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教学写作并不难 ◎张水鱼 通读这一期的时候,也是我主编的丛书“初中语文智慧课堂”付梓之际。x,t这 套丛书的出版,我满心的喜J悦与期待是可以想见的。但实际上,也略有一些遗憾。 在我的构想中,这一套关乎课堂之智的丛书,不仅包括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 生成、课例品评,还包括教学反思与教学写作。但因为精力不济,教学反思与教学 写作两本书目前还躺在摇篮里昏睡。这里就我的“未完成”,并结合这一期所编 辑的稿件说几句话。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既是创造的艺术,也是沉淀的艺术。教学中的创造主要 集中在课堂实践;而教学沉淀的形式,一是反思,另一个便是写作。在教学中,大 家比较熟知的是那一幕幕极相似而绝无雷同的课堂演奏,而对课堂中些微的不适 与突发的质疑缺少洞察,这被忽略的一部分往往是教学的有效增长点,对这些不 和谐音符进行反思并写作,对于同仁们来说才更有意义。从邮箱的一个个邮件标 题看过去,老师们写来的稿件大多是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新题导写,而有质感的 教学反思,有探索意味的课堂调试,对课堂里学生学习状态的描画却很少见到。 同所有的写作一样,对于教学写作来说,观点是关键,思考是核心,“怎么写” 的问题也非常重要。从哪个视角开始你的写作,从哪个角度开垦你的写作内容,怎 样对你的教学实践“一鸭三吃”,分门别类地进行提炼,是最能体现教学写作之智 的地方。 封面人物徐赞老师的文章里有一段文字这样说:针对学校开展的一次活动, 可以写出短消息,对活动进行报道;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事情的经过;可以写 一篇议论文,论述活动的意义;可以专题描写活动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 拟写活动主题语、活动策划书、邀请书、主持人解说词等等。徐老师这样的引导, 相信老师们大多也做过,但有没有想过,面对同样的一次作文教学课,你也可以做 这样多层面的开垦呢。 徐飞老师的文章《贴近自我,注重思辨》中,有一个“坚持定点研读”的策略。 说可以引导学生定点研读某个“熟悉的陌生人’,某本蕴含智慧的好书,某种“有 意味”的文化,形成自己的“独家素材”,就可以反复运用,化一为万,应付无穷 了。老师们的写作素材就是你的教学生活,面对你教学生活中的特异事件,反复咀 嚼,从不同层面进行阐释,一样可以精彩于教学写作。 奚桂云老师的《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里,有一个摄影师的说法比较贴 切。同样的风景,主要看摄影师的拍摄角度和取景。高明的摄影家,由于其独特的 视角,极为注意选择适当的角度来组织材料,安排场面,配置作品中景物各部分的 位置和相互关系,拍出来的也许就是一幅艺术珍品。文章的写作视角同样有如此 妙用,角度最能体现个性。角度选好了,文章便成功了一半。我的导师刘庆昌教授 说过这样的话:“一般来说,想的时候,往大处、远处、高处、深处想;写的时候,从 小处、近处、低处、浅处多做文章。”深以为然。 纵观本期文章,课例多 ,案例 I ;平实表达多 ,灵动变化 l、了点; 大文章多了点,精致小文少了点。心思细密的读者朋友可以在此空白处多做努力。 教学写作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