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

2024-06-1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4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

院-系:专年

业:级:

人文学院历史系历史学2010级李

学生姓名:学

号:

201001051051段润秀(副教授)导师及职称:

2014年4月

2014AnnualGraduationThesis(Project)oftheCollegeUndergraduate

TheExploringAnalysisoftheGuangnanGuards’sStationinginYunnanoftheEarlyMingDynastyDepartment:

History

Department,

School

Humanities

Major:HistoryGrade:

2010

Student’sName:

LiYong

StudentNo.:201001051051Tutor:

AssociateProfessor

DuanRunxiu

June,2014

of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李勇日期:2014年4月23日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李勇日期:2014年4月23日

指导教师签名:段润秀日期:2014年4月23日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李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王玉芝段润秀许碧宴郑翠斌马熊李云仙

职称教授副教授副教授讲师学生学生

单位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红河学院人文学院

备注组长组员组员组员记录员记录员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要

洪武二十八年,广南卫最初设于广南府,至永乐元年,由于云南内外形势出现新变化,广南卫最终改迁云南府。改驻云南府后,广南卫先后参与了驻防安南、充实永平军民指挥使司、守备滇西重镇腾冲三项军事活动,为巩固明廷对云南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南卫的设立,以及后来其驻地的改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影响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ABSTRACT

InHongwu28,theGuangnanGuardswasinitiallylocatedinGuangNaFu.InthefirstyearofYongle,becauseofthenewchangeoftheinsideandoutsideconditionsofYunnan,theGuangnanGuardseventuallymovedtoYunnanprovince.AftermovingtoYunnanprovince,theGuangnanGuardshadparticipatedinthethreemilitaryactivities,thoseweregarrisoninginAnnan,enrichingtheYongpingcivil-militarycommanddepartment,andfieldingTengchongthatwastheimportanttownofwesternYunnan,WhichaimedatconsolidatingtheMingdynastyhavingplayedanimportantroletoYunnan.TheGuangnanGuards’sestablishing,andthenthechangeofitsencampment,hadaprofoundimpact.

keywords:TheGuangnanGuards;MovingtoYunnanProvince;Impacts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

言............................................................................................................................1

一、明初广南府的建置与境内土官............................................................................2

(一)明初广南府的建置.....................................................................................2(二)广南府境内的土官.....................................................................................2二、广南卫的设置与侬氏土司的反抗........................................................................4

(一)广南卫的设置.............................................................................................4(二)侬氏壮族土司的反抗.................................................................................5三、广南卫改驻云南府的主要原因............................................................................5

(一)云南府军事地位的凸显.............................................................................5

1.云南靠内地区土官不断反抗....................................................................62.滇西南地区麓川傣族土司势力的不断反抗............................................73.以云南府为中心的滇中地区军事力量的加强........................................8(二)广南府军事地位的下降.............................................................................9

1.广南府境内自然条件的恶劣......................................................................92.明朝在广南府统治的薄弱........................................................................103.侬氏土司臣服............................................................................................114.安南局势动荡,对边境的威胁降低........................................................11

四、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的主要活动及影响..........................................................12

(一)改驻后广南卫的主要军事活动...............................................................12(二)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的影响...................................................................13结

语..........................................................................................................................15

参考文献......................................................................................................................16致

谢..........................................................................................................................17

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前言

洪武二十九年(1396),在云南广南府设立广南卫,至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又将广南卫改迁至云南府,广南卫在广南府驻扎约七年,由于时间较短,加之明代史籍对广南卫记载相对匮乏,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尚未对广南卫进行专门研究,只在一些论著中偶有提及而已,史籍中的相关记载也比较零散。目前学界对广南卫改驻云南府的原因观点大体有二:陈庆江的《明代云南政区治所研究》中提到了广南卫改迁云南府这一事件,他认为由于受到广南府土司的排斥和抗拒,广南卫无法在广南府长久立足,不得已才改迁。又如,李和在《古代文山地区的设治—文山沿革史述论》一文中,也采用了同样的说法,认为广南卫在广南府设立后不久,由于受到当地土司的排斥与抗拒,不久就改至云南府。再如,黄懿陆在《云南三七与<金瓶梅>作者之争》一文中认为由于广南府发生火灾,导致广南卫城楼、仓库等设施损毁,改驻云南府。此外,龚萌所著《明清云南土司通纂》对广南卫改驻云南府也有所提及。但对这一事件,在这些论著中均被一笔带过,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些解释虽然都谈到了导致广南卫从广南府迁出的一些因素,但也有一些重要因素没有考虑到。史籍中有关广南卫的记载,散见于《明史》、《明实录》等史书当中,在(道光)《云南志钞》、(天启)《滇志》、《滇云历年传》及《广南府志》等云南地方志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由于明代史籍对广南卫记载的零散,学界相关研究的匮乏,造成了广南卫改迁始末模糊不清。论文重点探讨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广南府的建置与境内土官;二、广南卫的设置与侬氏土司的反抗;三、广南卫改驻云南府的主要原因;四、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的主要活动及影响,以期尽量还原这段史事,希望能对明代云南卫所制度的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一、明初广南府的建置与境内土官

