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力改革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本轮电力体制改革仅在打破传统的国电系统发输配售全面垄断实现网厂分开、调动各发电主体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总的来说,是只改了国家电力公司的“体”,而未动政府部门行政垄断的“制”,在电价体制和电力项目立项的投资体制,以及新的电力监管体制方面陷于停顿,没有深化,反而激发了电荒和电价上升等诸多新的矛盾,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必须遵循中国改革渐进式的、坚定不移稳步推进的改革模式,这就好比大船慢掉头,由于船大,不能求快;而只要方向正确,其实并不会慢,只会更稳妥。电力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同时也是自然垄断和经济垄断行业,电力改革既要循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进,也必须考虑到在体制过渡中如何使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改革平稳有序地发展;兼顾二者是各国电力改革中难题。电力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了新旧两种体制之争和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特殊性矛盾。电力改革既是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政府体制的变革。这一大跨度的改革,深刻地暴露与揭示了我国改革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难度很大,这使我的研究从简单的企业改革层面进入到与政府体制改革交叉的层面。

并为国家电力公司提出“四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1997.1―1998.3):成立国电公司,撤消电力部,政企分开;第二步(1998―2000):公司制改组,实体化,厂网分开,进行竞价上网试点(沪、浙、鲁、辽、吉、黑);第三步(2001―2010):全国联网,全面推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形成电力市场;第四步(2010-)完

全实现配售放开,输电网公司的形成。这个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而我也由此开始逐步深入地介入了电力体制改革。

二、电力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电力工业是一种发、输、配电纵向一体化的集中经营的垄断摸式,它的产权模式在国际上也基本为国有或垄断一体化。产权创新就是要使电力工业产权结构实现多元化,这是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的基础和条件。产权创新的重点是改变电力企业产权结构。从外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经验看,没有多元化的产权结构,电力市场根本就不可能搞起来。电力市场竞争是不同的投资主体之间的竞争,在同一个投资主体内部搞的竞争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只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形式。所以,要实现电力工业市场化,必须大力培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而且必须从所有权上肢解目前只有一个巨大规模的垄断企业的状况,将其分解为多主体企业,为所有参与市场的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条件。所有制的变化将对国有电力工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通过转变观念、培育竞争性电力市场,使得电力工业成为独立于政府财政之外的、拥有更多持股人的一种产业,其发展也与公司的每个员工有更密切的关系。如英国,原有的电力管理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一家高度垄断的大型发电和输电部门,即中央电力局,它把电卖给12个地方电力局,地方电力局负责向各自所在的地区或特许地区供电,而电力委员会只是一家负责处理有关政策事务的协调机构。由于这种垄断体制的弊端,早些时候英国也曾制订了一些能源法规,试图开放市场以吸引更

多的电力生产商。但由于英国中央电力局利用其集发电和输电于一体的优势,有效地进行了抵制,使得当时电力体制改革未能成功。在制定新的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案时,英国首先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他们利用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出售了国有电力公司,不仅使得电力公司的所有权由国家向私人投资者(包括公司的员工)转变,更重要的是在发电和供电领域引人了电力市场竞争机制。重组后原先的中央电力局被分成四个部分,电厂分给两大火电公司及一个核电公司,火电公司融人了私人股份。核电公司在1996年后又完成了产权改革。同时,新成立了国家电网公司负责输电。随后国家电网公司在股票市场被出售,原先的12个地方电力公司(前身是地方电力局)不再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股东,电网公司也完全按电力期货交易市场的方式运作,不再代表国家进行“行业管理”,只起到市场导向的作用。我国电力体制要实现真正的改革,在产权结构上也必须彻底打破目前国有国营的结构。必须从产权上彻底肢解国家电力公司这个电力市场中的“巨无霸”,首先将其发电、输电、配电资产分离,将输电资产部分组建中央国有的电网公司,将发电和配电资产按属地原则划归地方国资部门,在产权上划分出发电、输电、配电三个电力市场主体。实现发电企业的资产重组,改变产权关系,实行多元化产权结构,通过对国有发电企业的资产进行出售、转让、兼并,将国有发电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合作制、合资制等多投资主体的企业,在此基础上按《公司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对国有国营的电网公司也要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

