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长治县第六中学 韩蒙刚
摘要: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从观念、教师的作用、教学方式的变化方面分析,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 教师 学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教育行业所受冲击尤甚,它不仅带来教育方式方法的巨大变革,更从教育观念上冲击着这个行业,引发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变革。
首先,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对教育教学的观念带来的变革,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观念都受到冲击。
在信息技术引入教育前,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作为学生的知识之源,在教学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在理论界长期质疑并力图改变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制约和功利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师的反应并不积极,同时学生由于缺乏知识的来源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现实,导致长期这种状态不能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种教育观念的固化直接导致我们的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知褒的传播,其思维方式的行为模式也深受教师和主导,严重制约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力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背上了“失败者的教育”的恶名。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多元化,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对于事物的
看法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师限定的思维,在这个时代,新知识、新思维、新观念的传播更便利,直接导致学生的个性化更强,这种背景下我们发现我们的旧的教育观念所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持有旧观念有的教师的课堂不得不面对学生无言的反抗甚至和学生的冲突,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教育观念上思考我们的教育,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能主导他们的学习,只能起引导和辅助作用,我们应该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于学生,只有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才能使教师适应网络进代的教育发展,同样,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应与时俱进,自主学习、广泛汲取,学会从更广的渠道汲取新的知识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其次,我们作为教师也应深刻反思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是最好的注解也是作为教师亘古不变的最高行为准则,在网络时代这种作用虽然没有根本改变,但是,却也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内涵,在旧的教育观念下,教师的“传道”是“我传你受”,“解惑”也是我解你听,学生是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也没有条件选择的,然而,现在,网络给学生打开了一个选择更多的“道”的大门,也会给他们更及时解更多的“惑”,如果这时的教师依然顾我,则会失去教育的本质,变传道为说道,没有人听,也没有人接受。我们必须面对网络给我们形成的挑战,网络是个潘多拉盒子,它给我们的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时候也会给他们精神垃圾,作为我们教师,能作的就是将自己的作用变“传道”为“引路”,我们要接触学生所能接触的一切甚至比他们更多,从中找寻精华剔除糟粕,把美好的东西指引给我们的学生。
因此,网络时代教师的作用本质未变,形式却在因应形式而变,由原来的“传”变为现在的“传”“引”结合,同样在教学活动中其作用也是两个部分:一、作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播者,二、作知识的引导者,这第二个部分正是当前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此时,我们己经不能无视网络对教育的冲击,网络上源源不断的新观念,学生很难取舍,作为教师应作好学生的
指路明灯,把学生从网络这个信息的海洋中引向成功的彼岸。
三、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更为高效
1、学生学习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和快速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几者之间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和迟缓,无法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例如,学生想提问时,只有等待教师有足够的接受提问时才能提出,等到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时才能得到答复。一般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教师用在答复提问的时间分配上的工作密度可想而知。因此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讲解”,学生基本不问的单方面“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限制。而网络引入课堂后,因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多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众多的不同,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看,具有十分鲜明的学生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式”特点。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把从教师和教材上的得到的指导性语言,变成自己对计算机的一种操作,计算机立即给予验证和响应,反馈迅速及时。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更加高效。
2、在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上“异步”。传统的文化课教学,教学内容相对统一,教师是在教育大纲的要求下授课,学生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进行学习,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学习者的多种需要。网络引入教学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可自学的环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学习进度。这样,学生的学习进度往往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如一个学生不可能在还没有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去解微分方程。而一个人却有可能在不知计算机语言为何物的情况下熟练利用电脑进行图像处理,甚至达到很高的水准。再有,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可能十分不同,不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教师。在这样的一种教学对象的群体中,只有因材施教,实行比较彻底的“异步教学”。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这在传统课堂上是不可
想象的。
3、学生学习的“多向互动性”。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教学,由于学习内容的渐进性和系统性,无法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在大多数时候,基础较差的学生向基础较好的学生请教,这种关系基本是固定的和单方面的。基础好的学生只能占用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去帮助和指导基础较差的的学生,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有机会以同样的方式来给基础较好的同学以帮助。虽然有经验的教师也经常要求学生互相帮助,强调协作学习,合作教育,但实际上是以牺牲优等生的学习时间为代价,换取了差生的进步和优等生互助精神的提高,其总体的教学效率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协作热情必须在教师的不断要求下才能得以维持。而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后,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使课堂不仅仅局限在一间教室里,甚至不局限在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内,只要网络联通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互助性学习可以在同学—同学、同学—教师、同学—在线专家、同学—课件、同学—资源库等之间之间展开,这里的协作是多向互动的,是自发的,也是高效的。
4、教学组织形式由集体授课转变为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行的是组班教学,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分门别类地、按部就班地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网络教学虽然仍存在集体授课这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小组学习、特别是个别化学习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分量。网络的交互性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别化的概念的产生。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传播自己观点的双向媒体,强调了学习者的个性,网络环境还为小组学习提供了新的模式,突破了前后座位的相邻概念,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班上的任一位同学作为小组伙伴,一起来研究讨论问题,从而更深刻的体会“网上邻居”的含义,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从教育观念、教师地位、教学方式方法三个方面讨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供了挑战。如何解决教育观念、教学方
式方法,进一步适应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潜能;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应用网上繁复而多样的信息,都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然而,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相信网络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会越来越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