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俞志慧《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3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Yantai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r.,2006 V01.23 No.1 第23卷第1期 读俞志慧《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 邵炳军,孙文芳 (上海大学中国学术研究中心,上海200436)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后继者们 依据其哲学观与美学观对文学现象以及自然、社会和精神 现象所作的阐说。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儒家文学 思想早已不是原生形态了,组成儒家文学思想的一系列重 要命题存在着基于不同理论体系的多种解读。俞志慧教 授《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北京三 联书店,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九辑,2005年3月出版)是 若干解读之一。该书在还原思维指引下,以先秦时代儒家 培养君子儒的目标为切入点,对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进行重 新建构,读后发现该书新见迭出,严密细致,受益匪浅。今 就读书所感,略论一二。 所谓“还原思维”,是指“在人类寻根、探源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把事物放回到其所在的整 体系统与原初状态进行考察,以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把握”。 (曹苇舫《论还原思维》,《人文杂志)2oo5年第1期)以孔 子诗学思想为代表的儒家诗学观,是其哲学思想的自然延 伸,对其原初状态的描述不可避免地需要考察其历史、思 想文化背景。该书选择了一个特别的视角,即“回到孔盂 等提出这些命题的思想背景中”(见该书《导言》,下同), 从孔子作为教育者的身份来考量其诗学观点,根据孔子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的训导,“从 其培养君子儒的良苦用心中”去审视诸多命题,“以重建 各种命题得以成立的观念世界,使之各安其位”。在这种 思维指引之下,归纳出自己的合乎历史逻辑的阐释:孔门 所需要培养的“君子儒”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 君子,在他们身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服务、自身人格 的完成与制度建设,都应该是统一的。正因为如此,先秦 儒家的诗学思想具有了特殊的性质:如孔门言语科所指的 言语主要是宗法、政治社会中的应用性话语,而孔门言语 教学的特定目标指向则由“修辞立其诚”的个人修养目标 和“国家邑里、万民刑政”的社会政治目标两部分组成,而 这又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目标是一致的。如在言 与默的选择上,君子言辞要慎,但圣人有弘道之责,故在其 求道、体道、弘道的过程中不能不言。如雅言。作者认为它 是近于礼乐文明的周文化的成果,孔子用雅言培养弟子, 也是让弟子们能更好地继承文明成果,推动文化的发展和 文明的传播,这就将孔子雅言的意义很好地彰显了出来。 作者指出,所有这些儒家基本文学命题的背后,都可以发 现先秦儒家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作为君子儒的身份认同感。 全书以先秦儒家的一系列文学命题为材料,建立起了先秦 儒家一整套文学理论体系,而这样的体系也更容易抓住先 秦文论和先秦儒家思想的精神特质。 回归历史、探求本义,是该书的目标之一。通过考索 史料,描述中国古代文论命题所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 文论命题自身的本原内涵,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古代文 论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合理的现代阐释,积极引导中国 古代文论研究的趋势和走向,无疑也是该书作者的良苦用 心。虽然俞先生该书中所作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工作,但 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毕竟“告别以西方文学观对中国文 艺学史进行评价的模式,是对中国文艺理论进行有效批评 的首要环节”(吴炫《中国若干文学观局限分析》,《文艺研 究》,2o05年第1期)。 新材料的整理和运用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书中特设 一编讨论上博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通过对孔子 诗论特点的讨论,明确了这一份出土文献在中国诗学史中 的地位,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作者在该书前半部中提出的一 系列观点。如《孔子诗论》中孔子的论诗实例和方法,可 与《左传》、《国语》等先秦文献中的记载互相印证,即古人 赋诗往往是在特定的政治、外交、军事等场合,赋诗者藉诗 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诗文本传达的意义不一定密合无间, 这也正是作者在该书前半部中反复阐明的观点。同时,作 者对《孔子诗论》的笺校,对于理解孔子的精辟论述以及 与传本《诗经》对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堪称同类整理 工作中成绩卓著者。 袁济喜先生在《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精神特质》一文中 提出:“对中国古代文论这门学科与学问的界定,也应当随 着今日学术的交叉与互动而有所发展,既要从传统的文献 学与个案研究出发,也要重视从文化和精神的层面去加以 解释和研究,以使中国古代文论在阐释与研究中生生不 息,这本身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根本原因。”(《求是 学刊》,2004年第6期)《君子儒与诗教》一书正是从对孔 子培养君子儒的良苦用心的分析中揭示出先秦儒家文学 思想的精神特质,又通过对新发现文献材料的笺校中证实 自己的观点。由此看来,俞先生的这部著作汇入了推动中 国古代文论向现代发展的努力之中,而且也可以想见,这 份努力将不断进行下去。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