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语文 课例名称:《桂花雨》
执教教师:明溪县实验小学 吴美群 指导老师: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黄雪珍 课 型:略读课文 年 级:五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本组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自己最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再写摇桂花,最后写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古诗三首》《梅花魂》两课,体会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怀念和赞美故乡的感情,了解表达感情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桂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运用在前两篇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体会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自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的思乡情,领悟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1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五、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查找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资料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幸福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交流资料
随机出示:琦君生活照,桂花图片。作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顺序。 (3)读后汇报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体会快乐。
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自读课文,划出语句。 2、细读自悟,感悟乡情。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小琦君的神态、动作等。 ②创设情境,想象摇花乐。
此时你就是小琦君,闭上眼睛尽情地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吧! ③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④创设情境,学生个性化朗读。
(2)“我喜欢的是桂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
2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自主交流: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区别与前一句中两个“ 浸”字的异同点。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①欣赏“杭州一处小山”桂花课件。 ②个别读,分组读。想象“香飘十里”情景。 (6)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感悟乡情。 ①体会“可是”一词的运用。
②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杭州的桂花再香,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为什么母亲会这样说呢?请说说你的理由和看法。同桌一起再读课文,讨论讨论。
③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悟母亲和作者的思乡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走进内心,升华情感。
①出示作者《烟愁》中的语句,体会思乡情。 ②出示琦君回故乡的图片,感受思乡情。 3、课堂练习:
请任选一题,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展示。 (1)背几句(首)古今乡愁诗词给大家听。 (2)唱一两句思乡的歌给大家听。 (3)写一句或两句诗表达思乡之情。 4、课外延伸(任选一题)
抄一抄: 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写一写:回忆童年往事,仿照课文写一篇小习作。
读一读:《朝花夕拾》——鲁迅 《繁星·春水》 ——冰心
板书设计
3
爱桂花 7* 桂 花 雨 摇桂花 思乡情
赏桂花
课后反思:
1、把握教材,提高能力,实现迁移。
《桂花雨》是略读课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文字浅显,语言朴实,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不难,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我抓住导读中“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细读悟情,交流探讨,重点学习 “摇花乐”、含有“浸”的两个句子,感悟桂花的缤纷和摇花的快乐。以突破体会句子含义这个难点,进一步学习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总之,略读课文内容上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上,应学会放手,注重学法的指导,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书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迁移。 2、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升华情感。
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情境,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从而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在想象的同时也进行了口语的锻炼。例:教学桂花乐。这样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获得许多动态生成资源,对文本的理解有了升华。
3、深入文本,反复朗读,感悟乡情。
深入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感悟摇桂花的欢乐、桂花雨的缤纷、作者和母亲的思乡之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默读、自由读、扮演角色读、小组读、男生女生对比读、语感读、体验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在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感悟,对课文中作者对童年家乡的怀念也就理解得更深刻了。 课例点评:
一、谈话交流,走近作者。
4
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桂花,让学生走近作者。吴教师补充述说:“琦君常以故乡的景、事、人为写作素材,抒发思乡怀亲的感情。”直接指向文本主旨,让学生淡淡地感知到琦君心中的思乡情。
二、自读自悟,精读悟情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充分地自读课文,讨论交流,发表看法。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深入阅读,品读意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引导着学生想象感悟“摇桂花”,感受桂花之“香”,体验摇花之“乐”,感悟故乡情“浓”,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了思考,读出了体会。
三、总结升华,拓展阅读。
通过拓展阅读作者琦君《烟愁》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品读感受到作者是一个热爱家乡,故土情深的人。接着通过让学生“背几句古今乡愁诗词、唱一两句思乡的歌、写一两句表达思乡的诗句”进一步感受切切故乡情。最后,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推荐作品,使语文学习更具深度和广度。
总之,老师重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扎实地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教学实践之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