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 飘于世外——深入人怀 610065) 从小说《盗官记》的叙事节奏到电影《让子弹飞》的音乐表达 刘 烨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摘要:现代影视运作中,《让子弹飞》很好地融合了商业片 与文艺片的所需与特长,成为一部难得的叫好又叫座的精彩影 事方式的选择。 不论是从人物类型还是情节发展,《让子弹飞》其实都像极 了英雄题材的《佐罗》,张牧之这佐罗式英雄,姜文选择极大突出 个人、英雄题材的电影是如此聪明。一个成功的影片,必然充分 片,取得了中国电影在文艺片和商业片融合的平衡。而精妙的 音乐表达是电影成功不可忽视、至关重要的内容,在很好地配合 叙事、修饰情节、完成意义传达的同时,带来惊人的美感享受,坚 守了对艺术的追求又得满堂喝彩,飘于世外而又深入人怀。 关键词:《盗官记》;叙事节奏;《让子弹飞》;音乐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8—0263—02 导演姜文说,好的电影不分商业片还是文艺片。诚然,这样 的电影,需结合商业片所具有的元素的同时,散发浓郁的艺术芬 芳。所谓雅俗共赏,都落脚于寻求和架构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 的完美融合点,其中叙事的节奏与音乐就是需要高超技术把握。 节奏与音乐调和着情节和思想的交流,往往比文字、比色彩的切 换,更加隐秘而深入。从《盗官记》到《让子弹飞》,从叙事节奏到 音乐表达的变化调和,见证了一个好故事从小说到电影的转身, 也证明着音乐不仅是作为电影的表现手段,更大程度上,电影的 构成方式也是依赖着音乐。 了解观众的期待、清楚地认识所在的国家社会思想状态。中国 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中,缺少个体独立精神,尤其反对个人英雄主 义,个体精神和个人诉求久久被压抑和隐藏。在这样的文化中, 个人英雄主义式电影并不像在欧美那样让人口味厌倦,相反,它 如同闪电般的光亮唤醒沉睡的激情,以激烈的冲突和紧密的速 度让人感到生命的热情。激昂的速度是力量展现的题中之义, 这样,电影便铺开如烈焰燎原的焦灼、快马加鞭雄姿勃发的生命 渴望,和摧枯拉朽的淋漓畅快。这个英雄的行动速度,也就是电 影的叙事速度,而张牧之从小说中走出时甩掉一切负担,节奏 鲜明。 1.2情节回环结构 如果说,《盗官记》的线性叙事是JI顷势而下的一河平稳流水, 《让子弹飞》的叙事就如同浪起飞崖的漩涡,在大体上保持了时 间顺序叙事的同时,加入了石块般的羁绊,情节丰富起来,但却 不同于插叙的完整,而是提点式的“透露”,留下巨大的想象空 l叙事的音乐演绎 韵律是艺术所共有的特质,对于文学,韵律是由句子长短、 间。这一方面由偷奸耍滑、谎话连篇的人物真县长(葛优扮演) 实现,一个骗子的角色,使得话语失真,叙述本身变得不可靠,影 片开头,县长、夫人与师爷(冯小刚扮演)之间关系微妙却未展 开,张麻子与黄四郎的一面之缘因何而起令人好奇,尽管观众们 紧跟情节,骗子马邦德临死前两个谎言是什么匪夷所思,故事发 生的1910年,是军阀混战的《送别》开头结尾,不同的意蕴, 1.3叙事的协奏一人物话语的音乐 《让子弹飞》吸收了歌剧成分,这几种体现在人物的话语特 词语的错落、内在意义延展速度等方式体现。《让子弹飞》由小 说《盗官记》改编,小说之于电影,是文字叙事走向影像呈现的转 变,《盗官记》的叙事类型类似中国话本,有着话本的结构,前因 后果、起承转合,倒顷畅自流的线性流水,而《子弹飞》打破了线 性状态,首先是对去除了原文长篇情节,再是将速度重新安排。 1.1紧锣密鼓松弛有度 或许,小说与电影叙事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速度的 征上。影片中,人物对白有很强的音乐性:长短句错落,声音抑 扬有致,各具有独特音色和言语风格。