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专家观点 ●难题选萃 ●背景介绍
编者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始终关注着世界科学前沿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提出21世纪的100个科学难题。今年,他们又提出了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这些难题只是众多科学难题中的一部分,却反映了21世纪科学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这些难题一旦解决,必定促进科学技术产生重大突破,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
难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激励科学家和广大科技界人士的探索兴趣,而且可以让公众了解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态势。
现从最新出版的《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一书中选择部分内容,介绍给广大读者。
科学问题是科学发现的起点
路甬祥
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现代科学则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交叉科学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
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因而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
交叉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科学和哲学等大门类科学之间发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门类科学内部众多学科之间发生的内部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因而有利于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性的复杂问题。
在社会发展中,人类会遇到诸如人口、食物、能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问题,这仅靠任何单一门学科或一大门学科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而惟有交叉科学最有可能解决。
在中国科学发展中,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显得相对落后。在较长时期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却都需要各门类科学、各门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和融合。
许多科学哲学家都认为,科学问题是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一切科学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始于问题和终于问题的过程:旧的问题解决了,又引入了新的、更深刻的问题„„因此,善于和勇于提出科学问题,用科学批判和理性质疑的科学精神去审视旧的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创新性的想象力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尤其是提出大跨度、综合而复杂的重大交叉科学难题就显得更具有意义了。
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的源泉
周光召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成果,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学科领域。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4位科学家中,沃森毕业于生物学专业,克里克和威尔金斯毕业于物理学专业,而富兰克林则毕业于化学专业,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同一时间都致力于研究遗传基因的分子结构,在又合作又竞争、充满学术交流和争论的环境中,发挥了各自专业的特长,为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这是科学史上由学科交叉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将一个学科发展成熟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应用到另一学科的前沿,能够产生重大的创新成果。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的源泉。
高明的学术领导人,如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布拉格,善于利用自身积累的知识优势,发现学科交叉的切入点,及时开辟新的发展方向。他领导的集体有宽松的学术环境,支持青年的创意,在完成指定工作之余进行自由选题。
进入新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必须像沃森和克里克那样,不畏艰险,不怕失败,不怕嘲笑,以坚定不移的努力实现认定的目标。
要敢于争论,更善于合作。沃森和克里克能最后成功,在于他们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既会顽强地坚持己见,又能灵活地倾听对方意见,在争论中互相尊重,发挥各自的长处,最后服从真理,很快达成一致。
所有这一切都再一次说明,当重大发现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何时何地由何人发现则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确定最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创造适合重大发现的环境条件,识别和支持优秀人才是各级科学研究机构的领导者应当首先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地球之外智慧生命有多少
早在50多年前,天文学家就开始了对地外智慧生命的探索。所研究的问题是,在我们银河系上千亿颗星球中,有多少像太阳一样带着环绕的行星?其中有多少行星能孕育出生命?有生命的“太阳系”中又有多少会存在着类似人类的智慧生物?这些智慧生物需要进化多久才能产生具有星际通信能力的技术文明?这些技术文明又能延续多久?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人类几乎全部的知识,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气候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进化论、考古学、人类学和各类社会科学的知识。但是到今天为止,很多的相关问题我们还是很不清楚。
(赵永恒)
网络时代生物学家不落伍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集这两大技术于一身的生物信息技术,是当前技术革命的热点;正在逐渐形成的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崭新的交叉学科。对它们可作如下粗浅理解: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数理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手段,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研究环境,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构建各种类型的专用、专门、专业数据库,研究开发面向生物学家的新一代计算机软件,对浩如烟海的原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注释、加工,使之成为具有明确生物意义的生物信息,并通过对生物信息的查询、搜索、比较、分析,从中获取基因编码、基因调控、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理性知识。
如果100多年前有人说:“没有数学的科学是不完善的科学”,那么今天我们有理由说:“不使用计算机的生物学家是落伍的生物学家”。
(罗静初)
脑与意识的关系还不清楚
自古以来,意识的本质和起源一直是哲学家们争论不休而科学家们又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现在,大家都知道脑外伤和全身麻醉会导致意识丧失,再没有人怀疑意识是与某些脑结构的活动相关联的,关于意识问题的争论也已经从神圣的哲学殿堂转移到了科学讲台。脑与
