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观

2021-09-0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浅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观

晋中心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强调学科本位,以传授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中心。这固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这样的月问语文课程缺乏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课程观,主要是:

1、生成的课程观。课程的英文是cullecut,意思是阅历、经历、过程。所以,课程不是既定的固定系统,而是预定的变化系统。课程是不断生成的:课程观念是生成的,课程体系是生成的,课程内容是生成的,师生的经验是生成的教学方法是生成的,课程评价也是生成的……这种生成、变化的特性既为课程的不断延伸提供了可能,也为语文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留下广阔的空间。

2、活动的课程观。语文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固守学科本位,认知有余,实践不足,不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性的发展。实践出真知,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形式。《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建立活动课程观基础之上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的,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创意,在活动中发展。活动课的兴起,已经动摇“课堂是语文教学主渠道”的传统观念。

3、综合的课程观。这要求改变单一传授语文知识的课程功能,构建各种因素整合的优化体系。这种整合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语文教学内部因素的整合、语文教学与外部因素的整合。具体包括语文教学功

能的整合、知识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能力的整合、评价的整合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文只是一个案例,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文内容、情节,更重要的是课文背后隐含的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