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前清蛋白检测在肝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7月第34卷第14期Int J LabMed,July 2013,Vo1.34,№14 的损害程度,需对心率及心肌酶谱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早期 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恢复有利。因而心肌酶谱检测也可作 为新生儿窒息的常规检测项目,从而避免漏诊。 总之,临床中及早送检及时的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虽然目前肌钙蛋白检测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的重要方法,但是因其检测仪器的特殊性,以及价格相对较为 昂贵,尤其是对于缺少设备和资金支持的基础医院,不利于普 遍开展。另外,一般情况下,酶类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存在较大 差异,标本采集后的保存以及送检时间等均可能对检测结果和 健康月刊,2011,30(2):368. E2]王喜栋,张琳,李伟,等.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与纤维蛋白原联合 检测的临床价l-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1):37—39. E3]苏洁平,张晓静,蒋本春.心肌酶谱作为急诊检验项目的必要性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63. E4]杜国振.关于心肌酶谱作为急诊检验项目的必要性[J].中外医 疗,2010,30(17):56. Es]郑梅荣,宴爱国,齐跃.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 其l临床意义[J].1临床军医杂志,2002,30(5):25—26. [6]豆莉,徐丁,王凡.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心肌酶谱的改变与危重度分 级的关系[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5):515—517. 诊断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将心肌酶谱检测列入急诊检验项目 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吕瑞红.心肌酶谱检测作为急诊检验项目必要性的探讨EJ].中国 ・(收稿日期:2O12—12—19) 经验交流・ 前清蛋白检测在肝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刘红燕 (山东青岛解放军第401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在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随访第1个月、 第3个月和第6个月,检测各时间段的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健康体检者7O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 果 治疗前[(170.5±3O.8)mg/L]和术后第1天[(175.3±46.9)mg/I ]与对照组[(272.9-4-89.6)rag/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O.O1)。随访第1个月[(189.7±53.8)mg/L]与对照组[(272.9±89.6)mg/L]. ̄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访 第3个月[(225.9土6O.1)mg/I ]和第6个月[(256.4±56.3)mg/L]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治疗后1 个月随访显示患者营养不良率为73.5 。结论提供新思路。 检测血清前清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 关键词:前清蛋白;肝肿瘤;预后 BOI:10.3969/j.issn.1673—4130.2013.14.052 文献标识码:B 2 结 果 文章编号:1673-4130(2013)14—1883-02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人类最常 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卫生部统计显示l_1],近十年来,全球新发 肝癌患者每年6O万~100万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占45 , 死亡率占全球43 。前清蛋白(prealbumin,PA)水平与肝功 能损害和蛋白质储备相关_2],其浓度变化可灵敏地反映肝功能 变化,较多报道显示,检测前清蛋白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 要价值_3]。然而,探讨前清蛋白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有助于术后 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从而可能 成为降低原发性肝癌死亡率的一种途径。 1资料与方法 2.1肝癌患者预后评估 目前对于肝癌的治疗,首选方案为 手术切除,并在术后依据患者肝功能情况,予以TACE、化疗和 放疗等治疗预防肝癌的复发与转移。随访期间有失访现象,失 访原因为患者不愿参与随访,或因患者自然死亡,数据统计仅 以随访到的实际病例计算。为肝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定期 检测血清前清蛋白的结果,见表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 前[(170.5±30.8)mg/L]和术后第1天[(175.3士46.9) mg/L]与对照组[(272.9±89.6)mg/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O.01)。随访第1个月[(189.7±53.8)mg/L]与对照组 [(272.9±89.6)mg/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健康 体检者7O例。 1.2试剂与仪器 前清蛋白的质控批号:0906238。试剂批 号:R1为811RHI;R2为810RJI,积水医疗科技(中国)有限公 司。罗氏Cobas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访第3个月[(225.9±60.1)mg/L]和第6个月[(256.4± 56.3)mg/L]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术后随着治疗,PA值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趋近正常水平。 表1 PA在肝癌不同时期与健康对照组中的水平(i±S) 1.3研究方法 清晨空腹静脉抽血4 mL,3 000 r/min离心 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按照试剂盒及仪器使 用说明书操作。体质量指数(BMI)一体质量(kg)/身高 (m )。 判定标准为BMI>28.0 kg/m 为肥胖;24.0 kg/m ~27.9 kg/m 为超重;18.5 kg/m ~23.9 kg/m。为营养正常;<18.5 kg/m 为营养不良。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 ±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 ~不同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5,与对照组相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7月第34卷第14期Int J Lab Med,July 2013,Vo1.34,No.14 2.2肝癌患者BMI评价肝癌患者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 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同时也可作为恶性肿瘤的筛选 和预后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并及时给予最优的治疗 方案 。 