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问题 名称: 世界粮食问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环境科学 粮食 饥荒
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50年至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从6.3亿吨增至18亿吨,增长了180%还多。此期间,世界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增长约90%。由于粮食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所以世界人均粮食呈增长趋势。然而,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均。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1/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发展中国家人口世界占3/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因此人均产粮少、消费少。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1970年发展中国家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约为5亿。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又苦于粮食“过剩”卖不出去。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每年需花费大量金钱保管粮食,甚至想法减少粮食生产。据联合国粮食农组织1992年6月2日的新闻公报透露:贫穷困扰着大约10亿人,而约占世界人口的10%的5亿多人营养不足,其中约5000万人面临饥饿。
2008年出现的粮食问题概况
新兴经济体需求、能源价格上涨、气候变化、粮食出口限制改变粮食供需关系,增加粮价不确定性
世界粮食价格是长期问题
粮食领域的新供求关系
2008年世界粮价波动将会加大
粮食价格将可能继续攀升,至少会维持在高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1月份预测,今年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将会低于需求量约3000万~4000万 吨,约占全年总产量的1.5%~2%左右。另一方面,全球粮食库存在最近30年间不断下降,2007年已经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供需结构和库存水平共 同决定了2008年粮食价格走势。
在短期,也有很多因素促使2008年粮价甚至2009年粮价上涨。石油价格已经突破100美元,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就会使得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另外,异常气候的因素可能使粮食短缺问题雪上加霜,可能会使今年的粮食价格产生巨大震荡。
最后,从长期来看,目前的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将会持续。根据IFPRI建立的模型,在10年之内谷物价格将至少上涨10%,可能达到20%。
生物能源挤占粮食种植资源
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供给
担忧粮食贸易壁垒
要保持一定的粮食库存
粮价上涨将影响穷国粮食安全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世界粮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
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水平虽有了一定提高,但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的绝对量仍比欧美小得多,消费水平仍很低,人均每年仅约230公斤(发达国家约为540公斤)。战前和战后初期,亚、非、拉地区是粮食净出口区,现在则变成粮食净进口区。这固然与亚、非、拉国家改变过去“饥饿输出”的不合理现象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不足。进口粮食成为他们的一项沉重负担。粮价的波动往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极大的困难,他们不时感到帝国主义“粮食武器”的威胁。粮食不足,阻碍着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方面。但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却出现“过剩”现象。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余粮国家拼命争夺国外粮食市场,粮食“过剩,使这些国家的农民遭受一定损失。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不但如此,缺粮最严重的中非、西非,每年还要向欧美出口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几十万吨花生、近百万吨可可豆等等;缺粮的亚、非、拉地区,却要生产大量农业原料和热带农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会断绝外汇收入。可见,所谓“世界粮食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生产满足不了需求,从而存在着饥荒的威胁,而在于发达国家庞大的生产能力与发展中国家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这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制度的后果尚未根除、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的结果。解决亚、非、拉粮食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生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及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秩序。
世界粮食问题的成因和现状?
就公开资料进行分析,目前世界粮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世界及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明显,资料显示从2006年9月份开始全球粮食价格到了28年以来的最高点。用2008年3月份数据与2005年数据相比,玉米价格的涨幅为134%;大米价格涨幅为96.6%;小麦为191.2%;大豆为112.6%......总之在这一时间段内,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上涨,而且上涨势头不减! 2.世界范围的粮食库存减少 据权威专家分析,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美国的小麦库存在2008年底将跌至60年以来最低水平,将从3.12亿蒲式耳降至2.8亿蒲式耳。英国《卫报》年初报道,目前世界粮食库存储备只有57天,和196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 3.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气候显得更加变化无常,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自2003年以来,全球主要产粮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等国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此外持续的旱灾还波及了欧盟、美国、阿根廷、印度、印尼、泰国、南部非洲等其它世界粮仓。加上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世界的粮食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因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粮食单产的潜力被不断挖掘,目前资料显示的数据说明世界粮食总产量仍然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但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已经无法跟上粮食消耗速度的增加了。 4.粮食消耗快速增长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对全球粮食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作了详细分析。她在分析中指出,整个冷战期间,全球大规模粮食危机仅发生一次,而冷战后却已发生5次。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的粮食产量是一直处于增加状态,且其增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加速度,但是粮荒仍然不可避免。究其原因,人均粮食消耗的疯狂增长是罪魁祸首。据权威资料统计,在过去的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造成人均粮食消耗剧烈增长的最大元凶是生物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以上四点是目前全球粮食问题的具体表象,四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关联的。下面逐项进行简单分析: 1.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成因 我们都知道,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当市场供求关系相对平衡时,商品价格也相对稳定。供求关系失衡的时候,商品价格便会产生波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
求,价格上涨。目前全球粮食产量虽然仍处于不断增长趋势,但粮食消耗的增长远远大于粮食增长,从而产生了严重的供求失衡,导致粮食价格急剧上涨。这是本轮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导致供求失衡的根源并不是粮食产量的的减少,而是粮食消耗的大幅度增加。这种粮食消耗的增加也不是来源于粮食作为食品消耗的增加,而是粮食作为新能源原料而消耗的增加。这是近几年因能源紧张,美国及欧洲诸国把大量粮食转化为燃料造成的。 除了大量粮食转化为燃料造成粮食供求失衡外,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等对粮食价格都有一定影响,但来自这些方面的原因对本轮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2.世界范围粮食库存减少的成因 造成世界范围粮食库存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速度放慢;二是粮食消耗速度的加快。尽管目前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其增长比率仍然高于人口增长的比率。如果单从粮食作为食品的角度考虑,即使是现在的粮食生产增长比率也不至于造成粮食的短缺,粮食库存减少的根源仍然是粮食向燃料的转化消耗。 3.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的成因 造成世界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环境的恶化致使自然灾害明显增加,对粮食生产造成恶劣影响;全球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与退化;粮食种植成本的增加对粮食生产者积极性的影响等都是造成世界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原因。 4.粮食消耗快速增长的成因 造成粮食消耗快速增长的原因也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生食品结构多样化的要求,使部分粮食向饲料等非直接食用领域转化;二是由于近几年能源的紧张,大量的粮食转化为燃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