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探索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探索

文章论述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要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积极保障改善民生,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政治基础;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工作基础等对策建议。

标签: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建设农村社会的现实课题。

一、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新变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对象更加多元。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村社会管理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拓宽。农村社会结构分化,出现许多新的经济成分和新的社会阶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性越来越频繁,农村面临的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复杂,大大增加了农村社会管理的难度。农民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要求建立畅通表达利益诉求机制的愿望日趋强烈。在这样的形势下,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2、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农村总体现状来看, 经济、社会发展都还比较落后, 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社会文明等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只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才能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和创新与农村社会管理,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被打破,社会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农村已成为社会管理最

薄弱的环节。如何适应这一发展新趋势,构建新的社区管理架构,有效化解矛盾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同时,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属于农村社会管理范畴。因此,必须建立、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村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和谐。

4、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适应农村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的转型不仅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变化,而且包含着利益的调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伴随这一过程,农村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分化加速,社会流动加快,社会冲突加剧,社会整合力下降。转型时期社会的变化和变革加剧了农村社会矛盾,引发了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嬗变,传统的农村社会观念和体制被突破,农村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只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才能有效缓解和解决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农村社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社会管理理念落后,社会管理职能弱化

随着农村乡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组织的不断扩大,农村乡镇一些社区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的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且“行政化”色彩较浓,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套做法、那套理念来管人、管事、管物,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均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社会管理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总的来看,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但较低的收入水平又限制、压抑了他们的需求,这种落差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失落和不满情绪。

3、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缓慢,社会管理保障滞后

过去由于受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不仅拉大了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会管理。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城市的社会建设相比、与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需要相比,农村公共事业“短板”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民占有的教育、卫生、文化资源水平较低,农村低保、新农保标准不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4、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缺失,社会管理方式单一

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没有把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尚有差距,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