明初,明军进入云南后,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很快被清除,云南各地的少

1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数民族首领都纷纷臣服明朝,云南被纳入明朝的版籍,但这时明王朝在云南立足未稳,云南大部分地区实际上仍处于各少数民族首领的控制之下。为了稳定云南的局势,明朝不得不因袭元代的“土酋分治”的统治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官。在这种情况下,云南出现了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土官,云南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边疆边远地区都由土官控制。

(一)明初广南府的建置

明代的广南府辖地为今文山州的广南和富宁两县。宋代为特磨道,元至元年间改为广南西道宣抚司。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改置广南府,府治在今广南,隶属云南布政司,仅辖有富州(今富宁县)。洪武十七年,广南侬氏土司侬贞佑归附,明廷授予其子侬郎金广南府土同知一职。广南府富州土司沈永秀也于同年归附,被授予富州土知州的职衔。

广南设府以后,广南府境内的土司虽然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在形式上接受了明朝的统治,但这一时期,明朝在云南的统治力量仍主要集中于滇东北、滇中以及滇南的各军政中心和交通干线上,尚未深入到边疆地区。由于广南府地处滇东南边远地区,明王朝的统治力量还没有深入到广南府境内,还难以对广南府进行直接统治,所以在设府后,广南府实际上仍由土官进行统治。

(二)广南府境内的土官

据《明清云南土司通纂》载,明代广南府境内有三家土官:广南府土同知侬氏、富州(今文山州富宁县)土知州沈氏、和速为驿土驿丞,其中速为驿驿丞的姓氏、传袭世次等信息,已均不可考。结合其它史料的记载,广南侬氏土司和富州沈氏土司是广南府境内最具势力的两家土官。

据(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上•广南府》载,明初广南侬氏土司为侬贞佑,其先人侬郎恐传说为侬智高之后,至元年间,设广南西道宣抚司,侬郎恐因军功被授予宣抚一职。侬郎恐死后,其职位由其子侬不花承袭,侬不花死后,因其无子,由其弟侬贞佑袭其职。明洪武十七年,侬贞佑归附后,其子侬郎金被授

①原为安宁州、罗佐州,后合为富州。②龚萌:《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第124页-第125页。③侬智高为壮族民间英雄,南宋时,曾组织大规模的反宋起义,起义军一度攻至南宁,后被南宋所镇压,侬智高本人不知所踪。④此与《明史》同。(天启)《滇志》中写作“祯佑”,《新纂云南通志》写作“真佑”。2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予广南府土同知一职。

侬氏土司自元代以来,就臣服于内地中央王朝,缴纳贡赋并服从征调,被授予职衔,并在广南建有土司衙署,拥有私家武装,成为广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侬氏土司的势力在广南地区根深蒂固,到明代中后期,其势力仍然不小,拥有精良的武装力量。天启年间,云南按察使庄祖诰所著《兵食志》一文,曾提及侬氏土司的私家武装:“土兵先年用迤西、今用迤东者,先年防缅,近年防交。干戈相寻之处,则死士出焉,其习然耳。时下沙、普二兵最劲。沙可六千,普可五千。此外,广南铳手似精,但其酋暗弱,兵无纪律。”从中可以看出,至万历年间,卫所制度衰败,明王朝不得不依赖土司武装,而在云南的土司武装中,侬氏土司的武装也受到了明统治者的重视。

另据(道光)《云南志钞》载,侬氏土司曾先后多次出动武装跟随明军出征,因屡立战功,而多次受到明廷的封赏。如“正统时,侬郎举从征麓川有功,被授予同知”;“万历七年,侬文举因屡立战功,被授予同知”;侬应祖“从征三乡,亲获贼首,……播州之役,……讨寻甸叛目,皆有功,赐四品服。”由此,侬氏土司的势力亦可见一斑。从中亦可看出,侬氏土司也曾“抵掌疆场”,对巩固明王朝的统治,起过一定的作用。

广南府境内的另一家土司为富州的沈氏土司,据《土官底簿•广南府•富州知州》记载,沈大忠的先人沈郎先,元时任富州、安宁州土官,沈郎先之子沈永秀又被当时控制云南的梁王授予元帅一职。元亡后,沈永秀归附,被授予富州知州,后因伤病由其子沈弦经接替,此后,沈氏世代承袭这一土官职位,与侬氏土司一起成为广南府境内两家颇具实力的土司势力。

