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TechnologyVision科技视界半自动锡膏印刷机的工艺改进黄权渊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袁广西南宁530023冤揖摘要铱在SMT生产中袁印刷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遥半自动锡膏印刷机需要调整的参数较多院钢网与PCB板的对中尧刮刀大小尧刮刀压力尧刮刀速度度等参数进行优化选和设定遥以达到最理想的印刷效果袁从而提高生产效益遥揖关键词铱锡膏印刷机曰印刷参数曰优化中图分类号院TN405文献标识码院ADOI院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0.022表面组装技术渊SurfaceMountTechnology简称SMT冤具有便于自动化生产尧组装密度高尧体积小尧高频特性好尧成本低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遥SMT生产线主要设备有院锡膏印刷机尧贴片机尧回流焊炉尧插件焊接尧测试包装遥锡膏印刷处于SMT工艺的最前端,是整个SMT工艺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遥据统计,SMT组装过程中70%以上的缺陷来自锡膏印刷工序,特别是高密度组装板更加明显遥锡膏印刷中常见的缺陷有锡膏量少尧偏移尧塌陷尧拉尖尧厚度不均等,能够引起焊料不足尧焊盘桥连尧空洞尧开路等缺陷遥全自动锡膏印刷机用于大规模的SMT生产袁它具有自动调节钢网与PCB板对中尧印刷速度快尧精度高尧无须上下搬动印刷板尧效率高等优点袁但设备昂贵袁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遥而半自动锡膏印刷机结构简单尧操作方便尧价格低廉袁在小型工厂尧学校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遥文章编号院2095-2457渊2019冤30-0048-0011半自动锡膏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半自动锡膏印刷机的基本结构有院触摸操作屏尧气动升降系统尧手轮尧刮刀行程限位光电开光尧台板尧调节臂尧步进电机尧刮刀尧印刷机头尧微调旋钮尧支撑柱尧电源控制开关等遥试印如无问题袁机器可选择工作方式为手动尧半自动尧全自动3种工作模式遥2半自动锡膏印刷机工艺参数的调整影响锡膏印刷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袁主要有院钢网质量尧包含印刷设备,网板质量尧刮刀尧锡膏尧PCB基板尧印刷工艺参数尧操作环境等因素遥在SMT生产线实际操作中,由于半自动锡膏印刷机的参数需要手动调节袁因此主要从网板尧印刷参数的调整等方面分析影响锡膏印刷的因素袁以提高生产效益遥渊1冤钢网与PCB板的对中遥机器台板上有左尧右尧前后3个微调旋钮袁根据需要袁综合调节这3个旋钮袁可使钢网与PCB板的对中袁但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袁由于刮刀的刮力的作用袁使钢网与PCB板发生偏移袁使印刷的图形偏移遥根据经验袁每隔10分钟袁要检查钢网对中状况袁必要时要调节微调旋钮进行校正遥渊2冤印刷间隙调整遥这是钢网与PCB板之间的距离袁关系到印刷后PCB板上锡膏的厚度袁其距离大袁锡膏存量多袁厚度越大遥放下钢网袁调节机架上端的转盘袁可使钢网上下移动袁当钢网被顶住张紧袁紧贴在PCB板上就可以了袁印刷间隙过大袁会引起印刷图形模糊遥而如果钢网张力过紧袁会引起其变形袁使印刷的锡膏厚度不均匀袁影响印刷质量遥渊3冤刮刀大小的选择遥印刷大小不同的电路板袁要选择与之对应的刮刀袁通常刮刀的宽度为PCB板宽度加50mm左右袁因此袁要配有不同大小的刮刀待用遥渊4冤刮刀位置的设定遥刮刀印刷的长度通常为PCB板长度加30mm左右袁移动横梁架上的左右刮刀行程感应器即可控制刮刀印刷的长度遥渊5冤刮刀水平度的调整遥在更换刮刀时袁利用水平仪袁调节刀架上的螺钉袁保证刮刀处于水平状态遥若刮刀不水平袁则印刷面受力不均袁使印刷的锡膏厚度不一样袁严重影响印刷质量遥渊6冤刮刀压力的设定遥这是最重要的参数调整之一袁太小的印刷压力会使PCB板焊盘上锡膏量不足甚至使锡膏脱印遥而刮刀压力过大袁导致焊盘上锡膏太薄袁甚至损坏网板曰生产中袁通过调节减压阀来调节刮刀的压力袁通常以刮刀刮过后能使锡膏被刮干净为宜袁并多次试验最终确定压力的大小遥渊7冤刮刀速度调整遥刮刀速度的参数选择至关重要袁速度太快袁造成刮刀通过钢网网孔的时间太短袁导致锡膏不能充分渗入网孔袁焊盘上锡膏太薄袁甚至有些地方没有被印到曰而速度太慢袁生产效率低袁理想的刮刀速度是正好把锡膏从钢网表面刮干净遥因此袁印刷的速度保持在50-70mm/s为最佳袁可实现印刷效率的最大化遥渊8冤钢网的擦洗遥在生产中袁钢网的网孔有可能堵塞袁特别是芯片的网孔袁因其小且密袁容易遗留锡膏袁造成印刷不良遥因此袁每隔10分钟袁要观察钢网袁若有堵塞现象袁用无尘纸拭擦或沾些酒精擦洗遥渊下转第70页冤作者简介院黄权渊1969要冤袁男袁广西南宁人袁硕士袁工程师袁研究方向为应用电子技术遥淫基金项目院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渊KY2015LX677冤遥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Vision48Science&TechnologyVision科技视界明又增添了7页手写稿袁形成第二稿遥1936年5月袁删节后的第二稿由霍克海默翻译成法文刊载在叶社会研究杂志曳上遥而完整的德文第二稿1989年由苏尔坎普出版社收录在本雅明全集第7卷遥第三稿写成于1936年春至1939年3尧4月袁1955年收入本雅明全集第7卷袁是最早问世的德文版遥笔者解读的是该文的第三版袁也即最成熟的版本遥该文可分为5大部分院一尧前言院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及目的遥二尧第1节院回顾了复制技术发展史遥三尧第2要6节院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遥四尧第7要15节院阐述新的艺术形式要要要电影与传统艺术的差别遥五尧结语院照应前言袁针对法西斯主义将政治审美化提出将艺术政治化的主张遥总体来看袁该文的核心议题是借由野机械复制冶这一野现代性冶生产方式来探讨由生产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艺术革命及其社会模式的转型遥该文的野现代性冶观点主要体现在院艺术生产尧艺术传播