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诚元佘晓燕: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研究 ——来自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证据 钟诚元 余晓燕 (1、昆明钢铁集团资金结算中心;2、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本文 ̄X2002年至2006年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披露涉嫌年报虚假陈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样本 按审计服务供求方——公司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意见的选择行为空间进行排列组合与配对,着 重考察了不同选择行为组合的有关特征差异。研究发现:不同行为主体在不同的选择行为组合中,具有年报 盈余虚假动机、审计意见类型倾向、事务所规模偏好以及审计意见与审计质量匹配度等特征差异。 关键词:审计意见选择行为年报虚假处罚公告 一、引言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基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审计意见的恰当性存在“人为’'选择空间而产生的行 为。综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发现研究审计意见问题的文献相当丰富,主要集中于研究审计意见购买、审计意见变通、审计合谋、低价揽 客等。同时发现“审计意见选择行为”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其专门论文或著作也较少研究了委托代理关系中审计意见选择行为(曹建新, 2006)。值得^们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加以探讨。基于本文着重研究审计意见的相关问题,将以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为实证研究 对象,笔者在对该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回顾,发现有相当部分文献主要侧重于描述性统计分析,且研究样本选取范围几乎囊括了处罚公 告的所有类型等(张萍、马福金,2006)。笔者认为,不同类型的处罚公告,其处罚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程度都有一定差异,有必要筛选与研 究主题匹配的处罚公告为研究对象,才能确保实证研究中经验证据的合理陛、有效性。本文拟运用排列组合的数学原理,将这一行为的“当 事人”即公司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的行为选择空间进行有机地排列组合,试图研究不同选择行为组合的有关特征差异,为相关监管部门 对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规范和监管,提供具有针对性、参考胜的相关经验证据。 二、研究设计 (一)构建审计意见选择行为路径众所周知,公司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的行为选择空间为{出具真实财务报告,出具虚假财务报告} 与{出具恰当审计意见,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于是,运用排列组合的数学原理可将这一行为空间进行有机地组合,构建一种直观的、全面 的、简易的审计意见选择行为路径详见(图1)。为突出这一行为路径的主体和内容,可将其划分为A类与B类路径(其中: 廷路径为{A0:公司 公司管理当局 管理当局:出具真实财务报告一注册会计师:出具恰当审计意见;A1:公司管理当局:出具真实财务报 告一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B类路径为{BO:公司管理当局:出具虚假财务报告一注册会 计师:出具恰当审计意见;BI:公司管理当局:出具虚假财务报告一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恰当审计意 见})。从而,紧扣本文研究主题的基础上,较为合理的明确了研究对象界定、归类及配对的依据。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自2002年起至2o06年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网站(http://www.esre.gov. cn1)公开披露了约1884 ̄罚决定。它们主要因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基于本文研究主 题和对象,笔: ̄2oo2V至2OO6年期间约11 分针对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人员的证I!釜会处罚决定 书进行了逐个分析和筛选。最终,与本文研究对象匹配的年报虚假上市公司有59家。然后,依照惯用的 图1 雨蓟 爵 为路径配对标准,对每~家上市公司选取一家最符合配对标准的上市公司组成配对。在配对过程中,发现有3 家上市公司缺乏配对公司,约占配对前样本总数的5.08%。因此,本文实证研究的对象有56家样本公司,56家配对公司,共计1 12家上市公司。 (三)研究假设笔者试图以样本公司、配对公司构成的A、B类路径为切人点,参照(图1)将配对公司组(A类路径)作为样本公司组(B类 路径)的“参照物”。从而,拟提出下述相关研究假设:王霞、张为 ̄(2005)认为在错误发生的年度,如果注册会计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达 到一定的执业水准,应该对存在重大错误的报表出具严格的审计意见。