沈、侬两家土司,自行管理各自控制范围内的事务,实际上将广南府分为互不统属的两个部分,沈、侬两家土司甚至还相互交恶,曾有互相诬告的事情发生。广南府历来是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沈、侬两家土司的分立,使广南

①现位于广南县县城北街一小校园内。始建于元初,设有大小衙门,占地面积11000m2。自元朝至民国的近七百年间,土司制度世袭27代,掌管广南政治、军事、民刑、钱粮等大权。广南侬氏土司衙署,在近七百年间这里曾是周边数县的统治中心。②据《明清云南土司通纂》记载,明代至民国时期侬氏土司承袭世次为:侬郎恐→侬不花→侬贞佑→侬郎金→侬郎举→侬文举→侬应祖→侬仕英→侬添寿→侬仕獬(xiè)→侬绍周→侬鹏→侬纯英→侬振裔→侬毓荣→侬世昌→侬世熙→侬兆桂→侬兴道→侬茂光(先)→侬鼎勋→侬鼎铭→侬鼎和。③王文成辑校,江燕等点校:《滇系》云南经济史料辑校,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75页。④《新纂云南通志》中作“印祖”。⑤据《明清云南土司通纂》记载,明代至民国时期侬氏土司承袭世次为:沈大忠→沈弦经→沈善→沈继祖→沈宣→沈贵→沈世禄→沈明通→沈昆瑺→沈肇干→沈灿→沈毓梀→沈佩玙→岑氏→沈绍裘→沈定坤。3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府境内的情况更加复杂,加之广南府地处边远,使得明朝委派至广南府的流官,难以参与地方管理,流官在广南府另有驻地,平日都无公可办,具体事务都由土司处理,流官只能够起到监督土司行为,协调明廷与地方土司关系,并调节地方土司之间纷争的作用。

二、广南卫的设置与侬氏土司的反抗

明初在云南实行卫所军屯制度,每控制一处地方,就于该处设立卫所,由卫所驻军就地屯田戍守,以起到镇戍地方的作用,为对地方进行政治统治提供军事后盾,保证政治统治的有效进行。洪武初期,由于云南刚刚纳入明朝版籍,明朝在云南尚立足未稳,其统治力量仍难以深入到云南广大的边疆地区,因此广南府设立初期,明朝没有在广南府境内建立卫所。到洪武后期,随着明朝在云南的统治得以逐步巩固,明朝的统治力量开始向更为边远的云南边疆地区深入。

(一)广南卫的设置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初,设广南卫指挥使,都指挥使同知王俊率云南后卫官军至广南府,筑城建卫。(康熙)《广南府志•兵制》中对广南卫的规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广南卫领有“指挥使二员,同知四员,佥事三员,经历司经历一员,知事一员,千户所四,正副千户九员,百户三十二员,三分马步旗军六百三十九名,七分屯军九百二十名,舍丁二百七十七名,军余四千六百七十名。”

广南卫的设立,标志着明朝统治力量开始深入到广南府境内。

(二)侬氏壮族土司的反抗

随着广南卫的设立,大规模的卫所驻军来到广南府境内,并在广南修筑卫城,屯田戍守,这不仅占用了广南府境内有限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广南府境内土司的统治构成了挑战与威胁。这引起了侬氏土司的不安,由此引发了一场侬氏土司与卫所驻军之间的严重冲突。《明史》卷三百十三《土司传》记载:

……二十八年,都指挥同知王俊奉命率云南后卫官军至广南,筑城建卫。朗金父贞佑不自安,结众聚山寨拒守。俊遣人招之,不服,时伏草莽

①佚名:《广南府志》连载整理九,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第3期,第十六卷。4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中劫掠,觇官军进退。俊乃遣指挥欧庆等分兵攻各寨,自将取贞佑;又以兵扼间道,绝其救援。诸寨悉破,众溃,贞祐穷促就擒,械送京师,降郎金为府通判。

由此可见,卫所驻军的到来使得侬氏土司感到不安,侬郎金之父侬贞佑率众据守山寨,不服号令,与卫所驻军对抗,广南卫都指挥同知王俊遣人招之,不服,时伏于草莽中劫掠官军,以试探和观望卫所驻军进退,后王俊派遣指挥欧庆,又以兵扼守要道,绝其救援,诸寨悉数平定,侬贞佑被擒获,遣送京师问罪,其子侬郎金也因此受罚,由同知降为通判。

