:2006年6月,杨老师用自行车推着一名脚烫伤的女生走向高考考场„„
镜头三:2010年9月,站在邢台市优秀教师的颁奖台上, 杨老师有点激动„„
镜头不断的切换,不难看出,1997年走上工作岗位的杨年军老师无疑是成功的,成功的背后他又是怎样的奋斗与付出呢?肯定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无私奉献与浓烈爱心。
端正师德,以浓烈的爱心,奉献不止。
杨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培养人才为已任,恪守职业道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采。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大,有经验的班主任与学生耐心的交流指导,可以帮学生端正心态战胜高考。杨老师把全部爱心融入到学生中,他把所有休息时间都用在与学生谈心上,每月都要与全班每一个学生单独谈一谈,个别学生还要谈上多次。2009年5月15日,距高考仅剩20天,学生高伟奇去找他请假,要回家休息,杨老师说先别急着走,咱们到操场上走走,高伟奇边走边说出了回家的原因,原来这两天他做题
1
特别不顺,要么简单的题做不出,要么大脑一片空白,以至于烦的在学校呆不下去了,杨老师此时已听出了他的病根:考前压力大,不自信了。便不慌不忙地说:伟奇,你听说过教育专家讲的“十三名效应”吗?它讲的是一个班高考考得最好的往往不是平时的第一名,而是十三名左右的学生,并且实践已经证明。高伟奇听杨老师说完,立即高兴了,他说年后几次模拟我一直在班里十三四名,高考我还可能拿班里第一!杨老师说肯定能,又说好好想想我的话,过两天再请假。高伟奇过了两天也没请假,却说自己状态好多了。09年高考,高伟奇考了597分,超本一线26分,班内第,五名。李丽思在6月7号早晨紧张的直打哆嗦,刘国强考完语文不想考了,杨老师凭借多年的经验都能给予恰当的指导,使这些同学都获得了好成绩。杨老师就是这样挖空心思、有的放矢指导学生。
学习上杨老师是良师,而生活上杨老师更像父母。记的学生黄建梅的了青光眼,眼疼的受不了,西医治疗效果不好,于是进行中医治疗,需要熬中药,杨老师一熬就是两个月;王岩口如白沫癫痫病犯了,荣兴芳半夜十二点发高烧,赵阳半夜两点肚子疼,哪一件事也离不开杨老师的身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数不胜数,杨老师就是无微不至的把爱心献给学生。针对学生学习方法、平时的生活、高考志愿填报,杨老师也都给予无微不至指导。
锐意进取,不断超越,矢志不渝练师能。
在班主任工作中,杨年军老师以身作则,严抓班风,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开班会或主题班会的形式,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多方面素质教育等。他所带班在学校的班务评比中,年年获第一。
在教学工作中,杨老师在备课上狠下工夫。每讲一节课,
2
都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翻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力求彻底透彻的理解课本,并能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但挖掘教材,还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理解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备出适合此课的教法。要求学生背过的课文自己先行背过。另外,为提高语文教学理论水平,他还深入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走进新课程》等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能够吃透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紧紧抓住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做到精讲多练。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思想、旧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在“老师教会学生学”上下工夫,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动思、动情、动口、动笔,自觉钻研,主动求知,坚持堂堂有所得,努力提高课堂50分钟的教学效率。
他参加了“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经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被立项为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此课题在2005年顺利完成研究并通过了成果验收。多次把教学所得写成论文,撰写的论文《课外阅读,大语文教学观的基石》、《语文教学与创新思维》、《高中语文作文成功的标准》分别在省级期刊《阅读》、《辽宁教育》、《山西教育》上发表,其中《课外阅读,大语文教学观的基石》荣获全国论文一等奖。他参与研究的两项省级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新课程课堂特征研究》,已于2009年11月通过验收。主持的市级课题《薄弱高中通过培养成就感进行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研究》已于2011年立项。
成绩辉煌,汗洒三尺讲台永不悔。
成绩上,至今杨老师连续送了十一届毕业班,每年高考
3
本二上线率均居邢台市前茅,具体如下:01年所带理科应届班本二上线人数18人,其中重点9人,位居全县第一,赵晓敏、吴立志、王军同学分别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02年、03年、04年所带理科复习班本二上线人数均居邢台县第一,其中04年本二上线人数达到39人。 06年所带文复班又创邢台县文科最高纪录,本二上线人数达39人。 07年、08年、09年、10年、11年高考又创辉煌,本二上线人数都有新突破。十一年期间,他向大连理工、哈工大、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输送了大批学生。他所教班语文成绩一直在邢台市名列前茅,其中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1年所带班高考语文平均成绩均居邢台市七校联考第一。
付出总有回报。近年来,他八次获县政府嘉奖。2006年荣获邢台市“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又作为邢台县优秀教师的代表,在县四所高中作了巡回报告,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2006年九月邢台广播电视报发表文章《年轻的老高三班主任》,报道了他的事迹。荣获“三等功”两次,2010年又被评为“二等功”。多次被评为邢台县优秀党员和邢台县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师,并代表邢台县参加了邢台市优秀教师颁奖大会。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师,杨老师坚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教之道,他认为奉献爱心永远是教师生活的主旋律,他坚信他的未来不是
4
梦,因为,在他心中学生永远是花朵,他就是用爱心滋养花朵的园丁。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