化改造,从产权制度上保证电网公司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建立独立的、产权多元化的配电公司,培育配电市场竞争主体。目前中国的配电公司多数是省、市、区电力公司,其余部分是地方电力公司,对配电公司的产权改革应按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要求,“原则上一县一公司(企业实体)、县级供电企业要成为独立核算的实体,行使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存在多家供电企业的,要按出资关系,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对配电公司的国有股权,也应逐步向社会出售,使其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竞争,使电力消费者真正受益。

我国长期对电力产业实行国有垄断经营体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结果。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指导思想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实行计划经济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而公有制和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基础。为了实行计划经济,就必然将全社会的企业改造为国有企业,以消灭私有制对计划经济的障碍。同时,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实行电力国有化的现实原因。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经济结构严重畸形的基础上,面对落后的经济基础和不利的国际环境,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关系国家存亡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国家选择了以重工业优先增长带动整个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为了保证被压低了价格的要素和产品的流向,保证经济中剩余积累有利于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应运而生的一个制度安排就是对经济资源实行计划配置和管理,实行工商企业的国有化,取消企业自主经营的权限,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电力工业首当其冲。

行政垄断 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政府权力全面而深入地控制了电力工业微观运行的各个方面,通过行政审批等管制壁垒来垄断电力的生产权、定价权,形成我国特有的行政垄断,由此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此外,我国的经济转轨是渐进式的,权力结构至今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使得既得利益集团可以通过直接掌控和参与涉及电力改革的相关法律的制定过程来保障自己获利。而且,我国的电力管制机构同时承担着行业管理、产业发展与调控等职能,不可能单纯从抑制垄断弊端的立场来放松计划型管制而实施市场型管制,多重职能合一的管制机构必然会扭曲管制政策或延缓管制改革,阻碍竞争机制,损害社会福利。

区域电网互联和电力负荷在全国范围内的调度是保证输电安全的重要前提,基于此,2002年的电力改革将电网从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分离出来,成立国家电网公司。但是,保留国家电网公司却留下了维持垄断的隐患。国家电网公司是从政企分开不彻底的产物——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分离出来的,它完全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既有关系独立行事,甚至进行操纵,从而违背了打破垄断这一改革的初衷。英国虽然也存在国家电网公司,但英国改革前的垂直一体化垄断企业——中央电力生产局不如我国国家电力公司的垄断势力大。

我国电力产业的低效率,不完全是政府管制或缺乏竞争造成的,在相当程度上还源于众多国有电力企业改革未能完成。基础设施领域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是以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为前提的。目前,我国电力产业

单一的融资渠道既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又造成巨大的投资缺口。因此,应加速国有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造,在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引入部分民营或境外资本,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来打破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的可竞争程度。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字少了“人”,就是“止”,“止”代表企业的衰败、倒闭和死亡。人心散,事业完”。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对劳动力的选择毫无疑问地应该由行政安置型向效益原则型转变,即企业能否吸纳一个增量员工或是否留用一名存量员工取决于这一员工能否为企业提供出不低于其人工成本的经济价值的有效劳动。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竞争具有两重性、竞争分为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遏制被管理者之间的恶性竞争,引导他们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以促进形成良性的竞争激励循环。人要活着,就必须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需求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类所共有的基本需求形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都有上述五类基本需求,并且上述五类基本需求是按顺序依次上升的,如果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很难说员工会有追求其他需求的欲望,只有当下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追求上一级的需

要才成为驱动行为的动力,只有当生理需求、安全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归宿与爱和尊重的需

要才会成为突出的需要,这是人类需要发展的共同心理过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在于它提醒我们重视人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利润的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树,必将枯竭。

据《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报》报道,国内某知名民营企业在

向记者介绍其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奥秘时的一段话令人颇多感慨:“不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谁的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并能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服务,谁的企业就会兴旺发达,而要让你的员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你就必须真心善待他们,你做好他们想做的事,他们才会做好你想做的事。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电力企业基本属于垄断经营,无竞争对

手,电力价格和效益都比较稳定,职工处于优越条件之中、得到了较为优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