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2022-11-1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8月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Administration School and Shaanxi Economic Management School 第2O卷第3期 Aug.,2006 Vo1.20.N0.3 理论探 讨 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何晓梅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062) 摘 要:马克思主义人学实现了对人本主义的超越,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 史观的指导,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吸取传统人本主义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既 不是西方人本主义所理解的抽象的人,也不是中国传统以民为本中的民;以人为本也不能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本主 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关键词: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B84—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27X(2006)03_ 025—o3 The“People-centered’’Idea and Humanism HE Xiao-mei (Department ofPhilosopb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a)n Abstract:Marxist humanism has surpassed the tradiitonal humanism.It’8 a kind of humanism ref0珊ed and instructed by histori. cal materialism.Properly upholding the instruction of Marxism and combined wih our counttry’s current practice of socialist modernizing construction。the people—centered idea Wa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posiitve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al humanism.,I1le people in the people--centered Idea are neiher tthe abstract people understood by western humanism nor the masses in the Chinese tradiitonal idea “the masses-centered”.The people-centered idea can’t be understood as the individual—centered one as wel1.So there is both distinc. tion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eople-centered idea and humanism. Key words:humanism;Marxist humanism:the“people-centered”idea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 义;就人文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而 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言,我们称之为人道主义;而就其宇宙观和历史观的 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意蕴而言。则称之为人本主义。”[11 ̄5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发现。在现实生 人本主义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其久远的历史. 活中有不少人并未真正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甚至有意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曾提出 或无意将以人为本与字面上看似与之很接近的人本 “人是万物的尺度”。但是真正以哲学形态系统阐发的 主义相等同。那么。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之间是否有 人本主义思想还是在15、16世纪以来伴随资本主义 联系?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笔者从下面 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中开始形成的。非马克思主义的 一系列问题人手尝试澄清这一问题。以求更深刻地理 人本主义大体经历了以下几种形态:(1)文艺复兴时 解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期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这一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倡 、人本主义思想概说 导以人为本位,与中世纪的“神本主义”相对应,把人 对神的崇尚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在人与上帝、人与 人本主义是西文中humanism一词的汉译。hu— manism一词在不同场合还被译为人道主义、人文主 自然的关系中。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强调人最重要 义。人本主义是指一种强调人是世界的出发点和归宿 的是他的自然愿望和世俗享受。(2)启蒙运动时期理 的思想。把人当作世界的本真和最高的存在的主张。 性主义的人本主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用人道主义 同时,人本主义作为近代资产阶级哲学范畴。是一种 来反对封建统治和论证民主主义。他们认为。民主主 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观。就近代资产阶级“弘扬人文 义才是符合人性的,即人道主义的,而封建专制是违 科学。开展文艺复兴运动而言。我们特称它为人文主 反人性、人道主义的。他们用人本主义来反对封建统 收稿13期:2006—05—20 作者简介:何晓梅(1978一),女,陕西汉中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6年8月 第20卷第3期 Aug.,2006 何晓梅: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Vo1.20,No.3 治,倡导自由、平等、人权。(3)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上,它是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追求的是资产 的人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接过了人道主义论据,认 阶级的自由和权利.维护的是私有者的尊严和价值。 为资本主义制度中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这种制度 它在大写的‘人’字后面,隐藏的是渺小的资产者。”p] 8而现代非理性主义片面夸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全 也是违反人性、人道主义的,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符合 8人性、人道主义的。他们以道德原则来论证社会主义。 盘否定人的理性,本身就具有局限性。而真正实现对 (4)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费尔巴哈把人 人本主义的超越,形成对人科学认识的确是马克思主 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和哲学的研究对象.他从以自 义。 然为基础的人出发,“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 一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所实现的超越 种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4]5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 即理、情、义、爱。在批判宗教时认为,不是人创造上 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以及总结实践 帝,而是上帝创造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宗教 经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实现了人学思想的飞 的异化是人的本质异化的结果,主张建立一个充满理 跃。 性和爱的宗教。他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异 首先,他们揭示出人的具体性,克服了人本主义 们认为考察人类本身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应该 化和复归。(5)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面对资本 “抽象的人”的概念,从而与人本主义划清了界限。他 主义科技理性过度张扬而造成的人高度异化的事实, 从19世纪中叶起,以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为代表的 是“现实的人”,他们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 一些哲学家们就开始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挑战,他 实际活动的人” .而“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  们不满足于对普遍人性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一般颂 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扬,强调人是包括肉体、活动、意志、情感在内的完整 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的存在,但他们片面夸大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人的 同时他对现实的人做出了科学的规定:“这是一些现 理性被全盘否定,以致产生了悲观主义和消极主义。 积极意义,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对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巩固其历史地位, 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物质生活条件”。 这里马克思指出“现实的人”包含 无疑,人本主义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 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 着三个方面:“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物 起了重要作用,它内含的某些观点及其价值取向无疑 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人的活动”。正是这种由抽象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高扬的理性主义,空前地展示 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使他们找到了历史的发源地 出人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为人类 是物质生产劳动.从而最终创立了唯物史观。 战胜愚昧盲从,获得自由解放提供了哲学源泉。它高 举的人权、民主、平等大旗,尽情地宣泄了人的自主自 其次.他们从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社 会关系中考察人的自由和解放.取消了“个体”和“人 强精神、现实主义精神.为人类消灭特权专制、争取社 的本质”的形而上学的假定,从而决定性地超越了人 会解放,提供了政治法律学启示。它高呼的自由、博爱 本主义哲学。