以及艺术消费上遥具体而言袁一是就艺术生产来看袁本雅明将艺术创作视为物质生产袁将社会演变视为唯物主义的线性进步遥本雅明通过野机械复制冶这一物质生产方式对传统艺术野灵韵冶的冲击及欣赏距离的缩短袁分析了电影这一新型艺术的现代性表征院电影借助摄像机将现实中不易察觉的世界凸显袁拓展了观者的无意识空间袁使人们能更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本质遥二是就艺术的传播来看袁其野现代性冶主要体现在对古典社会分崩离析的旧模式的颠覆袁以及基于野主体性冶原则的个人野民主冶的确证遥复制技术的传播使得艺术品大量进入市场袁增强了艺术品表现社会生活的能力袁如石版印刷使得图画能评说当下生活袁及电影运用蒙太奇手法延长袁实现了对真实生活的延长或缩短袁引导大众对现实生活的乏味环境进行体验袁这一感知方式的巨变袁其实质则蕴含着一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颠覆的革命性遥三是就艺术的消费来看袁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线性发展观袁劳动创作历史袁劳动者在历史的发展中确立自我的主体性遥那么袁作为生产活动的艺术其创造的主体是劳动者即艺术家袁其创作的劳动成果要要要艺术作品将属于全体劳动者遥野机械复制野使得艺术品的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古典的精英艺术拉向了日常生活袁作为日常生活主体的野大众冶成为这一审美活动的主体遥综上所述袁本雅明在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曳一文中着重强调了机械复制技术的现代性影响袁这一影响借由艺术的变革而隐喻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法西斯主义的颠覆遥对于机械复制造成的影响袁本雅明给予了明确的肯定院野艺术作品的复制体现着某种新的东西噎噎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关系冶袁他认为传统艺术应该消亡袁或者被一种进步的技术所取代遥3结语院机械复制要要要现代性的悖论野现代性冶在本雅明这里不是用以区分古典与现代的标签袁而是一种看待新艺术的观念袁其核心是市场化遥这种市场化的现代性物质文化正是借助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技术及其所赖以生存的大众社会发展而来袁实际上袁按照卢梭尧康德尧黑格尔等人的理解袁建基在启蒙理性基础上的大众社会是不利于艺术发展的袁而本雅明却积极拥抱现代性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接纳现代社会及其瑕疵遥野机械复制冶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模式袁体现着社会结构的优越性袁这一生产模式改变了传统社会原有的运行机制袁人们的认知模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剧变院从封闭到全球化尧从稳定到流动遥现代性在催生新的社会运行模式的同时袁也引发了深层的精神危机袁其根源在于现代性自身的逻辑演进遥由于理性的不断确证袁人的主体性遭到技术的奴役袁形成了物对人的挤压袁精神文化创作在市场经济的碾压中无处藏身袁出现了那种千篇一律尧无深度的大众文化遥而这一文化的始作俑者袁批判美学家却认为源自本雅明为野机械复制冶所唱的赞歌遥野机械复制冶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表征袁固然给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袁如扩大了原作的数量尧延长了现实生活的时空尧传播了民主理念等袁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袁造成了传统野灵韵冶的消失及文化的断裂袁导致了现代性文化主体性的缺位遥然而袁野现代性冶却在对传统的批判中确立起来袁当这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及其美学思维被法西斯操控之后却演变为空前的灾难遥本雅明对这一现代性顽疾并非视而不见袁在随后叶讲故事的人曳中则流露出对现代性弊端的担忧遥概述之袁本雅明运用现代性的视角来分析现代艺术及社会模式袁在重视机械复制及其造就的文化工业对大众的启蒙与解放作用的同时袁又对此持有警惕态度遥野机械复制冶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且还是文学艺术实现其政治功能的基本策略遥揖参考文献铱咱1暂李娟.本雅明是艺术史家吗?[J].黄冈师范学院报,2013,33(05):20-25.咱2暂安东尼窑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3.咱3暂[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5.咱4暂福柯.何为启蒙[M].汪晖,等.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430.渊上接第48页冤3结束语影响锡膏印刷质量的参数很多院钢网的厚度尧刮刀的压力尧速度尧角度等等袁都可能引起印刷的缺陷袁对于全自动锡膏印刷机袁印刷参数的调整较简单袁有的参数机器自动完成袁省时省力遥但半自动锡膏印刷机则需要人工手动调节袁较为烦琐袁对于各参数的调整袁需要通过SMT生产线上反复验证袁从中选择最佳值袁才能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袁提高生产效益遥70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Vision咱1暂贾忠中.SMT核心工艺解析与案例分析(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咱2暂王天曦,王豫明.电子组装先进工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咱3暂史建卫,杨冀丰,等援焊膏印刷技术前景展望[J]援电子工艺技术袁2007(4)院198-204援咱4暂李树永.对电子元器件表面组装工艺质量改进及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袁2018(05)院97.揖参考文献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