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

2021-08-1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6期 2002年11月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ONGHUA TEACHERS’COlJ,EGE V01.23№6 Nov.2o02 试论英汊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 胡国强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 摘要:英汉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由于英语民族与汉民族在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及审美价值取向上的迥然 不同.造成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的诸多差异,本文对此予以了探讨. 关键词: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 中圈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02)06--0( ̄--03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份,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份。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 物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必然的差异。比如英语中的f0x和汉语的狐狸,指的 是同一种动物,人们对这种动物“狡猾”、“狡诈”的习性的认识也基本一致,它们所承载的语言文化 内涵往往相同。例如,英国人说“He is a fox”,中国人对此话的理解是“他这个人非常狡猾”,这样的 理解与其表达的原意一致。但是,英汉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 人文环境、文化渊源造成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具有明显的差异。“猫”在中国人观念意识中,象征 着“温顺”,而英语中“She is a cat”,并不是说“她很温顺”,而是说“她心地恶毒”。可见,在两种文化 中“猫”的文化内涵皆然不同。本文拟从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等方面对英汉动物词汇文 化内涵差异作一探讨。 一、文化渊源差异造成的不同 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渊源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宗教方面的不同。众所 周知,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神话则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构 成。中西方神话都有关于“龙”的描述。在西方的神话中,“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 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能够从嘴中喷火。在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被称为 “the great dl'agon”。因此,在基督教中dl'agon总是代表邪恶,是可憎恶的事物的象征。尤其到了中世 纪,dlagon更成了“罪恶”的象征。因此在英语中She is a real dt'agon,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应译成“她是凶狠的母夜叉,你最好离她远点。”“龙”在我国历史上被尊为民族的图腾,它象征着吉 祥、权势、高贵。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奇动物。在整个封建社会,历代帝 王被称为“真龙天子”。“龙”在中国人民心中是至高无上的,素以“龙”的传人“自称”,“龙”也成了中 华民族的象征。许多与“龙”有关的成语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生龙活虎”,“龙 腾虎跃”等都具有积极向上,吉祥美满的文化含义。也因此,人们在自已的名字中非常喜欢用“龙” 字,如“贺龙,成龙”等等。 “凤凰”,据Brewer’s Dicitonary ofPhrase and Fable,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奇异的鸟,在阿拉伯 沙漠上生存五六百年。它在临死前常为自己筑一个里面铺满香料的巢,唱完一支凄凉的挽歌后,用 ÷收稿日期:2002—0卜l8 作者简介:胡国强,女,1967年生.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 ・7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翅膀煽火,将自己烧为灰烬,然后从灰烬中又诞生一只新的phoenix。因此,在英语中phoenix有“再 生”,“复活”的意思。例如:Religion,like a phoenix,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hte war・(呆教 就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在战争的灰烬中复活了。)在中国的神话中,“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所以 有百鸟朝凤之说,人们相信凤凰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能给人间带来吉祥,并被引申为人的美德 的象征,从而被用来比喻有圣德的人。“凤毛鳞角”是指珍贵而不可多得的人或事物。“山窝里飞出 了金凤凰”的意思是指在偏僻的乡村出现了有特殊才干的人。 童话和寓言以浅显的故事向读者揭示深刻的道理,以启发教育人。童话、寓言中有许多关于动 物的故事,其中一部分动物词的寓意被人们广为采用。如:安徒生的丑小鸭的故事中的“‘Ugly duckling”就被转化为“小时难看长大后好看的人。”如:Liza Was the ugly ducklig nin her family until she grew up.(莉莎没有长大以前是她家里的丑小鸭)。英语成语“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毁掉摇钱树”)来自寓言故事“Golden Goose”。在这个故事中,有一只鹅每天产一个金蛋,其主人欲 一次得到全部金蛋,将鹅杀掉,结果一无所获。这个成语现在还广为运用,如:We咖not afford to stop tradig nwiht certain countris ejttst becau,se we disagree wih ttheir 0olitic that would be killing he goose thtat lays the golden eggs.(我们决不能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停止与某些国家做生意一因为那样将是杀 鸡取卵,自绝财源。) 另外,不同的宗教也对中西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正如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化所产生的 巨大影响,英语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圣经》对西方文化的作用不可低估。在英语动物成语中,有 不少是源于《圣经》故事的。如:“like a lamb to hte slaughter”意思是‘‘好象没有意识到某人会进入险 境或困境,”尤指“想不到一个人会致死”。A great number of this country’8 young men went offto war in the 1940’s like lambs to hte slaughter.