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水平岩层受力特点,地下水渗入,隧道纵向和环向裂纹的发展,以及摩尔库伦理论来分析该隧道塌方。由于塌方前连续的降雨,地下水补给,水平岩层软弱夹层粘结减弱,受力急剧变化,产生纵向裂纹,同时由于纵向裂纹产生,拱顶沉降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基础沉降,造成各种环向裂纹,尤其在钢拱架边上环向裂纹,从现场的实际情况看,隧道塌方时从局部到整体的失稳过程,刚支撑屈曲失稳。由于纵横向裂纹以及围岩自承力下降,隧道初期支护被破坏,在连续降雨后发生大规模坍塌。
在地球陆地表面大约3/4的面积是沉积岩,这些绝大多数是在海洋和湖泊中形成。原始产状大部分是水平的。各岩层之间存在节理和软弱结构面,它们对隧道围岩具有切割作用,因此很大程度上面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地下水也是隧道工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可通过对岩石溶蚀、软化以及与岩石、岩体构造共同作用等方式,改变围岩原有结构和形态,降低围岩强度和承载力。本文以万源石塘隧道为工程实例,分析地下水对水平岩层隧道影响。
工程实例
城万快速公路通道石塘隧道位于四川盆地,全长2730m(K60+785~K623+515),其水平岩层倾角较缓,具软硬相间,软硬岩层性质差异大,层间结合差,泥岩强度低且遇到水极易软化。区内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来源单一,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
显著。2012年12月7日晚上十点半,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石塘隧道K62+075处拱顶部位出现坍塌,拱顶坍塌延伸范围约为K62+075~K62+085,塌方量大约1000m3,拱顶坍塌深度不明,宽10m左右;此次坍塌致使K62+070~K62+075之间的拱架严重变形,初期支护严重破坏;K62+070~ K62+075初期支护混凝土崩裂剥落和掉块的现象较多。对于该隧道塌方,本文结合水平岩层特点以及地下水和裂纹等理论来分析其塌方原因。
1、 地下水破坏节理和软弱结构面
由于该隧道属于水平岩层,层与层之间存在软弱夹层,其对上下岩层具有粘合作用。由于塌方期间连续下雨,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给。由于地下水的侵入,软弱夹层开始软化,上下岩层之间的结合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软弱夹层软化,层与层之间如同产生一条裂纹。由于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孔隙水压力增大,等同于在裂缝上下表面施加了一个均布荷载,其受力见图1。从断裂与损伤力学上来分析,该裂缝受力属于型裂纹,型裂纹属于张开型裂纹,其裂纹强度因子为,它是一个度量裂纹端部应力强弱程度的一个参量且有(a 为裂纹长度),型裂纹扩展的判据为,其中为材料断裂韧性,由材料及其尺寸决定。由上述分析知道,地下水不断深入夹层,造成裂缝长度a加大,a加大就促使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也增大,导致裂纹扩展,由于这两方面原因,裂纹不断加大,相邻裂缝贯通,造成结果是多层粘结一起的岩层成为分离的各层。其形式如图2,在水平围岩隧道中,水平力很小,主要为竖向荷载,两种形式的受力简图如
下图3,从图中知道,A和B形式下,B中应力明显大于A中,在B中岩层容易断裂,进而使受力岩层减少,对于剩下的岩层受力进一步不利。其断裂图如图4。由于岩层断裂,岩层整体性受到破坏,岩层自承能力减小,施加在初期支护拱顶上面的竖向荷载也随之增加,拱顶变形增大,拱顶下沉也增大。随着拱顶压力的增大,拱顶初期支护下表面拉应力增大,拱顶混凝土开始出现剥落现象,钢筋开始裸露。初期支护产生间断的纵向裂纹。裂纹产生之后,地下水侵入裂纹,由于水对钢筋混凝土存在腐蚀作用,因此地下水的渗入一定程度影响初期支护的受力。同时,地下水顺着裂缝渗入隧道,从拱顶滴落在隧道里面。另一方面,拱顶初期支护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拱顶下表面为拉应力,水平岩层的侧向压力小,因此纵向裂纹属于张开型裂纹,在拉应力的作用下,裂纹不断扩展。之前间断的裂纹贯通。最终在两个相邻钢拱架之间的拱顶形成一条纵向裂纹,其形式。由于相邻拱架之间的初期支护在拱顶出现整条纵向裂纹,初期支护在拱顶不在闭合,整体受力形式被破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下沉进一步加大,尤其当裂纹左右两侧压力不均匀时候,造成左右两边初期支护变形不协调,对初期支护不利。在拱顶下沉的同时,拱顶上腹断裂的松散堆积体与完整岩层之间存在空隙,同时由于堆积体的重力以及初级支护抗压能力下降,空隙不断向两侧发展,与两侧围岩开始脱离,其力学机理,形同型裂纹的发展。空隙的形成,很大程度决定了隧道坍塌的部位及其轮廓线。由于裂隙存在,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不在密贴,支护与围岩
的联合作用消失,支护变形加大,拱顶裂纹宽度也加大,极易失稳破坏。
2、环向裂纹的产生、发展以及钢拱架的失稳。
○1拱顶在荷载压力下,纵向裂纹沿轴向扩展时,不可无限制的发展,当裂纹扩展到钢拱架时候,由于钢架的刚度,纵向裂纹不在扩展,即裂纹跨不过钢拱架。但是由于拱架在拱顶部位未开裂断裂,仍然是闭合拱结构,而刚度很大,但是初期支护拱顶出现裂纹,在相同的竖向压力作用下,由于拱架和初期支护混凝土变形的不协调,竖向变形不统一,钢拱架和初期支护混凝土之间存在剪切力,这一现象在钢拱架与纵向裂纹交界处尤为明显,就可能产生环向裂纹,由于竖向变形的不统一,即存在竖向剪切力,则裂纹形式如同型裂纹,型裂纹同型裂纹一样,裂纹端部应力强度因子 ,随着a加大,应力强度因子也加大,裂纹扩展到大部分拱圈,如果拱架两侧均存在很大纵向裂纹,则拱架两侧均出现环向裂纹,拱架和初期支护混凝土开始脱离,联合受力作用减小。
○2由于初期支护存在,根据达西定律,初期支护犹如一条流线,地下水在隧道初期支护拱脚和仰拱部位聚集,另外,由于拱顶裂纹,地下水渗入隧道内部,在隧道底部聚集。导致隧道基地围岩承载力不足,引起拱脚沉陷或初期支护沉降,由于沉降发生,纵向各拱圈沉降不一致,进而存在剪切力,造成剪切裂纹,其力学机理如上○1。造成结果是隧道侵限以及相邻拱圈不能共同受力,整体性被破坏。
总结:根据前面分析水平岩层受力特点,地下水渗入,隧道纵向和环向裂纹的发展,以及摩尔库伦理论来分析该隧道塌方。由于塌方前连续的降雨,地下水补给,水平岩层软弱夹层粘结减弱,受力急剧变化,产生纵向裂纹,同时由于纵向裂纹产生,拱顶沉降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基础沉降,造成各种环向裂纹,尤其在钢拱架边上环向裂纹,从现场的实际情况看,隧道塌方时从局部到整体的失稳过程,刚支撑屈曲失稳。由于纵横向裂纹以及围岩自承力下降,隧道初期支护被破坏,在连续降雨后发生大规模坍塌。
参考文献
[1]谭仁辉,王成,隧道工程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2]姚仰平,土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徐起超,工程断裂力学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