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线电缆过程检验规范全套[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文件编号:LSL/JZ-JB-CJ-01 ************ 过 程 检 验 规 范 实施日期:2006..5起 共 6页 第 1 页 1.适用性 本规范适用于产品加工过程中,工序生产工人自检与过程检验员专检之用.本规范明确了各工序检验项目、检验频次与检验方法,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 2.工序检验规定 2.1中拉连退工序 检验标准等内容见表1 表 1 序号 1 2 3 4 检验项目 拉丝后单线表观 直径偏差 排线 制造票签 检 验 标 准 无氧化变色、油污 在±1%标称直径范围内,如Φ2.52,可允许在2.49~2.55mm 整齐,无倒伏乱线,下车端须穿在盘边孔内 应黏贴在线盘边上,注明规格,及加工人 检验方法 目检 用外径千分尺量取 目检 目检 检验频次 随检,100% 首检,100% 100% 100% 注意事项 1自检不合格:挂牌注明自检不合格,待处理 2.专检发现不合格,挂“停”牌,填写处置单,按不合格品流程 2.2绞线(束丝)工序 检验标准见表2 表2 序号 1 2 3 4 检验项目 单线根数 绞线外径或型线的高度 绞线节距 截面 检 验 标 准 根数应符合工艺规定,如7根,19根,61根等 按绞线工艺文件规定 量取3个以上节距,平均值应符合工艺卡片 用称重法:截面=重量 / 取样段长度×导体比重 审 核 检验方法 目检 游标卡尺,每米量取3个数,计算平均值 用卷尺量取 目检 检验频次 首检,随检 每根下车线 首检 扇形线芯时首检 编 制 注意事项 1.尤其是注意断线造成缺根 2.制造卡应填写规格、长度、加工人. 3.对绞线后拉出头子即称重,以测定其截面 批 准 1

*********** 过 程 检 验 规 范 实施日期: 共 6 页 2006.5起 第 2 页 2.3三层共挤工序 检验标准见表3 表 3 序号 1 检验项目 表观 检 验 标 准 三层绝缘挤出后表观应光滑无突出颗粒或 毛糙 按工艺卡片规定范围数值 检验方法 目检 用游标卡尺在收线前连续量取3次,不得小于工艺外径 检验频次 每盘 首检+每盘加工中不少于 1次 注意事项 1.绝缘厚度平均值不得小于标称值,其中最小值不得小于标称值的90%,必要时做投影确定. 2.专检发现不合格,挂“停”牌,填写处置单,按不合格品流程 2 绝缘外径 3 4 5 绝缘厚度 内外屏蔽层 排线 按工艺卡片规定值 必须连续,厚度达到工艺规定范围 排线整齐,车端固定 用游标卡尺在圆周方每盘下车端1向量取6点取平均值 次 用游标卡尺 目检 每盘下车端1次 100%

2

**************** 过 程 检 验 规 范 实施日期: 共 6页 2006.5起 第 3 页 2.4铜带屏蔽工序 检验标准见表4 表 4 序号 1 2 3 检验项目 表观 铜带重叠率 排线 外层无纺布(只用于单芯电缆)绕包质量 检 验 标 准 绕包后铜带平整无壳起,不露出外屏蔽 最小重叠率不小于10% 整齐,下车端固定好 检验方法 目检 检验频次 每盘 注意事项 1.特殊情况下,铜带宽度允许与工艺卡片不一致,但重叠率要求不变 2.第3项适用于单芯交联电缆. 3.发现不合格,挂“停”牌,填写反馈单或评审单,按不合格品流程操作 用游标卡尺量取重叠部首检及下车份尺寸,再除以铜带宽度 端每盘1次 目检 用游标卡尺量取重叠部份尺寸,再除以无纺布宽度 每盘 4 最小重叠率不小于10% 每盘1次 2.5钢带铠装工序 检验标准见表5 表 5 序号 1 2 检验项目 表观 外层钢带间隙率 检 验 标 准 钢带绕包平整 不大于50% 检验方法 目检 用游标卡尺量取间隙部份宽度,再除以钢带宽度 用卡尺量取厚度和宽度 检验频次 随检 首检,随检 注意事项 1.特殊情况下,钢带宽度允许变动,但间隙率要求不变. 2.钢带宽度只允许改窄,不得放宽!且厚度必须保持不变. 3 钢带规格 按工艺卡片规定 首检 3

