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五章 酸碱反应(1)

2024-06-2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5 酸碱反应(1)

5.1酸碱的解离理论和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解离理论

阿仑尼乌斯解离理论的基本要点:

1.酸碱的定义:在水中能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能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2.酸碱反应:实质上就是H+和OH-化合生成H2O的反应,即中和反应;

3.酸碱的强度:强度由其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决定,分为强、中强、弱三类。

酸碱电离理论从物质的组成上揭示了酸碱的本质,提高了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并且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定量地描述了溶液的酸碱性,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至今仍然普遍应用。

经典的酸碱理论具有局限性: 不能解释下列现象:

(1)把酸碱的概念局限在水溶液中,无法解释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有的反应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并不电离,但表现出酸碱性(这种中和反应中并不存在H+和OH-的结合);

(2)把碱限制为氢氧化物。氨水呈碱性,但实际存在为NH3·H2O,而不是NH4OH; (3)酸碱理论认为酸和碱是绝对不同的物质,而实际上存在有两性物质,如:Zn(OH)2;

在酸性溶液中碱式电离:Zn(OH)2 = Zn2+ + 2OH-

在碱性溶液中酸式电离:Zn(OH)2 + 2H2O= 2H+ + Zn(OH)42-

二、酸碱质子理论 1、质子论酸碱的定义

酸:任何能释放出质子(H+)的物质(包括分子和离子);称为质子酸。 碱: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包括分子和离子);称为质子碱。 即酸是质子给体,碱是质子受体。 HA = H+ + A- 酸= H+ + 碱 如:

HCl = H+ + Cl- H2CO3 = H+ + HCO3- H2O = H+ + OH- NH4+ = H+ + NH3

HAc = H+ + Ac- HCO3- = H+ + CO32- H3O+ = H+ + H2O

[Cu(H2O)4]2+ = H+ + [Cu(H2O)3(OH)]+

酸和碱既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带电离子。有些物质如HS-、HPO42-、H2O等,在一定条件下,既有给出质子的能力又有结合质子的能力,称它们为两性物质。

1

2、酸碱共轭关系

HA 共轭酸

=H+ +

A- 共轭碱

上述反应式称为酸碱半反应。从酸碱半反应方程式中可以看出,酸给出质子以后,余下的部分肯定有结合质子的能力,所以余下的部分一定是碱;而碱结合质子以后又会变成相应的酸。酸与碱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酸碱的共轭关系,彼此称为共轭酸、共轭碱。

酸与对应的碱称为共轭酸碱对,HA-A-相互依存,同时存在。 (1)酸比它的共轭碱多一个质子;

(2)共轭酸的酸性越强,给出质子的能力也越强,则其共轭碱接受质子的能力就弱,碱性也就越弱;反之亦然。

3、酸碱反应的实质和反应方向

上述共轭酸碱对的半反应,只表明了共轭酸和共轭碱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种半反应不能独立存在,即酸不可能自动地给出质子,碱也不可能无中生有地结合质子。也就是说,酸必须在另一种碱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给出质子而表现出它的酸性,同样,碱也只有在另一种酸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结合质子而表现出它的碱性,例如:

(1) HNO3 + H2O → H3O+ + NO3- 酸(1) 碱(2) 酸(2) 碱(1) (2) HAc + H2O == H3O+ + Ac- 酸(1) 碱(2) 酸(2) 碱(1) (3) H3O+ + OH- → H2O + H2O

酸(1) 碱(2) 酸(2) 碱(1)

(4) HAc + NH3 → NH4+ + Ac- 酸(1) 碱(2) 酸(2) 碱(1) (5) NH4+ + H2O == H3O+ + NH3 酸(1) 碱(2) 酸(2) 碱(1)

(6) H2O + NH3 == NH4+ + OH- 酸(1) 碱(2) 酸(2) 碱(1) (7) H2O + Ac- == HAc + OH- 酸(1) 碱(2) 酸(2) 碱(1)

可见,上面的每个反应都是由两个共轭酸碱对的半反应构成,其中水在反应(1)、(2)、(5)中起了碱的作用,结合了质子变成了它的共轭酸H3O+,而在反应(6)、(7)中起了酸的作用,给出了质子变成了OH-。所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是通过物质与H2O的质子传递而表现出来的。

从电离理论观点出发,上述反应中的(1)、(2)、(6)是酸碱的电离反应;(3)是酸碱的中和反应;(5)、(7)是盐类的水解反应。但用质子理论的观点来看,这些反应都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所以都叫酸碱反应。在这里盐的概念已经不存在,盐的离子在质子理论中叫做离子酸或离子碱。如NH4Cl中NH4+是离子酸,Cl-是离子碱;纯碱Na2CO3中CO32-是离子碱,水合Na+是离子酸。可见,质子理论大大地扩大了酸碱的范围,简化了讨论问题的方法。

HCl + NH3 → NH4+ + Cl- 强酸 强碱 弱酸 弱碱

2

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的传递过程,质子从酸传递给碱 酸碱反应的反应方向:强 + 强 → 弱 + 弱

酸性越强,越易释放出质子;碱性越强,越易结合质子,反应生成较弱酸性及较弱碱性的物质。

如:HAc + OH- = Ac-+ H2O

HAc:弱酸 OH-:强碱 Ac-:弱碱 H2O:更弱酸

OH-碱性比Ac-强,HAc酸性比H2O强,∴反应向右进行。

4、局限性

只限于质子的给予和接受,对于无质子参加的酸碱反应不能解释。如:SO3、BF3等酸性物质。

5.2水溶液中酸或碱的解离平衡(p63) 一、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1、水的离子积