患者营养不良率为73.5 。其中无肥胖病例,超重患者16 例,正常患者23例,营养不良108例。 3讨 论 有报道指出[7],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率达45 ,其中 肝癌患者最高,约占74.4 ,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肝肿瘤 导致的代谢异常、手术及放化疗对机体的负面影响导致患者营 PA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载体蛋白,由肝脏合成,半衰 期为1.9天,其血清浓度明显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是肝细胞 功能的敏感指标。对判断蛋白质急性改变敏感度高,能快速反 养不良和生活质量下降。营养不良可引起免疫功能等不同程 度的减退,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对营养不良的肝肿瘤患者在 治疗方案中应考虑膳食配方对蛋白质的补充,从而提高机体免 疫力,减少并发症,对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卫生部,2010:254. [23殷云志,金朝林,张树桐,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在原发性肝癌 TACE综合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6): 862. 映机体蛋白质营养情况,可作为较理想的评价肝肿瘤患者或恶 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情况。PA水平能准确、敏感、特异、 快速地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在各类肝病中PA均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多数肝病患者前清蛋白均降低5O 以上 。病情越 重,血清前清蛋白降低越明显;当病情好转时,血清前清蛋白也 随之恢复正常。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癌预后。导致前 清蛋白(prealbumin,PA)明显下降的疾病为肝、肾病患者、感染 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和老年患者。血清中PA含量高,提示预 后较好。PA正常值应大于200 mg/L;轻度或中度降低为110 ~180 mg/L,提示要积极干预,需要每周2次的监测,否则预 if3]邱春红,刘燕.血清4项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5):1766 l767. 后较差;中度或重度降低则低于110 mg/L,常提示预后不良。 原发性肝癌切除者若术前PA≥140 mg/L,提示术后肝功能恢 复较好。术后第一天PA<120 mg/L,则术后出现肝功能代偿 [4]安冰如.肝病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检测的I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 报,2008,5(6):94 95. Is]Zhao WC,Zhang HB,Yang N,et a1.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short ‘term survival after hepatectomy for muhinodular hepatocel—— 不全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注意监护患者肝功 能变化。若术后PA持续低于17O mg/L,则一年死亡的风险 较大 ]。恶性肿瘤发生肝转移时的PA临界值为139.5 lular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25):3272— 3281. mg/L,这可作为肿瘤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之一。恶性 肿瘤患者PA之所以降低,可能是因为恶性肿瘤是消耗性疾 病,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消耗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以及由于肿 瘤引起机体疼痛,影响患者进食,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营养摄入 处于负平衡,合成PA的营养物质缺乏,从而肝细胞合成PA 减少;也可能因肿瘤坏死产生毒性物质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从 而影响PA的合成。血清PA测定简单方便,敏感性好,对良、 ・[6]曹学民.血清前清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J]. 吉林医学,2010,31(34):6214. [7]蒋虹,郑玲.恶性肿瘤患者260例营养状况评价EJ].肿瘤学杂志, 2o1o,16(1o):825 826. (收稿13期:2012 12—19) 经验交流・ 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唐小红 (湖南祁阳县中医院检验科,湖南祁阳426100) 摘 要: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健康幼儿血清的25一(0H)D3水平,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哮喘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8~2O11年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各132例血清25一(0H)D3、钙、镁、磷、碱性磷酸酶、肌酐和总 IgE结果,并采集所有儿童流行病学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哮喘史、活动量、日晒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中的 血清25一(0H)D3平均浓度[(17.8±11.2)ng/mL]显著低于健康体检儿童平均浓度[(35.5士9.4)ng/L ̄;血清总IgE平均浓度 [(1894-14.5)IU/mI ]高于健康体检儿童平均浓度[(113±15)IU/mL];其他相关参数中镁、磷较对照组低,血清碱性磷酸酶较对 照组高;两组血清钙、肌酐无明显差异;流行病学指标(家族哮喘史、活动量少、日晒时间少、肥胖)的比值在哮喘组中高于对照组。 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25一(0H)D3水平比健康儿童少,与总IgE等指标呈负相关,表明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哮喘的一个危险因 子。 关键词:维生素D; 哮喘; 儿童; 过敏; 危险因子 D0I:10.3969/j.issn.1673—413O.2O13.14.O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3)14—1884 03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 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儿童期是哮喘发作的敏感阶段,对儿 童的发育和成长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1]。近年来在世界各国 儿哮喘的发生关系密切 。本文回顾性分析哮喘患儿和非哮 喘病患儿的血清VitD水平而及其相关参数,同时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旨在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病的相关性,现报 道如下。 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病机制与气道炎症和高反 应性有关[ ;主要明显危险因素为环境,或有家族过敏性疾 病l3]。国内外研究发现维生素D(vitamin D,VitD)缺乏与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儿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