************* 过 程 检 验 规 范 实施日期: 共 6页 2006.5起 第4页 2.6挤塑工序(绝缘及护套) 检验标准见表6 表 6 序号 1 检验项目 表观 检 验 标 准 表观光滑连续,色泽一致.无破洞,隆起颗粒 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厚度,且最薄点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0.1mm 单芯电缆的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厚度,且最薄点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0%-0.2mm;而多芯电缆只要求最薄点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0%-0.2mm即可 排线整齐,无压线.下车端线头已固定好 厂名、型号、电压级缺一不可,印字清楚与实物一致 检验方法 目检 绝缘厚度应在取样圆周方向连续用卡尺量取6点计算平均值和获取最薄点 应在取样圆周方向连续用卡尺量取6点(同上) 目检 目检 检验频次 每盘 注意事项 1.为防止加工的二头厚、中间薄,可在加工出线后直接用游标卡尺量取绝缘或护首检及下车套外径减去加工挤出前外端每盘1次.径再除以2来粗略判定其中途可用游厚度合格与否;. 标卡尺量取2.当厚度在标准边缘时,必外径来推定. 要时可以投影仪来精确测定其厚度. 3.发现不合格,挂“停”牌,每盘1次 填写反馈单或处置单,按不合格品流程操作 随检 2 绝缘厚度 3 护套厚度 4 5 2.7成缆工序 检验标准见表7. 排线 印字

4

***************** 过 程 检 验 规 范 实施日期: 共 6页 检验方法 目检 目检 检验频次 每盘 首检. 每盘下车线 100% 随检 每盘 2006.5起 第 5页 注意事项 成缆工序检验标准 表 7 序号 1 2 3 4 5 检验项目 表观 线芯排列 包带重叠率 排线 圆整度 检 验 标 准 排线整齐,包带完整、缆芯无损伤 顺时钟方向,各绝缘色排列应符合工艺规定 最小重叠率10% 排线整齐,无压线.下车端头子已固定好 用不圆度考量 用游标卡尺量取重叠部份尺寸,再除以包带宽度 目检 (最大外径-最小外径) ÷最大外径≦15% 可用简易万用表连接线芯导台二端,万用表指针应偏转 1特殊情况下,包带宽度允许变动,但包带重叠率保持不低于10% 2发现不合格,挂“停”牌,填写处置单,按不合格品流程 3.A级阻燃电缆需绕包阻燃带 6 小截面导体连续性 6mm2及以下导体应连续导通,不断线 每盘 2.8铜丝编织工序 检验标准见表8 表 8 序号 1 2 3 4 5 6 检验项目 表观 编织丝规格 每锭编织丝根数 排线 导体连续性 内外导体接触检查 检 验 标 准 编织丝无洞疤,漏编 按工艺卡片规定 按工艺卡片规定 排线整齐, 无线芯倒伏压线 应连续导通不断 导体应与屏蔽不通 检验方法 目检 在并丝处用外径千分尺直接量取 目检,直接点数 目检 同上(成缆) 用绝缘电阻表或摇表分别连导体及屏蔽铜丝,判定有否短路或绝缘电阻很低 检验频次 每盘 随检 每盘下车线 100% 每盘 每盘 每盘 注意事项 4.发现不合格,挂“停”牌,填写反馈单,按不合格品流程 5

***************** 过 程 检 验 规 范 实施日期: 共 6页 2006.5起 第 6页 2.10分支电缆压模工序 检验标准见表12 表 12 序号 1 2 3 检验项目 主、分支规格与任务要求 压合后表观 压合后厂名 检验标准 逐根核对 光滑无毛边,接缝紧密,无凹凸不平 清晰 3.通用检验规定 3.1标志性检查 对于任何产品的标志,即护套印字或喷码,以下是必须清晰的 :(1)厂名;(2)型号;(3)电压级,同时必须与电缆实物一致。 3.2流程卡(制造卡)检查 流程卡必须与产品实物的型号、规格、电压级完全一致. 3.3下车产品需防止电缆盘之间或因行车吊钩碰撞造成电缆损伤; 3.4发生不合法品时,过程检验员应做好以下4件事: ,① 督促生产人员将此产品隔离; ② 在流程卡上写上不合法项目及检验员本人盖章; ③挂上”停”牌 ④ 书写”不合格品处置单”交加工人签 交到质保部; 3.5对于可返工泛修的不合格品,书写”“返工泛修单”有关项目交责任人返修.在返工泛修完成后(或返修时),第二次重复检验,以判定是否已合格; 若已合格,在原流程卡上写上“返工泛修已合格”,同时盖章,并将“返工泛修单”交质保部. 以上流程必须按文件:NY-QT-13“关于生产过程中质量信息流操作规定”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方法 目检 目检 目检 检验频次 逐根 逐根 逐根 注意事项 1. 压合后的表观是该工序中间检验的重点 2. 规格不能有错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