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活动:一粒小米种子
一、设计意图
学会分享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从小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体验分享后的快乐,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幼儿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部分中班幼儿会在游戏中出现独霸行为,为此常常难以和同伴友好交往,享受不到交往的快乐。针对类似情况,我班设计了社会活动《一粒小米种子》。故事《一粒小米种子》讲述了一只小鸡为了和小伙伴共同分享一粒小米,细心播种、耐心等待,收获后终于将小米分给大家吃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认识到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学会如何分享。本次活动中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是一篇对小朋友们进行分享教育的好教材。
二、活动目标
1.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谦让、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爱的温馨与美好。
三、活动准备
1.故事《一粒小米种子》图片、幼儿与同伴分享或愉快玩耍的照片。
2.幼儿提前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图书)。
3.新增玩具(比幼儿人数少)。
4.轻柔的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初步感受:
幼儿分享交流最喜欢的玩具和图书,了解幼儿关于分享的真实感受。
(二)情境导入,讲述故事:
1.播放幼儿争夺玩具的视频,提问:如果你喜欢的东西你的同伴也喜欢,你会怎么办呀?
2.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不拿到幼儿园、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给他玩一下……小鸡连克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来听故事,看看小鸡连克是怎么做的?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理解分享的行为和意义。
(1)小鸡连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种子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他为什么这么做?
(3)连克的同伴吃到小米时心情是怎样的?小鸡连克的心情又是怎么样?
3.教师小结:小鸡连克有好东西时总是愿意与同伴分享,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别人分着吃,有好玩的东西和别人一起玩,有好书能轮流看。分享让同伴快乐,也能让自己也很快乐。
(三)行为对比,分享快乐:
1.教师依次出示小伙伴相互分享的图片(PPT),幼儿讲述自己的分享经历,感知分享的意义。
2.你和好朋友分享过什么?分享后,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教师总结:原来分享让小朋友感到心情愉快,小朋友相互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四)游戏延伸,增强意识:
1.教师出示新增玩具,讲解玩法,提问:新玩具不够怎样办?启发幼儿能够互相分享玩具,体验分享的快乐,探索不同的合作玩法。
2.播放音乐,幼儿游戏,体验分享的意义与快乐。
3.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吗?怎样解决的?
4.教师小结: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图书,就会有更多小朋友能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了。分享不仅能使小朋友得到更多的玩具和图书,而且能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分享快乐。小朋友在之后活动区活动时要注意互相谦让,和同伴分享着使用活动区材料。在分享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爱惜别人的东西,玩完了及时归还。
附:故事
一粒小米种子
有一天,小鸡连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种子。连克平时非常大方,朋友们也很多,从来不一个人吃东西,有东西总是分给朋友们一起吃。他瞧瞧找到的这粒小米种子,不由的犹豫起来:种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人吃怎么办?鸡妈妈知道了,就告诉他说,你把这粒小米种子种在地里秋天再来吧。秋天到了连克来到埋下小米种子的地方。只见长长的一株小米成熟了,结的小米谷粒真多啊。他赶快把谷粒收下来。连克把丰收的消息告诉朋友们,请大家到他家里来做客。朋友们看着桌子上摆着金灿灿的谷粒,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