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
三合中心学校 唐颖
【学情分析】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标】1、掌握《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学习香菱虚心好学、苦学乐学的求学精神。
【教学重点】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1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欣赏歌曲《枉凝眉》)
听着这首凄美婉转的歌曲,打开我们的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走近红楼女子。
二、了解《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学生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教师大屏幕出示有关内容介绍,学生集体朗读。
三、品析香菱人物形象
(过渡语)红楼女子个个美的让人心醉,今天让我们走进《香菱学诗》。首先我们来分享大家阅读《香菱学诗》后的初步感受。
学生畅谈读后感受。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只是从面上来了解一个人物,这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能走进《香菱学诗》?走进香菱的内心世界。有个人给我们很好的提示,那就是曹雪芹。他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写道(出示大屏幕):列为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
2
深有趣味。————《红楼梦》第一回。阅读他的红楼梦要“细按”。从很细的地方解读文章,或一个情节,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这样才能深得其中的趣味。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解读这篇文章。
依次提问:
1、香菱说她是为了什么而学诗的?(要求找出文中的话作为依据)
学生找出香菱的原话,概括“抱着玩玩的态度”来学诗。
2、香菱学诗真的只是玩玩吗?
学生找出描写香菱学诗的细节,引导学生领会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精神品质。(注意朗读指导和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例: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苦)
②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呆)
③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疯)
④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
3
删的,你错了韵了。”(魔)
⑤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痴)
3、香菱自己觉得学诗苦吗?
学生品读香菱的 “笑”“笑吟吟”“兴兴头头”,领会香菱学诗是“乐在其中”。
4、香菱学诗,苦学,乐学,而且非常注意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把香菱学诗的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学生概括讨论,明确:读诗——悟诗——论诗——写诗
四、感悟
师:经过了一番“细按”之后,我们在座的同学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什么了吗?
学生畅谈感悟。
五、介绍香菱的身世和悲惨命运
(过渡语)从“香菱学诗”中我们有这么多的体会和感悟,我们要感谢香菱,我们也衷心的希望这位美丽、聪慧、善良、纯真的女子过上幸福的日子。但实际上香菱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对香菱的判词。从这几句词中,你看出香菱的命运了吗?
4
(大屏幕)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朗读)
(大屏幕)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出身乡宦之家。三岁被拐 ,十一二岁卖于冯渊。后被薛蟠抢至潘府为侍妾,改名香菱(谐音相怜)。最后被薛蟠正妻夏金桂改名秋菱(谐音求怜),百般折磨,终至干血之症,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师:香菱一生中唯一快乐的日子大约只有薛蟠外出经商的那一年,她得以住在大观园中,和姑娘们相处的日子。
曹雪芹的密友脂砚斋也对“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有过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春)探(春),容貌不让凤(王熙凤)秦(可卿),端雅不让(李)纨(宝)钗,风流不让(湘)云黛(玉),贤惠不让袭(人)平(儿)。”但就是这样一位大观园中时时含笑的女子,命运又是如此的悲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个美丽动人而又凄凉的妇女形象,充分反映作者反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这不能不是我们读者感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红楼梦》插曲“叹香菱”。
六、课时小结(大屏幕)
(在“叹香菱”歌曲声中)出示:香菱走了——香菱们走了——这些《红楼梦》中诗样的女子都走了——都以凄婉的方式走了——?(留给我们读者的又是怎样的思考呢?)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
5
2、从香菱学诗或黛玉教诗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悟或收获。要求不少于300字。
八、板书
香菱学诗
苦 志 玩 学 诗 乐
在
其
中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