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化学 第四章知识整理

2021-06-2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四章知识整理

一、概念

1.燃烧: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 物质具有可燃性;⑵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⑴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0;⑵ 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灯帽盖灭酒精灯)(即与氧气隔离);⑶ 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发生的燃烧,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的热量多。(C + O2 点 燃 CO2)

点 燃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发生的燃烧,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放出的热量少。(C + O2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的急速燃烧。

5.可燃物的气体或固体粉尘在空气或氧气中达到一定比例遇火就会发生爆炸。这个比例也叫爆炸极限。 6.热值: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7.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在运输、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等。

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CO)

8.遭遇火灾时要沉着冷静,常用的自救方法: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到窗口呼救等。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或“110”报警。

9.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⑴ 全球气候变化(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⑵ 热污染(火力发电站发电剩下的“余热”);⑶ 大气污染(释放出二氧化硫引发酸雨;不完全燃烧释放出一氧化碳;向大气排放粉尘。)

10.煤的干馏(或炼焦)是指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11.石油的分馏是指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各种产品(汽油、煤油、柴油、液化气等),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1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3.书写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原则:⑴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⑵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4.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⑴ 写出反应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将箭头改写成等号;⑶ 在等号上注明反应条件,并在生成的气体或溶液中生成的沉淀物化学式的右边分别标上“↑”或“↓”。

15.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⑴ 表示该化学反应的事实;⑵ 表示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即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⑶表示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乘积之比。 例: 2H2 + O2 点 燃 2H2O 2×2∶32 ∶ 2×18

化学方程式表示:⑴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⑵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

个水分子,分子数之比为H2∶O2∶H2O = 2∶1∶2;⑶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质量之比为H2∶O2∶H2O = 1∶8∶9。

二、物质

1.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剧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少氧气而中毒。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出的废气、煤气的泄漏等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

2.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是指: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道全长4200多千米。

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是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易燃烧的气体,点燃前要验纯。(CH4 + 2O2 三、实验

1.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火焰后熄灭后,可观察到:手绢完好并变干了。原因是:酒精的着火点较低,首先被点燃,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被手绢上的水吸收用于蒸发,没有达到手绢的着火点,因此手绢没有燃烧起来,并且变干了。

2.取一只容积为500mL~1000mL圆筒形纸罐,接近罐底部的罐壁上打一小孔,一根长约10cm的乳胶管插入孔中。一小匙干燥的淀粉堆放在罐底靠近小孔处.将乳胶管另一端与洗耳球相连。将一约绿豆大小燃着的酒精棉球投入纸罐中,立即盖上罐盖,挤压洗耳球,可观察到:淀粉爆燃,纸罐被弹起。

3.锥形瓶中加入蓝色的硫酸铜(CuSO4)溶液,瓶口塞上一个装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胶头滴管中吸取少量氢氧化钠(NaOH)溶液,称其质量。再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生成蓝色沉淀。称反应后的装置,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4.锥形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再放入一个装有大理石(CaCO3)的小试管,瓶口塞上一个装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胶头滴管中吸取少量稀盐酸(HCl),并伸入小试管中,称其质量。再将盐酸滴入小试管中,可观察到:盐酸遇到石灰石生成大量无色气体,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停止后,称装置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CO2 + Ca(OH)2 CaCO3↓+ H2O 四、计算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设、写、列、比、算、答。 例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若制备二氧化碳8.8 g,至少需要碳酸钙多少克?

解:设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未知数x后不带单位) „„„„„„„„„设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写

100 44 „„„„„„„„„列 x 8.8 g

100∶44 = x∶8.8 g „„„„„„„„„„„„„„„„„比 x = 20 g „„„„„„„„„„„„„„„„„算 答:至少需碳酸钙20 g。 „„„„„„„„„„„„„„„„„答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

⑴ 根据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例题见例1

点 燃

CO2 + 2H2O)

⑵ 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例2:含锌90%的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6 g,与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Zn + H2SO4 ZnSO4 + H2↑)多少克?

解:设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 + H2SO4 ZnSO4 + H2↑ 65 2

6 g×90% x 65∶2 = 6 g×90%∶x x = 0.166 g 答:生成氢气0.166 g。

五、化学方程式

1.硫的燃烧 S + O2 点 燃 SO2

*

2.二氧化硫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KMnO4 + 5SO2 + 2H2O K2SO4 + 2MnSO4 + 2H2SO4 3.氯化氢气体与氨气混合 NH3 + HCl NH4Cl

*

4.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KI + AgNO3 AgI↓ + KNO3 5.加热铜绿(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加 热 2CuO + CO2↑+ H2O 6.在铜绿中加入稀盐酸 Cu2(OH)2CO3 + 4HCl 2CuCl2 + CO2↑+ 3H2O

点 **

7.加热碳酸氢铵 NH4HCO3 加 热 NH3↑+ CO2↑+ H2O 8.镁的燃烧 2Mg + O2 燃 2MgO 2P2O5

9.加热铜丝 2Cu + O2 加 热 2CuO 10.红磷燃烧 4P + 5O2 点 燃

11.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 C + O2 点 燃 CO2 12.木炭在不充足的氧气中不完全燃烧 2C + O2 点 燃 2CO 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点 燃 Fe3O4

1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 加 热 K2MnO4 + MnO2 + O2↑ 15.双氧水制氧气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 O2↑ 16.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CO2 + H2O H2CO3 17.碳酸分解 H2CO3 CO2 + H2O 18.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2HCl + CaCO3 CaCl2 + H2O + CO2↑

19.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 + Ca(OH)2 CaCO3↓+ H2O 20.电解水 2H2O 通 电 2H2↑+ O2↑ 21.氢气燃烧 2H2 + O2 点 燃 2H2O 22.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 + Cl2 点 燃 2NaCl

23.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24.天然气(甲烷)燃烧 CH4 + 2O2 点 燃 CO2 + 2H2O 25.酒精燃烧 C2H5OH + 3O2 点 燃 2CO2 +3 H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