实验表明,纯水也有微弱的导电性 H2O + H2O H3O+ + OH- 可简化为:H2O H+ + OH- K = [H+][OH-]/[H2O]

∵H2O的电离极弱,电离掉的水分子数与总的水分子数相比微不足道,故水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合并入平衡常数。

∴[H+][OH-] = K[H2O] = Kw;K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下,[H+][OH-]即Kw为一常数。

25℃纯水中,1L纯水中,只有10-7mol水分子电离,即:[H+] = 10-7mol/L = [OH-] ∴Kw= [H+][OH-] = 10-14

由于水的离解是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Kw值增大。通常在室温条件下都用Kw=1.0×10-14做近似处理。

对纯水或在纯水中加入酸、碱或其它物质(浓度较稀)都适用。 在纯水中加入酸,[H+]↑,[OH-]↓,

在纯水中加入碱,[OH-]↑,[H+]↓,而[H+][OH-] = Kw不变。见p64页例1。

2、溶液的pH值 ①什么叫pH值?

pH = -lg[H+];pOH = -lg[OH ]

25℃时,pH + pOH = pKw =14(25℃) [H+] ≤ 1mol/L,[OH-] ≤ 1mol/L时: [H+] = [OH-]时,中性,[H+] = 10-7,pH = 7 [H+] ﹥ [OH-]时,酸性,[H+]﹥10-7,pH﹤7

3

[H+] ﹤ [OH-]时,碱性,[H+]﹤10-7,pH﹥ 7 ②pH值的计算

[H+] = m×10-nmol/L,pH = -lg(m×10-n)= n - lgm [OH-] = m×10-nmol/L, pOH = -lg(m×10-n)= n - lgm pH = 14-pOH = 14 - n + lgm

例:已知[H+] = 5.6×10-5mol/L,则pH = 5 - lg5.6 = 4.25

已知pH = 0.25,则[H+] = 10-0.25 = 0.562mol/L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p65) 1、解离常数

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HAc = H+ + Ac-

解离常数:Ka= [H+][Ac-] / [HAc](电离平衡)

Ka意义:表示弱酸的电离能力的强弱。Ka越大,酸性越强。 ∵Ka= [H+][Ac-] / [HAc]

又[H+] = [A-] ;[HA] ≈ C酸

∴c(H)Kac酸(5-10)

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 BOH = B+ + OH-

电离常数:Kb= [B+][OH ] / [BOH]

同样,Kb越大,碱性越强(p66例)。同量:c(OH)Kbc碱

Ka、Kb与其它平衡常数一样,与浓度无关,而与T有关。表5-1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表(p66)

2、解离度(α)

(相当于转化率)

HAc = H+ + Ac-

C始 C 0 0 C变 -Cα +Cα +Cα C平衡 C-Cα Cα Cα

Ka= [H+][Ac-]/[HAc] = Cα×Cα/(C-Cα)= Cα2/1-α

当电解质很弱时,电离度很小,(C/Ka≥400),可以认为1-α≈1 (此时误差≤2%) 则:Ka = Cα2;

4

Ka(C/Ka≥400时) c稀释溶液:C↓,而Ka与浓度无关,则α↑ 又[H]cKa,Ka不变,C↓,则[H+]↓

∴稀释溶液,α↑,不能认为[H+]↑,而应是↓。 同样对于一元弱碱:

Kb(C/Kb≥400) c[OH]cKb

3、解离常数的应用

例4:(1)25℃,0.1mol/LHAc,求H+、Ac-离子浓度,αHAc(已知:Ka= 1.76×10-5)(p67)

方法1:c(H+) =c(Ac-)=Kac酸=1.33×10-3 mol/L αHAc = (1.33×10-3/0.1)×100% = 1.33% 方法2:∵C/ Ka﹥400;

Ka1.76105==1.33%;c(H+) =c(Ac-)=c酸×αHac=1.33×10-3 mol/L c0.1(2)将此溶液稀释至0.01mol/L,求H+离子浓度,αHac。 c(H+) =c(Ac-)=Kac酸=4.2×10-4 mol/L αHAc = (4.2×10-4/0.01)×100% = 4.2% 即:稀释溶液,α↑,[H+]↓

三、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1、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

H2S H+ + HS- K1= [H+][HS-]/[H2S] = 5.7×10-8(1) HS- H+ + S2- K2= [H+][S2-]/[HS-] = 1.2×10-15(2) 一般K1﹥﹥K2﹥﹥K3

原因:①负电荷HS-中再电离出阳离子H+较难;②H+同离子效应

如果多元弱酸的K1﹥﹥K2﹥﹥K3,求算其[H+]时,可将其作为一元弱酸处理。(例5,p70)

5

2、多重平衡原则

一个体系中同时存在几个平衡,在各个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相应物质的浓度要同时满足几个平衡。

如上总反应为:H2S = 2H+ + S2-,即=(1)+(2),则 K=K1×K2=[H+][HS-]/[H2S]×[H+][S2-]/[HS-]=[H+]2[S2-]/[H2S]=6.8×10-23

∴在相同条件下,如有两个反应方程式相加得第三个方程式,则第三个方程式的平衡常数为前两个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之积。

例6,p70。

作业:5.5、5.6(p79)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