意识问题成了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物理学家、信息科学家、数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目光汇聚的焦点。
研究脑与意识的关系,实质是要回答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这样一个最根本性的科学命题。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在今后的100年内,更令人鼓舞的突破必将出现在对脑的认知、注意和思维等意识过程的认识方面。
(李朝义)
全球污染影响生物进化吗
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不仅形成很多生物生存的胁迫环境,而且也形成了所有生物进化发展的全新环境。至今人们只对污染引起的短期、急性效应有一点了解,而对污染引起的长期效应,特别是对生物未来的进化前途和发展命运的影响,几乎没有涉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是20世纪留给人类的一个重要科学难题。
研究污染条件下的生物的适应和进化,需要综合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全球生物性、生态遗传学、种群生物学等多门学科,才能广泛深入地认识这一关系到生物圈稳定发展和生物进化前途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该学科基本上还是处女地,将留给21世纪的生物学家和环境科学家们去努力耕耘。当前所有国家的学者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国学者尽快步入,有望在该领域取得一席之地。
(段昌群 王宏镔)
攻克艾滋病的希望在哪里
由于全球的努力,我们已经对于 艾滋病毒(HIV-1)和艾滋病有了很多认识,但是,至今仍未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预防方法(如疫苗)。为了攻克艾滋病,迫切需要找到实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为此,除了病毒学和免疫学方面的专家外,还应该吸引更多的生物物理学家、组合化学、结构生物学、信息学等方面的年轻专家,突破传统的病毒学、免疫学和药物学的束缚,开辟新的研究思路和建立新的研究手段,来实现人类攻克艾滋病的梦想。
事实证明,基于传统概念的途径都未能奏效,唯有应用全新的技术,才有可能最终控制艾滋病。
(贲昆龙)
量子信息引发深层次思考
20世纪人们将量子理论应用于物质科学和能源科学,开拓出诸如半导体、激光、核技术等重要高新技术,造就了人类文明社会半个世纪的繁荣昌盛。21世纪,一门新兴的交叉
学科——量子信息科学应运而生,它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互融合的结果。
量子信息科学的诞生,一方面可望形成量子信息技术新产业,另一方面也引发人们对某些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人们坚信,量子计算机的实现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原则困难,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只是迟早的事,但鉴于量子计算的固有特性,未来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应是个什么样子,仍然有待探索。
有人说,人脑是台量子计算机,它具有量子计算的超强信息处理能力。但要证明人脑确实是如同量子计算机那样运作,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郭光灿)
分子考古学呼唤复合人才
考古学得以与分子生物学联姻的关键在于古DNA研究技术的出现。但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由来已久的隔阂也严重阻碍了古DNA这一可以贯通考古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的应用与发展,大部分考古学者仍然对古DNA研究相关知识不知不解或知之甚少,因而在考古发掘中,“取器弃骨”的现象仍然不绝如缕。所以有必要使双方相互调适,如分子生物学分析的原理、过程和结果应根据考古学的要求加以调整。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他们是交叉学科得以深入发展的原动力。
(金力 张帆 黄颖)
最好的医学是中西医结合
如果你牙疼,西医解释为细菌感染,用杀菌的消炎药治疗;中医却解释为“上火”,用清热的草药治疗。无数次实践证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但哪种解释有道理?人们的看法就大相径庭了。
目前,揭开中草药科学原理之谜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直接观察中药是如何影响细胞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实施这种观察有不少技术上的困难,需要中医、西医和化学、物理学家们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但是,当这个谜揭开后,中医的每一点并不一定都可以用西医的理论来理解,反之亦然。中医把人体这个复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治疗,西医则从微观结构来观察和治疗人体。按照物理学中的说法,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每一种都是对另一种的补充,每一种都没有包含全部真理。因此,最好的医学应该是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
(朱清时)
提倡科学家自由思考
———《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编者专访
本报记者 武卫政
日前,记者采访了《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主编、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局研究员李喜先。
问:1998年您主编了《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6年多过去了,请问书中编入的科学难题发挥了什么作用,难题本身的研究有何进展?
答:这本书是经过118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历时两年完成的。书中编入的科学难题以多种形式对国家制定大型的中长期计划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中一部分渗透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之中,即作为科学前沿、发展方向,进行了长期布局,如理论生物物理与生物信息学、脑智(brain & mind)科学、粒子宇宙学、量子物理与信息、纳米科技基础、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结构、超门类交叉科学等重大领域;其中一些分别进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重大领域、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中;还有一些进入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如“973”计划等)之中。
许多提出难题的科学家正在朝着解决自己提出难题的方向努力:如解决大脑与智力的关系(脑智科学发展的方向)这一极困难的科学难题,现在有了一些进展,已有6篇学术论文在国际高水平杂志SCIENCE等上发表了;其他一些仍在研究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总之,提倡中国科学家能独自提出和解决科学难题的意义是深远的。
问:为什么还要再编一本《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
答:当年在《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出版座谈会上,大家都赞同还要出版续集,后经编委会讨论,将续集定名为《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它更强调各类科学,各门学科之间广泛的交叉,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特别是提倡中国科学家独自勇于、善于提出和解决交叉科学难题。
问:请您谈谈这本书的特点。
答:本书遴选的100个交叉科学难题是中国科学家提出来的,虽然它们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乃至哲学等之间的广泛交叉,但也仅是交叉科学难题的一部分。
本书编辑的构思是围绕自然科学4大基本难题(宇宙起源和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和演化、智力起源)展开。开头就涉及宇宙学的难题,并与物质的深层结构粒子世界联系起来,形成粒子宇宙学中的交叉学科难题。从宇宙的演化,直到出现生命现象,最后出现人类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这种最高级的形式。书的末尾部分大多是涉及生命、脑与智力、社会现象等难题。
问:这本书对稿件有什么要求?
