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自然生态环境教育教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幼儿园自然生态环境教育教案

教案名称:自然生态环境教育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的概念,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帮助幼儿发现和感知周围的自然环境,培养其观察和发现生态环境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习环境保护知识,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4. 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1. 自然环境的概念

2. 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观察和发现生态环境的能力

4. 环境保护的知识

5. 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步骤:

1. 自然环境的概念讲解(10分钟)

引导幼儿思考,询问幼儿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有哪些,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各种环境分类,然后进行概念讲解。

2. 自然生态环境的讲解(10分钟)

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的概念,并讲解自然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义。

3. 观察和发现生态环境的能力提升(20分钟)

根据教学要求,带领幼儿去校园内的花园进行观察和发现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植物,并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利用语言和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4. 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2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以及自己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培养起好习惯。

5. 爱护环境习惯的培养(20分钟)

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的环境行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事例,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爱护环境的好处,进一步形成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习惯。

6. 总结(10分钟)

通过复盘活动,引导幼儿深刻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 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态环境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习环境保护知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1. 如何通过活动形式,引导幼儿深入探究自然生态环境的概念和意义。

2. 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发现实践,提升其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观察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引发幼儿兴趣。

3. 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直观、体验式的认知方式。

教学工具:

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

2. 环境保护知识教材。

3. 植物、昆虫等生物模型。

教学评价:

1. 按照幼儿的个性差异,对实践活动和发现实践进行反思评估。

2. 对幼儿环保意识和习惯进行管理和整理,结合课外实践活动进行落实。

教学后记:

自然生态环境教育是幼儿最基础的环境教育,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从早期就开始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意义,培养环保意识与习惯,同时也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行动力,从而为长久的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