三、广南卫改驻云南府的主要原因

永乐元年(1403年),广南卫在广南府驻扎了约七年后,改迁至云南府,直到嘉靖年间被最终裁撤,在今昆明地区驻扎了几十年之久,今天昆明市官渡区的广卫村和广南卫火车站地名的由来,与广南卫改迁云南府有关。明初云南的军事形势出现新变化是促使广南卫改驻云南府的根本原因,明廷为了加强滇中地区的军事力量,保障滇西、滇西南边境地区的形势,遂将广南卫改迁云南府,以充实滇中军事防卫力量,达到对云南的有效统治。

(一)云南府军事地位的凸显

自元代以来,云南府一直是云南的军政中心,其地理位置扼全省要冲,战略

②地位极为重要。明朝平定云南以后,于洪武十五年设云南府,领有四州十县,成

为明代云南的军政中心。洪武后期,云南内外形势都开始出现新变化。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刚刚登上皇位,云南府作为全省军政中心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1.云南靠内地区土官不断反抗

明朝平定云南后,云南靠内地区的白族和彝族土官,或被打败,或慑于兵威而不得不投降称臣。然而,他们并不甘心臣服于明朝的统治,总想利用自己的地方武装和在本民族中的影响,伺机反抗。洪武年间至永乐初年,云南靠内地区的土官不断地进行反抗,对明朝在云南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稳定这一地

①③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十三,《云南土司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075页。②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六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版,第4页。③即云南靠近和通向内地的滇东北地区,主要包括今昭通、曲靖、的大部分地区,昆明、楚雄、大理的一部分。5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区的局势,明军在云南靠内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与反抗的土官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仅洪武十五年,今昭通、昆明、大理等地区就先后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反抗事件,给明军造成了严重地威胁。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三月,“乌蒙(今昭通)、乌撒(今威宁)、东川(今会泽、巧家、东川)、芒部(今镇雄)等处复叛”。①这里的彝族土官们,最初是在战败的情况下不得不投降,等到明军向云南其它地区深入,留守的军队不足时,他们便乘机反抗。傅友德、沐英不得不停止向云南其它地区深入,率兵从滇西返回进行镇压,于同年七月平定了叛乱。为了避免这些地区的土官再次反抗,洪武十六年,原属于云南的乌蒙、乌撒、芒部三地被划归四川,随后东川也改归四川。

洪武十五年七月,大理的白族土官普颜笃率众反抗,滇西乃至西南边境的土官们也加入了反抗,“故元右丞普颜笃复叛,据大理佛光寨。金齿土酋高太、惠并元也先虎都构麓川入寇。明年,俱讨平之”。这次反抗活动一直延续到第二年才被镇压下去。

当傅友德、沐英忙于平定乌撒、乌蒙等处的反抗运动时,留守昆明的明军数量较少,昆明地区的白族土官杨苴,于洪武十五年九月,集结二十万地方武装围攻昆明。昆明守将都督谢熊、都指挥冯成只能勉强坚守,无力出击。沐英不得不从乌撒领兵救援昆明,才将杨苴击退。杨苴兵败以后,又集合部众集结于安宁、罗次、邵甸(今嵩明县白邑村)、晋宁(今晋城)、江川等处,凭险据守,与明军对抗。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与靠内地区的各族土官斗争,并争取他们的支持,仍然摆在明朝统治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加上盘龙江阻隔,不能通行,各地守城寨官军缺少粮食,守城日艰,朱元璋在给傅友德、沐英等的谕文中说:

勅谕总兵官颍川侯、永昌侯、西平侯及平凉侯、安陆侯知道:六月初八日,贵州都司文书至京师,知盘江路道上未通行,兼说目下并无升合口粮,如此艰辛。符到之日,将各处守城寨官军若无粮用时,且将城寨不守,尽数出去,会做一处,将那有粮蛮人都打了取粮用,休固守,不肯那移。久后军马饥荒了,符到水西,留四百守城,看霭翠变也不变,普定、云南也如此。

①尤中:《云南民族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41页。②

李埏点校:《滇云历年传》卷六,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253页。6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将水西、普定应有军马都会一处,每日去漫济(蛮子)住处攻打要粮用,他那有工夫去打我空城,只这般依著,如勅奉行,钦此。(洪武十五年九月初二日)①

朱元璋在谕文中准许守城寨官军攻打有粮食的少数民族,抢夺其粮食以供军用,修整守城,可见明军要顺利地控制云南各地,在缺粮和土司实力强大的情况下,确实不易。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军队进入云南以后的十多年中,明军与云南靠内地区的彝族、白族土官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使靠内地区的土官们真正臣服于明朝的统治,接受了明朝授予的土官职务,云南靠内地区的形势才得以逐步稳定下来。

