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特点及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必须拥有垄断优势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而在此之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并没有所谓的垄断优势,但是他们依然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且投资同时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发展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使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一步得以完善。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历程 发展特点 经济效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并不断加速,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达4000多亿元,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56亿美元。 L.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很高,是最高吸引力的地区。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 , 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表明,中国国际资本流人开始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并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天花板始转向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二、对外直接投资概念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资本转移。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不借助金融工具,由投资人直接将资金转移交付给被投资对象使用的投资,如持有子公司或联营公司股份等。它与对外投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为购买国家及其他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包括:期货与期权、信托、保险),或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向其他企业(如联营企业、子公司等)注入资金而发生的投资。

2、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不借助金融工具,由投资人直接将资金转移交付给被投资对象使用的投资,如持有子公司或联营公司股份等。3、对外投资包含直接投资(对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借助金融工具)。

三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中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符合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所划分的四个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人均GNP低于400美元。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中国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本阶段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对外投资主要以政府行为为主。

第二阶段(1992-2004年):人均GNP在400到1500美元之间。这是对外直接投资

的迅速发展阶段。但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发展不稳定,存在大起大落的特征,主要是因为此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深化改革中,企业的综合实力较弱。

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人均GNP在2000到4750美元之间。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稳定、持续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实力有较大提高,一大批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最近10年来,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国际投资界异军突起,吸引了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大的希望寄托于中国的投资和贸易上。未来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呈现以下五大趋势。

第一,区域分布方面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但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布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中国的对外贸易当中大部分贸易面向发达国家,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当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份额。

虽然去年由于欧债危机我们对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截至去年,我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流量仍然占到80%左右。预计在未来10年里面,发达国家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中所占的比例将出现较大提高。

第二,在产业分布方面的趋势。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不管是存量还是流量,在产业分布方面,主要是商贸服务业等。资源开发行业相当突出,但是只占第三位。

未来10年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将出现明显上升,特别是在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当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将有明显提升。这主要还是由于发达国家市场准入条件的改变而造成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在主要的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中国直接投资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占的比重非常低,这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动机严重不符。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先进制造业部门的市场准入壁垒高,阻止了中国对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部门的直接投资。预计在未来10年里,由于发达国家接受现实,市场准入壁垒降低,将出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上升趋势。资源行业,从绝对投资额来说,还会维持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所占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

第三,中国直接投资在部分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将日益突出。这10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华贸易和中国的直接投资。

在未来10年里,中国投资会对更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中国投资带动它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和方式将有所改变。如果说原来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靠中国投资带动走出停滞,主要是在资源开发方面的投资;接下来10年,靠中国投资拉动而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国家,将主要靠中国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来带动。这样的国家,预计有的在东南亚,有的在拉美,主要由于它们的资源禀赋和地缘因素。

第四,海外资产风险对国内冲击凸显,有可能出现海外资产危机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动荡。不要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和东道国都是双赢的,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造了一条新的金融危机传染渠道。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到一定程度,某些中国企业

如果资产遭受风险,足以在国内金融市场引起很大的震荡。中国资本流动方向变动也逐渐成为某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是由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周期不同步引起的。

第五,中国将更加积极参与制定和运用国际投资规则。这10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实践当中感触最深的问题可望在国际投资规则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比如说蚕食式征用风险、金融危机时反危机措下的外资企业待遇、国企投资等。在这个过程中,将出现多个打国际投资官司胜诉的中国企业。今年以来,中国企业,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企业,已经表现出了比以前更强烈的维权欲望。

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特点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从年流出量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6.3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688.1亿美元,25年间增加了109.2倍,在经历了初期的“艰难起步阶段”(1982~1991),中期的“调整震荡阶段”(1992~2004)之后,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于2005年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10年中国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海外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流量)高达688.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1.7%,已经连续九年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速为49.9%。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余额已经达到3172.1亿美元,居世界第17位。

从相对发展规模来看,即相对于流入FDI规模情况来看,表现出了一个类似于“U”型的变化趋势。在第一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数量非常小,正因为这一时期对外直

接投资的流入数量也较小,因而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数量与流入数量之比就比较高,历年该值均保持在0.2到0.4之间;但到了1992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流入FDI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FDI流入规模,此期间FDI流出与FDI流入的比率大幅度下降,除了1992年和2001年,流出流入FDI比值均低于0.1;而在第三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流出FDI相对增长速度较快,流入FDI规模相对减缓,二者比值有了较大提升,到了2010年该值达到了0.75。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趋于广泛化、合理化,由最初的集中在地理相邻、制度相近的区域(国家),逐步向跨区域、跨文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从总体水平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80%以上投资存量主要集中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之下,欧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极小,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存量仅占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10%左右,但是随着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迅速增长以及质量的不断提升,这种现象有所改观,尤其是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趋于合理分布的对外投资模式初步形成:2010年,中国在世界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对外投资覆盖率已高达72.7%。

从投资的行业构成情况看,投资流向逐步从低端技术部门向高端技术、附加值部门转移。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分布在金融、批发和零售、商务服务、采矿、制造和交通运输六大行业,这些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到2801.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数的88.3%。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数额最多,达到302.8亿美元,占44%;其次是金融业为86.3亿美元,占12.5%;再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为67.3亿美元,占9.8%,采矿业为57.1亿美元,占8.3%;交通运输业56.6亿美元,占8.2%;在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中,同比增速最快的是制造业,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占对外直投总量的6.8%。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中国以海外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提高。

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打过,就业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一件大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对外投资创造的各种效应来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下面我们从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两方面来探讨它的经济效应。

1、 经济增长效应

(1) 生产要素配置效应。生产要素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我国生产要素结构比例严重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于是,必须通过国际交换,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此,对外直接投资发挥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好地利用国外自然资源。中国式一个自然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耕地和水、石油天然气、森林等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稀缺资源,现在已经大比例地进口。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进口,因为它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资源开发,与那些资源丰富但缺少开发能力的国家合并,以保证我国重要资源供给的长期安全性。2、更好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综合技术实力还是比较低的,人均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通过到海外收购或兼并有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通过已有的核心技术,顾客资源和品牌优势,我们可以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竞争优势,从而缩短时间,降低风险,迅速获取经济效益。3、获取更多国外资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地拓展了利用国外资本的渠道,因为它不仅增加了我国的外汇收入,而且从东道国或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到大量资金,从而优化资本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2)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抓住对外开放的契机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这些生产能力,将使这些资产继续发挥作用,促进国内结构调整,减轻国内企业困境。2.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一国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发展水平,而高新技术则是其集中体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到国外市场与对手一起竞争将加速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国外企业的技术扩散也为我们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3) 就业效应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对外投资则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它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刺激效应,二是置换效应。前者是指对外直接投资导致国内就业增加,后者则是指国内就业被国外替代造成就业减少,它主要通过增长出口来刺激就业,它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它的作用机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跨国经营特别是对外投资办厂首先会带来资本品的出口,从而带动国内企业的出口,这必然会给国内就业产出拉动作用。第二,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国际化竞争力增强,加深了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扩大了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拉动对母公司产品的出口,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第三,伴随对外投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将为我国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就其置换效应而言,目前在我国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对外投资对就业置换效应的强弱与母国对外投资的动因有密切关系,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带动出口和更好的利用国外资源,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合理再加上我国本身所具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在长期内不会改变,这就决定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舍近求远,而会充分利用这个比较优势,所以为我国就业的置换效应很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