他们从人的感性活动、生产劳动去考察 口号,充分地体现了人的群体协作精神、追求和谐美 “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得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好的愿望,为人类消除混乱纷争,获得个性全面发展,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4]52的科学认识。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历史的、具体 共建美好家园,提供了道德伦理学依据。”121 但是,从整个人本主义思想的历史来看,他们对 的,现实的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人的活 人的理解都有错误或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人本 动的历史性的变化发展,人的特性、人的本质也是历史 人就“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 主义思想中.或者把人理解为脱离历史条件和社会关 性地变化发展的。这样,系的生物学个体,或者把人理解为一个“类”概念.从 中”。【 指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关系.个人实际 而把现实的人理解为脱离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 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而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 的一般”。如果说在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那里人还为 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问题就是现实的社 自然所制约,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在唯心主 会关系的问题。人的问题既不能从人本身,也不能从 义的人本主义那里,自然已经成为人的一部分,成为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解释和解决,而要从社会关系中 人的依存序列,因而,在世界观和历史观上,人都成为 去解决。在肯定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人有主 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的主体。总之.他们所理解的人 体能动性的同时,又强调历史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都是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抽象的人,其理论视角是静 的统一。也就是说,人的变革现实的活动是要遵循自 止的、片面的。从哲学理论逻辑的角度看。不变的人性 然及社会的发展规律的,从而为人的解放。人的全面 无法解释变动不拘的历史的动因。从政治实践的角度 发展指明了道路,实现了人学思想的变革。 看,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在理论上与现实是对立的。 “在理论上,它从抽象的人和人性出发。提倡尊重一切 在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人本主义超越的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对人本主义思想中合理方面的 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宣扬普遍的自由和平等.但在 继承。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6年8月 第2O卷第3期 何晓梅: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 Aug.,2006 Vo1.20,No.3 理 探 寸 论是早期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还是其后的剩余价 和,是具体的社会的人。个人不可能脱离人类的一定 值论,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充满了对人的地位、 社会共同体而孤立地以单个人的形态存在.而总是属 权力、价值、尊严的深切关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是 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每个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形式中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导致的非人化现象的深 从事一定的实践。并在由实践所建立的社会关系中形 那么,要关 刻揭露,展示了其理论中蕴含的极为深刻的人本主义 成自己的本质。人既然是在社会中生成的,使之更适合 思想。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包含人本主义,但“马 心人就必须从关注社会、实际地改造社会.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已不是原来的抽象人本主义。而 人的存在与发展着手。如果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 是经过马克思主义改造过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为个人,那么,人本主义便成了个人本位主义,即个人 中心主义或个人主义。一个社会中,人人都是中心,每 人本主义” ,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三、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治国执政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吸取传统人本主义中积极因素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 用。因此,它绝不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 主义的当代回声,而是对于当代国际走势和中国道路 的科学把握。是长期执政经验的理论升华。以人为本 在对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 突出的反思中。尤其是在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 观所付出代价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其一,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 定。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 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 就是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 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 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 起终极关怀。要关注入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 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 任。嗍正确理解以人为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中的人既不是西方人本主义所理 解的抽象的人.也不是中国传统“以民为本”中的民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指的是正在从事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全体 成员。这种人。在其现实性上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的总和。因此。他不同于西方人本主义所理解的抽象 的人。以人为本通俗地说,就是人民利益是我们考虑 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 靠人民。把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 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尺度和最高目标。也 就是说,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而中国传统儒家的 “以民为本”中的民只不过是统治者政治治理的对象。 是无个性的客体存在。因此。们也是不相同的。 (二)以人为本不能理解为以个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能把它理解为以个人为本,尤其不能 理解为以我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当然要落实到个 人,要落实到对每个人的关怀。但是,问题的核心是,在 马克思主义这里,这个目标不是通过直接从个人出发 来实现的。现实的人作为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一个人不但不关照他人和社会。而且按照自己需要要 求于社会,那就只能天下大乱了。 四、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本与人本 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在价值 观上.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在维护人的价值、尊严、自 由、权利方面具有一致性,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厚重 的现世感和强烈的反思批判性。而二者的区别则表现 在,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理论前提、理论基础截然 不同。人本主义的理论前提是抽象人性论的共同人 性。它所讲的人是超历史、超阶级的抽象的人。就“人” 论人。并将抽象人性论作为衡量和评价人的所有问 题,乃至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唯一尺度,它的理论基 础是历史唯心主义。而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历史 的人,是“现实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扬弃 了考察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视界,以生产力的发展状 况、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作为衡量人性、人的本 质的尺度,以及人的利益、需要、权利满足的基础,它 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 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 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积极的扬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以人为本作为当代中国新的 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人本主义有价 值的思想融人到以人为本中。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理念 能够承前启后,集中一切人学思想的精华,实现了人 学学说的一次历史性的整合。 参考文献: 【11许俊达.超越人本主义——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哲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Ooo. 【2】郑亿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J】.华 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1-45. 【3】陈先达文集【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41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北 京:人民出版社,1972. 【5]-5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5-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1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回答以人为本研究中 的几点疑问【J].中国高校研究,2004,(4):33—34. 【8】韩庆祥.解读“以人为本”【 .光明日报,2004-04—27. 【责任编辑:任山庆]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