(想不到在40年代这个国家这么多年轻人上前线打仗,结果送 了命)汉文化则主要受佛教影响,汉语中的一些动物的文化含义与佛教直接有关。在汉语中,“象” 是吉祥物,中国有不少地方以象命名,如浙江有象山,广西有象州、象鼻山,西藏有象河……“象”还 是地位的象征,如远古时贵妇穿的是象服,皇帝乘坐的是象车。“象”深受国人的尊宠,与佛教传说 不无联系。相传迦毗罗国的摩耶夫人梦白象受孕生下了后来的佛祖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因此佛祖 有白象转世为人之说;观世音菩萨在得道前去须弥山朝拜,途中白象两次救急,使菩萨脱险。在深 受佛教文化影响的中国,人们怎能不敬畏和尊崇白象呢!相反在英语中,white elephant(白象)比喻 大而无用的东西。累赘的事物。典故源于暹罗的一则民间故事。国王为了惩罚一位臣子,故意赐他 一头食量巨大但无实际用处的大白象。所以elephantine比喻笨拙,elephant task指累赘的活儿, elephant humor指蹩脚的幽默。 二、思维方式与审美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在各自的历史沿革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它使人们对客观世界感 知的角度有所不同,其认知结果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在不同民族的心里就 会引发不同的联想思维而产生不同的象征意义。 ’ “牛”这一动物的勤劳生活习性,因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相一致而受到赞美,从而赋予了它 “吃劳耐苦”,“任劳任怨”的文化内含。鲁迅先生曾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 句,体现了他甘为人民无怨无悔地工作的奉献精神。古英语中,“buffalo”则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从 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出发,他们把“bufflao”同恐吓,愚弄别人,令人讨厌的人联系起来。 汉语的“老黄牛”,英语则用“a ilwlig hornse”表示,因为在英语国家,作为一种役畜,马比牛更常用。 汉语赋予“马”的文化联想意义极为丰富, ̄,ql-q借指人,如:“千里马”指“人才”;“车水马龙’’指 人多车杂,连续不断,非常热闹;“老-SN途”中的“老马”指经验丰富的人。在汉民族文化中“马’’还 表了一种勇往直前,蓬勃向上,势不可挡的民族精神。如“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龙马精神”, ,,“一-S当先”等。英语中虽然也有用“horse.”借指人的用法,但其文化内涵却不同。例如:“ dark. 7R・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horse”(黑马,指意想不到的胜利者)。 再看一下“鼠”,汉语中与“鼠”相关的成语很多,有“鼠目寸光”,“鼠辈”,“抱头鼠窜”,“贼眉鼠 眼”,“胆小如鼠”等。可见“鼠”在中国人的文化语义中充当着不光彩的角色,是贬义的。英语中有 “as Doo as hurch mouse”(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其着眼点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同。汉语 形容一贫如洗时,其喻体不是“老鼠”,而是“叫花子” 、再如,英语中形容某人陷入难堪的窘境,用 “like a drowned rat”(像个落水老鼠),汉语则说:“像落汤鸡”。由此可见,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英 汉动物词文化含义的不同。 再如“孔雀”(peacock),在汉民族看来是美的化身,这是因为汉民族的审美视角落在孔雀开屏时 展示的斑澜色彩。在我国云南,傣族人跳孔雀舞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 大利的事。而英语民族对孔雀(peacock)的着眼点却在其好与人媲美的高傲性格中。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孔雀般高傲),“play the peacock”(炫耀自己,沾沾自喜,妄自尊大)。 “owl”(猫头鹰)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常栖息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身边。因此,在英语民族的 眼里,它是“聪明,机智”的象征。与此审美价值相联系,它被赋予了“精明、智慧”等文化内涵。如英 语成语“as wie ass an owl”其含义是“象猫头鹰一样聪明”。而汉民族的思维视角却落在它深夜发出 的凄厉的叫声上。缘于某些偶然性事件,汉民族把猫头鹰同“倒霉、厄运、不吉利”等审美价值相联 系,认为猫头鹰是一种不吉祥的鸟,因而有“猫头鹰进宅,好事不来”的说法。 “蝙蝠”(bat)在汉语中,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视为幸福的象征,中国民间有许多图案采 用蝙蝠以表达吉利。红蝙蝠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因为“红蝠”与“洪福”同音。而在西方的民间传说 中,蝙蝠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的黑暗联系在一起。从英语成语的一些常规意义的表达 中,可看出英语民族对 的价值定位。例如:“as blind s a abat,crazy s aa at.”意思是像蝙蝠一样有 b眼无珠,像蝙蝠一样疯。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是由各自不同的文化渊源、 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文化因素所决定的。正是这两种民族文化的不同,制约着英汉 动物词汇的内涵不同。从这个意义来讲,只有深入了解英汉文化的不同特点,才能透彻地理解英汉 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并最终实现两种语言的等值翻译,为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建立起一座沟 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版, [2]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3]周淑清.动物词与修辞格[J],现代外语,1994(4). [4] ̄tt-学增,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文章) Exploration of n1e Cultural Connotation DistiIlctiI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l麟e Animal Words HU Guo-q ̄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Tonghua Teachers College,Tonghua,Jilin134002)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animal words in be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nge,but the English nat n and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origin,way of hitnking and the orientation of aesthetic value,which eallses the many diference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cwolds. Key words animal words,cultural connotationdifference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