2.滇西南地区麓川傣族土司势力的不断反抗

西南部边境的傣族上层思伦发,虽然在形式上归附了明朝,接受了明朝授予的平缅宣慰使司之职,但实际上一直保持高度独立,并与明军对抗,不断向邻近地区扩张。“洪武十五年,大兵下云南,进取大理,下金齿。平缅与金齿壤地相接,土蛮思伦发闻之惧,遂降。因置平缅宣慰使司,以伦发为宣慰使”。思伦发归附后,邻近的缅甸(在今缅甸中部)、车里(今西双版纳)、八百媳妇(今缅甸南掸邦至泰国清莱府、清迈府一带)等地区的土司们也纷纷向明朝表示归附。《滇云历年传》卷六载:“洪武十六年三月,麓川、缅甸、车里、八百媳妇诸蛮,皆遣使纳款内附。”麓川(即平缅)、缅甸、车里、八百媳妇的归附,使明朝形式上在云南的统治范围得以空前扩大,向西发展至今缅甸中部地区,向南发展至今泰国清莱府、清迈府一带。但在云南靠内地区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的情况下,明朝还不可能进一步向这些深入。思伦发乘明军尚无力顾及边疆之机,不断地向邻近的北部、东北部地区扩张,成为威胁云南西部、西南部地区稳定的主要因素。

洪武十八年(1385年),思伦发率众十万进攻景东,将景东的傣族土官陶俄驱逐至大理。同时思伦发更进犯金齿卫(驻今保山),并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都督冯城率兵击之,值天大雾,猝遇寇,千户王升战死”。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春,思伦发率众十五万,进攻马龙他朗甸摩沙勒

①②(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七《诏令杂考三》,四库全书本。(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十四,《云南土司二》,第8111页。③《滇云历年传》卷六,第255页。④(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十四,《云南土司二》,第8111页-第8112页。7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寨(今新平县莫沙),沐英“遣都督宁正攻破之,斩首千五百级”。思伦发进攻受挫后,转而进犯定边(今南涧),“伦发悉举其众,号三十万,象百余,寇定边,欲报摩沙勒之役,新附诸蛮皆为尽力。”明军与思伦发在南涧发生激战,沐英“选师三万亟趋至,贼列象阵搏战。英列弩注射,突阵大呼,象多伤,其蛮亦多中矢毙,蛮气稍缩。次日,英率将士,益置火枪、神机箭,更番射,象奔,贼大败。捣其寨,斩首三万余级,降卒万余人,象死者半,生获三十有七。伦发遁。”沐英在定边县打败思伦发的进攻后,明廷原本准备集合大军,以进一步打击思伦发的势力,朱元璋“遣使谕英移师逼景东屯田,固垒以待大军集合”,准备向麓川进攻,但思伦发向明廷遣使谢罪,得到了明朝廷的宽恕,得以继续担任麓川平缅宣慰使。

思伦发向其东部和东北部扩张未能得逞,就转而侵夺缅甸,“洪武二十七年,置缅中宣慰使司,以土酋卜刺浪为使。二十八年,卜刺浪遣使贡方物,诉百夷思伦发侵夺境土。二十九年,复来诉。”朱元璋“遣行人李思聪、钱古训谕缅及百夷各罢兵守土。伦发听命”,西南边境土司之间的这次纷争才得以制止。但明朝仍未能更直接的控制西南部边疆,滇西南麓川地区的思氏傣族贵族势力,仍然是威胁云南西南部的一大隐患,直至正统年间,发生了明王朝与麓川傣族贵族之间大规模战争。

②①

3.以云南府为中心的滇中地区军事力量的加强

在滇中地区尚未巩固,滇西、滇西南又战事不断地情况下,明朝不得不在这些地区大量驻军,以保证这些地区的稳定。仅云南府一地就设有五个卫级军事组织,至永乐元年,广南卫改驻云南府以后,云南府地区的卫级军事组织增加到六个,“六卫散置于城中,各有经历司、卫镇抚,左、右、中、前、后及中左六千户所。”大量的驻军集中在云南府,加强了滇中地区的军事力量,为明朝巩固滇中地区的形势,以及应对滇西及滇西南地区可能出现的变故,增强了军事力量。

(二)广南府军事地位的下降

1.广南府境内自然条件的恶劣

①②(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十四《云南土司二》,第8112页。(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十五《云南土司三》,第8129页-第8130页。③正统年间,麓川傣族政权与明王朝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从1441年开始,明王朝先后多次大规模的出兵征讨麓川。④分别是云南左卫、云南右卫、云南中卫、云南前卫、云南后卫。⑤《云南史料丛刊》第六卷,第7页。8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广南府境内恶劣的自然条件,是促使广南卫从广南府迁出的直接原因。由于明代的卫所驻军具有“亦军亦农”的特点,卫所驻军在驻扎地就地屯田戍守,以屯田所得解决军队的生存所需,因此,驻扎地自然条件的好坏,是影响卫所设置,以及选择驻地首要考虑的一大因素。广南府偏处云南东南一隅,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自宋元以来长期为侬氏土司所控制,境内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卫所驻军大多是从内地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难以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卫所驻军在此长期戍守。