答:编委会采取了自由征稿和定向征稿两种方式,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出了1万余份征稿启事。后来,先后返回约200份稿件。这些稿件经编委会初审,明显不满足要求的即退稿。一般每篇稿件要经3位相关科学家评审。争议很大的,反复评审,其中为了一篇争议很大的稿件还专门召开了香山科学会议讨论。一直到出版前,还换了少数几篇。
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
来自: fisher 2012-09-17 23:04:21 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
1 宇宙中正反物质不对称和暗能量 2 宇宙深处的γ射线暴
3 天体物理吸积盘中的反常黏滞 4 天体巨耀斑与引力磁发电机 5 量子引力的探针:黑洞物理 6 极高能宇宙线
7 “冷聚变”争论及其现象与机制的解释 8 夸克物质与奇异星 9 宇宙中的生命
10 日地系统扰动预测 11 磁大气中的天气过程
12 太阳活动如何影响天气气候变化 13 软物质
14 量子力学测量问题与量子信息 15 关于量子信息的若干思考
16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超光速运动 17 时间的开始与终结
18 超旋理论: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统一 19 电容层析成像的机制和线性逆过程 20 温室气体控制一体化原理 21 多波段有机分子激光限幅 22 极端条件下的固体润滑机制 23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
24 Z箍缩与多级能量放大核聚变 25 自旋电子学
26 孤立系统中的自组织与熵增疑难
27 复杂系统分形(自相似)结构与功能及行为 28 陶瓷材料的脆性
29 广义本构关系与智能新材料和智能结构 30 核素氘氚律
31 分子机器
32 Si基材料中实现受激光发射
33 关于材料中原子相互作用势的反问题 34 纳米颗粒的毒性问题 35 分子马达
36 地磁场高斯分析中的唯一性问题 37 建立“地球系统模拟实验室” 38 二氧化碳利用与太阳能转存 39 大气湍流
40 慢汁辐射——地球动力学的基本内因 41 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42 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和动力学过程
43 寒武纪大暴发:从有关化石库旋升周期找解答 44 天灾成因与预测
45 地球表层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认知 46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
47 能源动力系统与环境协调
48 地球表层大规模水平运动的起因 49 细胞进化论中的难题
50 后基因组时代基因产物的功能确认
51 真核细胞的起源进化如何叩开生物多样性大暴发之门 52 有第三遗传密码吗
53 什么决定着生物体的复杂功能
54 DNA的单分子力学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 55 肮病毒致病因子的本质与自由基化学过程 56 作为生命起源标识的分子手性起源 57 生物体的电磁场及其作用 58 生命科学中的若干问题
59 真核生物调控序列启动子的预测 60 中草药科学原理之谜
61 生物在成壤、成矿和元素迁移过程中的生物化学作用 62 对称性破缺和生物节律的起源及统一 63 全球化污染下的生物命运 64 陆生植物的起源
65 蛋白质序列、结构与功能的进化关系及其挑战 66 多视角探讨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移 67 探索决策过程的脑机制 68 大脑压缩态与纠缠态 69 人类大脑信号处理机制
70 脑电图数据动力学:混沌和噪声 71 脑与意识
72 脑的微环路研究
73 大脑高级功能的时空整合
74 人性:自然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点
75 灰色的复杂和绿色的交叉 76 艾滋病的难题
77 信号传导——生命的表述语言
78 揭开意识的奥秘——兼谈认知相对论纲领 79 人工智能能否完全替代人类智能 80 大脑活动的动力学问题
81 网络时代的生命科学和生物信息技术 82 机器思维的探讨
83 图灵测试——机器是否有智能 84 诞生在电脑屏幕上的“人工生命” 85 Stewart平台的正运动学问题 86 混合计算 87 连续统假设 88 信息是什么 89 分子考古学 90 面对基因社会学 91 基因治疗的伦理思考 92 治疗性克隆中的伦理难题 93 扬弃悖论命题的方法和标准
94 不可通约性:科学进步与交叉科学悖论 95 历史动态演变的定量规律
96 社会物理学派在交叉科学领域中的学科意义与价值 97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98 哲理与数理的融合
99 自然科学四大基本问题的交叉与统一
100 自然科学三大理论体系的交叉与统一问题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对深层物质结构的探索 黄涛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协调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困难 黄光璧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引力波探测 胡恩科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质子自旋“危机”及其实验探索 孙祖训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力学的世纪难题——湍流 周恒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金属微粒中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超导电性 金铎 徐力方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高温超导电性 张裕恒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固体的破坏 白以龙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宇宙结构的形成与星系的起源 马#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0.太阳中微子之谜 彭秋和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1.活动星系核的能源和演化 周又元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2.星际分子云和恒星的形成 杨戟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3.宇宙常数问题 俞允强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4.太阳活动的起源 汪景琇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5.磁元的争辩 艾国祥 邓元勇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6.黑洞的证认 卢炬甫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7.宇宙论中的暗物质问题 何祚麻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8.地外文明与太空移居 卞毓麟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9.寻找地外理性生命 甫仁东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0.星系演化的途径 邹振隆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1.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课题 霍裕平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2.未来的空间太阳能发电 徐建中 陈焕倬 张世铮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3.太阳风的起源及其加速机制 涂传诒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4.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 胡友秋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5.表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 胡文瑞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6.磁层亚暴和磁暴的整体过程 刘振兴 濮阳荫 沈超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7.富勒烯化学 顾镇南 施祖进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8.单原子识别与分子设计和合成 白春礼 王琛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29.室温有机超导体 朱道本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0.催化的高选择性合成 王东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1.原子簇物质 孔繁敖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2.非线性光学聚合物实用化的若干问题 叶成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3.分子工程学 郭国霖 桂琳琳 唐有祺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4.分子元件的单原子加工和自组装 朱清时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5.可持续发展对化学的挑战 朱清时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6.地球科学中的非线性和复杂性 刘式达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7.地球构造运动驱动机制的反演 王仁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8.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的预测 符淙斌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39.气候系统动力学 黄荣辉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0.自然控制论 曾庆存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1.地震成因与地球内部流体 徐常芳 刘若新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2.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叶叔华 郑大