笔者也持类似观点,即如果注册会计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达到一 定的执业水准,应该对存在年报虚假违法行为的报表出具严格的审计意见。于是,提出了假设: H1:年报虚假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负相关 LDeAngelo(1981)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其审计质量相对越高。并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其签约客户的“准租金”越 高,独立『生也就越强。 ̄(2ooo)认为大会计师事务所比小会计师事务所更具有独立性。为考察年报虚假公司发生审计意见选择行为时, 是否存在事务所规模偏好。于是,提出了假设: H2: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年报虚假负相关 作者简介: 钟诚元(1982一),男,江西瑞金人,昆明钢铁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客户经理 余晓燕(1969一),女,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 130 财佘通孔・综合2010年第4期(下) H3: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正相关 另外,DeFondandJiambalvo(1991)研究证实:“相对于没有发生差错的公司,发生会计差错的公司有着明显的动机把会计差错作为一种 盈余管理的手段O”在样本的搜集和选择过程中,笔者发现年报虚假陈述与盈余管理有着相当密切关系。于是,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具有 政策诱致的盈余操纵动栅隋况,提出了假设: H4:盈余虚假动机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负相关 (四)检验模型和变量说明根据上文分析,构建如下模型: Fraud=(It+p lOpinion+B 2Topt+B 3Motive+p 4Tenure+p 5ROE+p 6Leverage+ 7Ln(Asset)+p 8BigAud+B 9Time+8 为检验上述假设,除没立年报虚假(Fraud)、审计意 ̄(Opinion)、盈余虚假动机(Motive)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BigAud)#l",还选择以下 自变量:(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FanJPHandWongTJ(2001)认为在东亚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对 上市公司对审计师的选择、审计费用多寡的决定和审计意见类型的出具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考察股权集中度是否对年报虚假产生影响,笔 者拟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反映股权集中度(李爽、吴溪(2002),蔡志岳、吴世农(2007)等曾采取了类似变量设定);(2)审计任期 (Tenure)。审计任期是反映当期主审会计师事务所连续担任样本公司主审会计师的年数(李爽、吴溪,2004)等曾采取了类似变量设定。众所 周知,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选择行为,公司管理当局的“态度”,要么解聘,要么继续聘任。因此本研究也引人审计任期作为解释变量,并 设定一个时间变量(Time)作为反映公司自上市之日起至考察报告期间内主审会计师是否发生更换的控制变量;(3)反映财务特征的重要财 务指标。从上市公司财务特征来看,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中需 审计意见 第一大股卉0栅Opinion { }b仔d T0P1 笔者选取净了资产 审计意见荆 标准无保留 酗 考虑被审计单位当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因此,TOP1=第一夫腔卉 寺艘}b荫I 弦 动机 砗 任期 自变量 }存 ■} l盎 notive RnF j T……絮 Il{目, ±h ~一由 儒 酥蜊从动嘶怖眩 士口 Lt /监l{存 毪 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及总资产等主要财务指标曾采取了类似变量设定 (李树华,2000;李爽、吴溪,2004)。上述因变量、自变量的定义及其所 三、实证结果分析 nure 当为拄审薯卅师事务 钍圭续扛鲜壬丰筝本公司主 谣 垂卅O币 蜥 T rA =.、 T√A~ .、_j 士蒋王 舒 白缺 属模型情况详见(表1)。 ‘1o失事物所 时间界定 表2 AuditBis琏隧 竺专 龟翦 蛩黧 矗年‘‘l0 rrime睦 妻亲古喜;昱奄 莹芎 .内,主审 样本的基本描述统计量 (一)单变量分析由(表2)中PanelA的配对I检验结果显示,仅 TOP1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检验,其余连续变量均不能拒绝其配对r 检验的零假设。Panel B的Wilcoxon检验结果显示,Opinion和Bi ud分 别在5%、l0%水平上显著,而Motive和Time未拒绝曼一惠特尼u检验的 零假设。也就是说,在年报虚假公司组与年报无虚假公司组中,连续变 量仅TOP1的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enum、ROE、Leverage及Ln (Asset)等连续变量各自的均值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虚拟变量 的分布睛况来看,Motive和Time的分布未存在显著差异,而Opinion和 蓑 表3 Fraud 司组各观察值的大小为小于、大于、等于 各变量间的lFraud Ooinion 显暑挂 b000 D.025 : : 季蔫蓑 嘉 錾黜箍 Ln(ASSet 一】.057 l一0.01f 0.045 BigAud的分布存在显著负差异,支持了研究假设H 1和研究假设H4。 (二)相关性分析由(表3)中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 ̄l关系数可 知,审计意见(Opinion)、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都与年报虚假陈 Pearson相关系数殛其显著性 TOP1 Motive lTenurE RoE Leverage ) 0.125 相关系教 【1.000 n211( 十] 一O224( 0.Ol8 —00^2 O l88 0054 0 256 1 rm l O.913 0.635 O301 l 0.24q 0.312 0l44 —0.549 0 066 0pinion }日*最教 l1 000 一¨R2(十 0.1l —0.O96 0.139 显荠】生 l TOPl 相善 .裁} Do00 0.515 00n0 O491 jU艘 述(Fraud) ̄E5%TJ ̄平上显著线性相关胜。与上述单变量检验结果一致, 也支持了研究假设H1。 ̄FOP1与Fraud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影响年报 虚假的主要“力量”可能不仅仅来自第1大股东。或许,公司管理当局起 显茹蛙 Motive 畦 射 葬H J n 3n 0 Rnd n65n l—n111 n15 l'enLil ̄e 扭若 翦 嚣萋t 一n141 0 3 2r…、 nl20 一n 1Rqf }1 R0E B姜最救 着主导作用。Opinion与Bi u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研究假设 n1红 Leverage 日阜乐.女} Ln 1 1 H3。此外,依照时间控制变量nme的定义,Tenure与Time呈显著正相关 关系,表明在年报虚假公司组与年报无虚假公司组中,大多数公司自 j lj{ j I 上市之日起至考察报告期内,普遍存在主审会计师未发生更换的现 象。或许,这也是我国证券审计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从另一方面 预测符号 B 1.887 1.659 一nn26 Variables Opinion 11f1P1 i I l I Wald o.7o1 8.1 8 ’ 反映了上市公司与上市时的主审会计师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无疑 给予拟年报虚假的公司管理当局与主审会计师“合作”的提供“方便”。 Mntive T…lT RnF 1…R;…Am』, ^ 0.643 一nn71 n 42 一1 n2 l i l I 2.179 nO4O(三)回归分析 由检验模型的二项Logistic ̄归结果可知见(表 n19R 4),以Fraud为解释变量, ̄TOP1的符号与预期符号相反外,其余自变 量的预期符号都与其符号相符。J ̄Opinion的估计参麴匝过了5%的显 著性检验水平,为研究假设H1提供了有力证据;TOP1的估计参数通过 了10%的显著陛检验水平,支持了上 ̄g_TOP1与Fraud呈显著负相关关 系的解释。此外,Tenure和Levemge的符号为负号,ROE的符号为正号。 (下转第160页) 131 n 7n Tmr Aq t、 —nn q 一nq1, n 7, l I } n’q ,1,7 n Rn7 Chi—s0 R…l】 l8.938 0.207 模型丘 .确判别率 Dependent Variable=Fraud 67.0% 注:“…”、‘ _''、 两砑萌 磊 西甄甄函 夏焉 了Fj 蔡洁:会计教育链初探 究生共计近3000名(这还不包括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相关专业招生^数),有的高校会计学专业生一年的招生人数甚至超过前尼 年整个学校全部专业研究生的人数。这么大的招生规模,如果都要培养成研究型人才,那让f电f门从事什么研究呢?显然不现实。因此,对于硕 士研究生教育,也应分层次进行。如果有潜力继续深造的可以作为研究人才培养,让f电f门考取博士研究生或从事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否则, 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也不失为—个最佳选择。(4)博士研究生教育目标。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培养研究型AN-。目前,尽管我国博 士研究生的招生呈上升趋势,但毕竟还是占较低小比例,对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目标问题也没有形成—个统一的认识。在借鉴国外教育实践 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来看,我觉得,培养博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会计教育工作,也许是其最好的目标。因此,我们在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教 育中要注重他们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当然,还要注重他们研究方法多样性的培养。综E所述,确 立会计教育链各学历阶段的教育目标为:专科教育以培养“专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本科教育分两个层次,其中,精英教育为学生继续深造 服务,而大众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型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研究型教育以培养研究型 人才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会计教育的最高层次,其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人才。