《太宗实录》载“复设越州、平夷、广南三卫,而以广南瘴疠之地,命置于云南城中。”可见,促使广南卫自广南府迁出的一大因素是广南府境内恶劣的自然条件。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六月,在巡抚云南都御使陈金给兵部的奏文中,提及到广南卫改驻云南府一事,广南府境内恶劣的自然条件从中也可见一斑:

巡抚云南都御使陈金奏:云南广南府设一卫五所,官军保障沿途驿站、哨堡,接送其后官军,苦于瘴疠,奏调回城,遂至城郭空虚,头目、通把目、老百姓逞毒肆害,流官不敢赴任,侨寓临安,印信掌于土舍侬士英,官吏寄住,不相管慑,恐因循岁久,则所属富州之地,且见并于交南,不复为中国有矣。今云南左等卫并曲靖、越州、陆凉、宜良等卫所,每岁轮调官军一千人,守备临安,防御交人,但临安距交趾犹远,广南距交趾百里而近,宜令改守广南,每卫各推指挥一员管领,使该府官吏藉之随进。至于城垣、楼铺倾圮废坏,则先委官修督工修筑。仍追侬仕英所掌印信给流官掌管,待一二年,人心略安,事体渐定,但存一半于彼轮守,甚富州原额税粮则如例征收,以为官吏俸给并官军口粮,本府及维摩州、阿迷州所属诸驿,具委官修理,并追给马匹、马夫接递。又维摩州乃入广南道路,虽属广西,莫能制御,今宜改属广南,若当盛夏瘴疠盛行,则令暂回临安。侬士英自今改过自新,听受约束,则令报送承袭总兵官沐昆、巡按监察御使何琛,亦以为言事下兵部。

从奏文中可以看出,“苦于瘴疠,奏调回城”是促使广南卫自广南府迁出的一大因素,陈金的提议上报兵部后,得到了兵部的复奏“请在令镇、巡等官专委

①《太宗实录》卷二十三。②《孝宗实录》卷二百。9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兵备,守训等官亲至其地,覆勘审处,如经久利便,即依所议,次第举行。”在兵部的复奏中,对于是否在广南府重新设立卫所,也是以“如经久利便”为前提的。

2.明朝在广南府统治的薄弱

广南府长期以来,由侬氏土司长期控制,侬氏土司归附后,明朝也仍然难以进行直接管理。加之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导致流官不敢赴任,即使赴任后也不能长期在广南府履职。《明史•土司传》中就有“(广南府)道险多瘴,知府不至其地,印以临安指挥一人署之。指挥出,印封一室,入取,必有瘟疠死亡”的记载,这些情况使得明廷对广南府的统治十分薄弱。即使到了明代中后期,明廷对广南府的统治仍十分薄弱。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九月,由于广南府知府廖铉擅离职守,至临安(今建水)躲避瘴疠,还引起了一起土官之间藏匿、争夺印信的事件。

巡抚云南都御使王懋中奏:广南府知府廖铉避瘴疠于临安,以府印令故土官同知侬仕英子添寿护之。添寿死,家奴跛朋窃之,并经历司印以逃归于其族叔侬仕祥,于是通把李福等以仕英亲弟仕獬例得袭职,请追印与之。仕祥遂献地于泗城土官岑接,与之连婚,欲构兵以灭仕獬之族。未几,仕祥死,其子琳遂以府印送之接,而经历司印仍为琳弟琼所匿。臣等方调兵积饷以为攻计,琼始出印归于通判周宪。会承差李志聪道经泗城,接诇问我兵虚实,志聪晓谕之,接惧,遂以印付志聪归。

由于不适应当地气候,广南府的流官知府每到一定的时节都会外出暂避,广南府知府廖铉外出躲避瘴疠时,将印信交由土司保管,后来印信被盗,引发了一起土官之间互相藏匿、争夺印信的斗争,几经周折后,事件方得以平息。对此,兵部经商议后决定:“铉擅离府治以启祸端,该道守巡失于抚处,俱宜治罪。诏从之。铉已去任,守巡官已遇赦,皆勿究。”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明朝的流官不能长期在当地履职,不得不倚重土司进行统治,而明廷出于对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的考虑,才会对知府廖铉免予追究。明朝对广南府统治薄弱,更加削弱了广南卫继续驻扎在广南府境内的意义。