伟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3.现今岩石圈构造解析中的若干难题 马宗亚 杜品仁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4.生物多样性保护 马克平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5.细胞凋亡 赵永同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6.生物学的理论大综合:遗传、发育和进化的统一 王亚辉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7.分子识别、化学信息学和化学反应智能化问题 宋心琦 周金
渭 周福添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8.人能否在地球以外长期生存 魏金河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49.脑神经系统动力学 裴留庆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0.生命、人的思维、意识、目的等的物理学基础 徐京华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1.探索生命的遗传语言 彭守礼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2.疯牛病—中心法则——Affinsen原理 丁达平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3.分子进化的驱动力与分子进化理论 张亚平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4.脑的计算模型能带我们走多远 顾凡及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5.如何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通道) 朱超鹤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6.未来的认知神经科学能否给意识以新的解释 沈政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7.地球演化的统一理论:“两均论”与“两非论” 欧阳自远 张
福勤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8.有机体信息系统的演化在物种生存、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马原
野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59.脑的选择性自适应 郭爱克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0.脑与行为的自组织 周昌乐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1.思维与智能的本质 冯嘉礼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2.人脑如何组织其信息存贮 黄秉宪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3.脑与免疫功能 范少光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4.生命起源、细胞的起源和进化研究 李靖炎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5.生命的起源与蛋白质 刘次全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6.RNA与生命起源 张静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7.注意的脑机制 吴新年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8.智力的起源 赵南元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69.细胞如何调控基因组的有序活动 郝水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0.人脑是怎样认知外界视觉世界的 寿天德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1.重力的植物细胞生理学问题 刘承宪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2.中心法则的空白——从新生肽到蛋白质 王志珍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3.“JUNK”DNA有什么功能 陈润生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4.统一医学 李福利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5.意识和思维动力学 李福利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6.人类疾病与基因 方福德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7.生命起源中的对称性破缺 王文清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8.精神与免疫 林文娟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79.改善老年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心理药物学策略 管林初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0.解析全套细胞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展现生命活动全景 王大成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1.心思的神经生物学机理 万选才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2.细胞三维生长和组织培养 陶祖莱碉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3.重返海洋 周百成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4.客观世界的自组织 姜璐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5.全信息理论与高等智能 钟义信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6.关于“意识”问题 汪云九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7.植物光合作用吸、传、转能的分子机理及其调控 匡廷云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8.系统科学的困惑 苗东升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89.复杂经济系统的演化分析 方福康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0.路径积分 严加安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1.朗兰兹纲领 冯克勤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2.球堆积问题 宗传明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3.相变的数学理论 陈木法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4.P-NP问题 堵丁柱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5.超级计算理论 唐志敏 夏培肃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6.庞加莱猜想及低维拓扑 周青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7.黎曼猜想 胡作玄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8.中华民族及现代人类的起源 莫鑫泉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99.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律问题 倪慧芳 刘
次全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 100.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董光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