(5)后续教育目标。作为会计教育链上重要—个阶段的后续 教育,有着区别于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会计后续教育的目标,总的看就是要维持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其执业水平和执业质 量。为此,必须从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等的新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等两 大方面,xCg#t-X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作出科学界定。它是会计教育链后续教育阶段的出发点,是—个方向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贝克奥伊:《会计理论》,陕西人民出版社l991年版。 [2][美]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87年版。 [3]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 ̄[4]成有信:《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2o05年版。 [5]秦荣生:《面向21世纪会计后续教育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编辑聂慧丽) .‘I.3:1989年版。 ●・___。●●●_.._・●・..._-●‘-..・-● ・●。‘_.-_..・・● ・...,●・....-●●....・●・..,・・●’・ -'・●,....・● ..‘.●●_...‘●●●....・●‘・.,・・ (上接第131页)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分析,发现提出的研究假设都得到验证。从而给予以下研究结论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审计意见选择行为路径中的A类路 径与磅 路径的主要特征差异在于公司管理当局出具的财务报告是否真实,且接受外部审计时,磅 路径的公司管理当局可能存在选择小规 模事务所的“偏好”;公司管理当局的年报盈余虚假动机越强烈,其影响审计意见恰当性的意图越明确,且该动机引发的审计意见选择行为, 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清洁”审计意见或影响程度相对轻的“不清洁”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B类审计意见选择行为路径中的审计意见与审 计质量,特别是BI路径中的审计意见可能“背离”了审计质量,且该路径的标准无保留意见与审计质量不能够直接“挂钩”;规模较大的会计 师事务所倾向于执行合法的审计意见选择行为。这充分表明规模相对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十分注重服务质量的声誉,且具有较强的风险控 制成本意识。对于年报虚假问题,会着重考虑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法律后果,使得与公司管理当局“合作”试图影响审计意见恰当性的可能 性不大。这与]Ej ̄_LDeAngelo(1981)、李树华(20o0)等研究结论相似。此外,本文还比较、分析了聪 路径中主审会计师未连同受罚与连同受 罚两类样本公司组的有关特征,研究发现:审计意见选择行为中的BO路径与B1路径的主要特征差异在于注册会计师对于虚假年报出具的审 计意见是否恰当,且与该年报盈余虚假的严重程度,可能成为监管部门对其行为主体进行“有罪推定”的重要依据之一;B类审计意见选择行 为路径,特别是B1路径中的审计意见可能“背离”了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霞、张为国:《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oo5年第3期。 [2]张萍、马福金:《证监会处罚公告分析引起的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o眸第4期。 [3]李树化:《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上海三联书店2O0o午版。 [4]李爽、吴溪:《审计师变更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中国财政经济N. ̄k-2002年版。 [5]李爽、吴溪:《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o侔版。 [6]曹建新:《委托代理关系中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眸版。 l7]LDeAngelo.AuditorIndependenceLow-BailingandDisclosureRegulationJoum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81. 18 JDeFond,M.andJiambalVO,J.IncidenceandCircumstancesofAccountingErrors.TheAccountingReview,1991. 【9]FanJPHandWongTJ.DoExternalAuditorsPerformacorporateGovernanceRoleinEmergingMarketEvidencefromEastAsia.Working paper,2001. (编辑聂慧丽)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