3.侬氏土司臣服

①(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十三,《云南土司一》,第8076页。②《武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九。10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广南卫设立之初,迅速平息了与侬氏土司的冲突,侬贞佑被遣送京师问罪。此后侬氏土司臣服于明朝,接受了明朝的统治,在整个明代,侬氏土司曾多次出动武装跟随明军出征,并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明廷的封赏。作为广南府境内最具实力的一家土司,侬氏土司的臣服,也更加淡化了广南卫“镇戍地方”的作用和意义。

4.安南局势动荡,对边境的威胁降低

“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广南地控南交。边防尤宜亟讲。”且“广南距交趾百里而近”,广南府辖境与安南(今越南北部地区)相连,是滇东南地区的边防重地。但明朝洪武年间至永乐初年这段时期,正值越南陈朝与胡朝的交替时期,越南陈朝由于外戚专权,朝政日衰,于1400年被胡朝取代。胡朝建立后,为稳定人心,改善社会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但因措施不当,改革不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反而导致胡氏政权大失人心,社会状况更进一步恶化。到1406年10月,胡朝与明廷矛盾激化,明朝出兵讨伐胡朝,在内外交迫的情况下,胡朝灭亡。此后,明军曾一度占领了安南,于1407年-1427年二十年间,将安南纳入明朝版籍,在安南设立州府,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统治。

明初的安南,政局动荡不安,已经不能构成对边境地区的有效威胁,更加削弱了广南卫继续驻扎于广南府境内的军事防御价值。

四、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一)改驻后广南卫的主要军事活动

永乐元年,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充实了明朝在云南中枢地区的军事力量,先后参与的军事活动主要有三次:一是于永乐年间驻防安南,二是于正统七年抽调力量充实永平军民指挥使司,三是正统十四年参与了滇西重镇腾冲的守备。据(正德)《云南志》的记载,“谢氏,孙彬妻。彬,吴人,广南卫军,永乐初挈谢成戍交趾清化卫,生子敬,彬卒,谢守节。久之,有诏复安南国,撤戍。”③谢氏为广南卫军士孙彬的妻子,永乐初年,孙彬广南卫的官军调驻安南,戍守清化卫,谢氏随孙彬一起到了安南,并于戍守期间生下一个儿子孙敬,孙彬在戍守期间死

①佚名:《广南府志》连载整理九,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第3期,第十六卷。②陈继章、兰强、徐方宇:《越南概况》,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页。③《云南史料丛刊》第六卷,第295页。11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于安南。安南复国后,原属广南卫的官军又奉调撤回其原驻地。孙敬想和一些江南同乡从海道返回原籍老家,被其母亲谢氏制止,最终孙敬和谢氏徒步返回了广南卫原驻地,谢氏从此守节,其事迹被载入(正德)《云南志》中。这段史料表明了广南卫的驻军曾驻防安南。

正统七年(1442年),明廷依镇南将军沐昂的建议,设云南永平军民指挥使司,并调广南卫官军加以充实。“正统七年三月乙亥,设云南永平军民指挥使司,以广南卫官军实之。”在此过程中,明廷原本计划在永平设卫,将广南卫官军全数调拨至永平,但这个计划遭到了云南按察使赖巽的反对,赖巽指出“永平地狭田少,原有二所守御,累年缺食。若又将广南全卫男女六万余口调去设卫,实难全活。”最终,赖巽的建议得到采纳,“上命不必立卫,惟将广南卫精壮官军委官管领,前去轮番操备,家口不动;或别于附近卫所摘发官军,轮流哨守。”明廷没有将广南卫全数调至永平,而是从广南卫驻军中挑选精壮军士到永平轮流戍守。从中也可看出,自然条件的好坏是影响卫所设置的一个重要因素,所选择的驻地必须能够满足驻军的生存所需。

到正统年间,明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向滇西一带发展,广南卫驻军在明朝加强滇西地区防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参与了滇西重镇腾冲的守备。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侯琎“奉命选广南卫官军操备腾冲,已得精锐士卒二千,分为二班,请于金齿、大理二卫各选六百人益之,亦分为二班,共三千二百人,四分屯田,六分守城,与腾冲土汉旗军相兼屯守,俱隶守备都指挥李升提督。”正统十四年时,此时明王朝征讨麓川的战争仍未结束,明朝加强了滇西重镇腾冲的守备,广南卫官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明军守备腾冲的重要力量。

(二)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的影响

广南卫驻地的改变,对广南府和云南府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加强了明廷在云南府的机动力量,有利于明廷应对云南境内外出现的突发事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对云南的统治。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直接参与了明朝在云南境内外开展的一系列军事活动:驻防安南、

①《英宗实录》卷九十。②《英宗实录》卷九十四。③《英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三。12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充实永平军民指挥使司,参与了对滇西重镇腾冲的守备。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朝在云南的统治做出了贡献。

