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和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词比较阅读

2022-08-0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和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料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第一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紧扣标题,点明时间、地点及客中过节的事件,暗含了“思家”之意。 B.第二句具体描写过节情景,“抱膝”“影伴身”突出孤寂,思家之情溢于言表。 C.三、四两句回忆自己与家里人团聚的画面,家人在说着客居在外的远行之人。 D.本诗写诗人的思家之情,真挚动人,语言质朴率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下列对第二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把对方思念自己和自己思念对方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

B.第二句,巴山之夜,秋雨交织,涨满池塘。“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融情于景,非常自然地表现出诗人的愁思涨满怀。

C.三四两句,“何当”(何时能)这个词从“君问”而来,“共剪”“却话”是由眼前的孤独激发出的对未来团聚欢乐的憧憬,以将来的乐反衬今夜的别离之苦。

D.本诗语言华美秾丽,构思缜密,既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全诗情致深蕴,有一种缠绵顿挫之美。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并指出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

1.C 2.D

3.《邯》一二两句是实写,实写自己客居在外孤独思家的画面;三四两句是虚写(想象,

对写),想象家中人团聚思念自己的画面。余味悠长,突出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夜》一二句是实写,三四两句是虚写。一二句实写眼前,三四句想象自己和对方将来团聚时的幸福画面,那时再谈论今天在巴山夜雨中的相思之苦。让今夜的苦成为未来欢聚时的谈资,今夜的苦便有了更多的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三、四两句回忆自己与家里人团聚的画面”分析错误,这个画面不是回忆,是想象。故选C。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本诗语言华美秾丽”分析错误,本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故选D。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邯郸冬至夜思家》中,“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写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料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夜雨寄北》中,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 ,写实,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实,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虚,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

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