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Sep.,2016Vol.19,No.18
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代岑颖
(长江师范学院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摘 要]武陵山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部,旅游资源丰富。但人们在开发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因此,需重视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本文分析了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武陵山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89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132-020 前 言
武陵山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中部,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总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总人口为2 300多万人。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穷地区。与此同时,武陵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种群多样、喀斯特地貌奇特。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景点开发逐渐成熟,综合收入逐年提高。但是,这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旅游,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在武陵山区几乎是空白。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是可持续发展。当前,在开发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的同时,由于当地政府、旅游景区、社区居民追求规模效应、高投资、高回报,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势必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环境,譬如:湖南张家界建世界最高观光电梯引来争议。因此,需重视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
1 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1.1 交通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市、区),所辖面积达11万多平方千米,但目前,武陵山片区的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有的区县未通高速公路;诸多市州和县市区尚未通高铁,近一半县市区还没有打破铁路零记录;偏远地区山高路陡,公路路基条件差,且很多区县公路养护不到位。通路、通水、通电与通网络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山高路远,水利设施薄弱、电力设施老化、通讯设施落后,未能构建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阻碍了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1.2 区域协作力度不足
武陵山区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穷[收稿日期]2016-08-02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资助项目(WLYF2016006)。
地区,与此同时,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湖南省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收录世界遗产名录,湖北神龙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旅游胜地。但各省市、各区县政府各自为政,开发旅游资源时,未将各自民族文化、自然资源等特色突出,同质化严重。旅游资源重复开发,旅游合作不成体系,缺乏竞争力、吸引力,势必造成生态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审美疲劳,譬如:重庆市丰都县的雪玉洞和重庆市武隆县的芙蓉洞两者皆因喀斯特地貌形成,洞内景观差异性弱,特色不明显,丰都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未将丰都的鬼城文化同雪玉洞相互结合开发,发挥自然与人文优势,形成自有优势。只有通过区域旅游协作,才能合理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优势互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统一发展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1.3 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
武陵山区由于受历史、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高山、丘陵、森林居多,自然环境恶劣,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加之该地区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经济发展缓慢,造成贫困问题尤为严重。很多省市区县的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没有合理规划铁路、公路的修建,不恰当地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造成了伤害,经济发展取得了短期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应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实现武陵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2 促进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2.1 加强交通及服务设施体系建设
武陵山片区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要想富,先修路。加强交通建设,形成主干道网络,加强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是关键。由于道路、水利、电力、网络、住房与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投入时间长、投资资本大、投资见效慢。势必需要国家加大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拨付投入财政资金。中央、地方政府可改革投资体制,打破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行为,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法律、政策范围内允许进入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
132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6年9月第19卷第18期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Sep.,2016Vol.19,No.18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海外仓建设的必要性
吴建功,唐 斌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在沿线国家建立海外仓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建设海外仓,一方面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扩大贸易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配货送货的效率。现阶段中国企业把海外市场布局的重点都放在“一带一路”沿线,依托“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商业模式,整合线下资源,发挥平台优势,致力于开拓一条互联网时代的网上丝绸之路,辐射全球市场。[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仓;跨境电子商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90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133-02“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享、共建原则,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海外仓的建设有助于中国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1 海外仓是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为2.3万亿元,2013年,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被称为跨境电子商务元年,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交易额约为3.5万亿元。在2016年3月初,据海关总署透露2015年我国跨[收稿日期]2016-08-02
[基金项目]2016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6〕283号,序号740)。
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了4.9倍和16倍。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国际物流带来一定压力,海外订单量不断增加,物流方面,延误、爆仓等事件不断发生。根据FocalPrice的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客户对跨境电商最大的抱怨集中在物流方面,而物流周期长又是客户抱怨的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海外仓,卖家通过一般贸易、集装箱海运方式把商品运送到海外仓,当海外买家有需求时,可从网上下单,之后再由海外仓进行货物分拣、包装并通过当地物流配送直接送货给消费者,实现商品准确、及时地配送。因此,海外仓的建设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使退换货物处理流程更加高效便捷,而且还能提高单件商品的利润率,稳定商品供应链以增加销量,扩大销售品类,并实现销售“本地化”,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跨境电商持续健康的发展。
此外,海外仓有助于我国跨境电商的产品创新、外贸的品牌化发
体系,同时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铁路、公路枢纽,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在修路、修桥、修房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民风民俗,走生态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2 分区定向发展,扩大区域合作
各省市政府应打破固有的行政体制,整合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将其视为一个有机的、综合的整体,分时间、分步骤、分选择、分区域开发旅游资源。共享旅游资源,分区定向发展,扩大区域合作,改善行政区隔障碍严重、为争夺客源恶性竞争的局面,形成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武陵山区长远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可由各地政府出面,成立武陵山区生态旅游发展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定期讨论制定发展规划,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同仁分享经验、扬长避短、集思广益,实现整个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业的共同发展。2.3 设立生态旅游经济特区,给予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区武隆县委书记何平认为设立旅游经济特区是促进地区发展的大战略。设立旅游经济特区,已经有了海南等地作为成功的典范。因此,在武陵山区设立生态旅游经济特区,
将极大地促进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生态旅游投资大、见效慢,建立生态旅游经济特区,旨在让政府给予财政支持,为经济特区的建设提供专项补助,同时给予税收优惠、允许开设免税商店,在金融、土地规划等方面均能提供政策扶持,使武陵山区创立旅游品牌,建立旅游龙头,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知名度,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青觉,孔晗.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2]郑长德.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J].西
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3]李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2012.
[4]赵志友,冯城城,周家婷,等.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九
寨沟景区为例[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1).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 13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