其次,广南卫从广南府迁出后,使明朝对广南府的统治更加薄弱。广南卫从广南府迁出后,导致广南府境内的军事力量空虚,明朝对广南府的统治失去了军事保障,不得不倚重地方土官来进行统治。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六月,在巡抚云南都御使陈金给兵部的奏文中,对广南卫迁出广南府后造成的影响有比较详尽的叙述:“云南广南府设一卫五所,官军保障沿途驿站、哨堡接送,其后官军苦于瘴疠,奏调回城,遂至城郭空虚,头目、通把目、老百姓逞毒肆害,流官不敢赴任,侨寓临安,印信掌于土舍侬仕英,官吏寄住,不相管慑,恐因循岁久,则所属富州之地,且见并于交南,不复为中国有矣。”广南卫迁出后,广南府失去了“镇戍地方”的军事力量,出现了守备空虚的情况,明廷委任的流官失去了军事保障,以至“流官不敢赴任,侨寓临安,印信掌于土舍侬仕英,官吏寄住,不相管慑”。陈金在奏文中还表达了随着对广南府统治的日益薄弱,而“恐天长日久,则所属富州之地,且见并于交南,不复为中国有矣”的担忧。

再次,广南卫改驻后,广南府失去了制约地方土官的军事力量,明廷对于广南府境内土官之间的纷争,无法进行快速有效的调节和制衡。在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九月,由于广南府知府擅离职守,至临安躲避瘴疠,而引起的土官之间藏匿、争夺流官印信的事件中,几经周折之后,事件才得以解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甚至还有因侬氏土司兄弟相争,而勾结交趾侵犯国境、屠戮百姓的事件发生,万历四十八年二月巡按云南潘浚奏:“侬酋兄弟相戕,各勾交夷长驱广南,举兵攻杀。临元参将白元洁职专防交,乃拥兵观望,不行征剿,且驭兵无律,纵容总哨残暴广南,相应查参革职。”兵部的处理结果仅仅是:“将元洁革任回卫,永不叙用,仍移文云南、广西府、按、镇、道严禁交夷,不许越境,残扰内地,如或故违,听两省会议勘处。”由于失去了军事力量的制约,导致了明廷对于广南府境内土官之间的纷争,无法进行快速有效的调节和制衡。

最后,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后,广南卫驻军及家眷成为明代昆明地区汉族移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卫所驻军是明代昆明地区早期汉族移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广南卫迁入云南府后,其军士和家眷,与原驻于云南府的其它五个卫,成为明代进入昆明地区的早期军事移民。至正统年间,依云南按察使赖巽所言:“广南全卫男

①《神宗实录》卷五百九十二。13①

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女六万余口”,广南卫驻军及家眷总人数已发展到了六万余人。

结语

广南卫的设立,及后来改驻云南府,不是一个孤立、偶然的事件,与明初云南的内外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明廷为适应统治需要,而对云南的军事防卫格局进行调整的结果。广南卫从设立,直至改驻以后,对巩固明廷对云南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广南、昆明二地也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14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参考文献

[1](明)刘文征.古永继校点,王云、尢中审订.(天启)滇志[M].云南教育出

版社1991年12月版.

[2](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M].四库全书本.[3](清)张廷玉等.明史[M].中华书局1974年版.

[4](清)倪蜕.李埏点校.滇云历年传[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清)王崧.(道光)云南志钞[M].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研究所1995年版.[6](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明实录[M].上海书店影印.1982年

版.

[7]龚萌.明清云南土司通纂[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7月版.

[8]陈继章、兰强、徐方宇.越南概况[M].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2010年版.[9]王文成辑校,江燕等点校.《滇系》云南经济史料辑校[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年10月版.

[10]周钟岳、赵式铭等编纂,李春龙、李珏等点校.新纂云南通志[M].云南人民

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11]龚萌.中国土司制度[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版.[12]尤中.云南民族史[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3]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4]陈庆江.明代云南政区治所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5]黄懿陆.云南三七与《金瓶梅》作者之争[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3月8日第三版.

[16]李和.古代云南文山地区与越南关系论述[J].文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7]李和.古代文山地区的设治——文山沿革史述论[J].文山学院学报.2011年

第5期.

[18]乔飞.明代移民与昆明城市的发展[J].史学月刊.2006年第12期.

[19]佚名.《广南府志》连载整理九[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

期.

15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20]谢国先.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16明初广南卫改驻云南府始末探析致谢

时光匆匆,不觉间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即将开始人生中的又一个新起点,展望未来,不禁充满了期待。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段润秀老师的悉心指导,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段老师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也深深地感染着我,在此,谨向段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在四年求学生涯中,曾对我予以无私教导和帮助的老师们、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和祝福!谢谢你们!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