例如截县长一段,张麻子 与师爷一问一答,声音一沉稳一油滑,节奏明快,音节相对。这 段对话,在紧紧相逼的节奏中,既让张的沉稳、霸气和多年当劫 拿捏。原著《盗官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叙事方式,浓厚的 话本特征,故事由旁观者讲述,楔子、环境背景、起因结果交待得 细密周到。《盗官记》是用原因、背景、条件来推动故事。“使其合 理”。而《让子弹飞》将小说中张牧之的“从良民变匪”过程,和 因与反面角色黄四郎的家仇恩怨省去,原小说突出的是“势”,而 非“人”,人只是由事势推到行动场。影片去掉慢叙式冗长和细 碎,不仅大幅加快速度,也加强了故事的力度。核心更在于,将 匪的老江湖经验深入人心,也将汤的油滑、贪生怕死、懦弱表现 得淋漓尽致。也在对话中交代了时代背景和人物所处环境。 不同与《盗官记》的本土化叙事,人物话语相对单一,影片中 语言类型丰富,黄四郎是一个受过西式教育的中国恶霸,他狠 毒,却有着西式情趣,果决又心思缜密,靡靡的伪娘作风更衬托 了其外貌谦恭而内心阴毒的个性,一个集学识、城府、江湖的混 合体。他的英语中文混合、古代诗词和江湖暗语杂糅的复杂话 人从“势”中解放出来,人瞬间被拔高,伟岸地站在故事意义场的 中心。 影片较小说《盗官记》最大的变化就是:把环境的错综联系 降到最低,骤然调高个人的声响。小说中,人是由环境、周围的 语本身,就是其复杂、深缜阴险性格的诠释方式。他和走狗胡万 的对自: 事物联系“捧”出来的,影片则是大大提高了人的高度,并且集中 于一个人:张牧之。从叙事上,这样就甩掉了太多牵连,轻装上 阵,以一个人为中心的聚焦叙事,显然更加从容灵活。张牧之已 然不仅仅是推动情节的行动元,这个人物的设置本身就是对叙 黄:I am sorry胡:My pleasure,sir黄:明白不明白,为什么派 你去?胡:因为我死了黄:为什么你会死了?胡:因为我把老爷 供出来了!黄:对咯!如果你活着,早晚都得死,如果你死了,那 你永远都活着 作者简介:刘烨(1988一)女,汉族,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小说 文学界・263・ "t3观文字 此外,影片中有如歌剧的唱和。主角张麻子的声音浑厚沉 着,一直是“主唱”,其他六个兄弟是围绕的和音,呈散点状,而黄 四郎与其是对抗状态,师爷则是二者之间牵连萦绕的声线。影 片中的人物话语出现多声部的混音效果,花姐、夫人、山西女人 背后的关系线索丝丝缕缕间或插入,合时合宜地出现,混入不同 的色彩和话语风格,对电影作了体贴的补充,不同的人物不同的 生活气息,使得影片丰满盈润。 2绽放的声响 《让子弹飞》的音乐是点描型结构,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占 精神主导作用的音乐,整个影片一共四支插曲:《送别》、《太阳照 常升起》、《算逑》、《波基上校进行曲》,不同的插曲在影片中作 用和意义表达都不一样,它们点描着不同的风情,独立完成各自 的阐释。 2.1情节性点描——《让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是日本作曲大师久石让为姜文同名电影配 的乐,姜文将它用于新电影中却更加妥帖。不同与久石让其他 代表作的柔美的空灵,《让太阳照常升起》主章节高山般的雄伟, 突出了英雄力量感、速度,小号的犹如士兵,副节有流水般的轻 盈和马蹄轻快的速度。用在影片开头的“截县长”情节一处,热 烈地烘托了麻匪们的豪侠、粗犷,不知不觉中生动地将江湖之外 的土匪渲染出英雄气概,使得麻匪们一出场,便就位到佐罗式的 英雄角色——这个混乱颠倒的年代,政府腐败,土匪横行,官员 都成走狗,土匪却站为英雄。 2.2过渡性点描——《算逑》 《算逑》是作曲家蔡楠为《让子弹飞》量身谱曲,在这部力量 感十足、情节急进的“男人戏”中,原本应该是小高潮的土匪与恶 霸“见面会”,紧张感却在一种近似调笑的轻佻小曲中平和舒缓 下来。黑鸭子组合女声轻声合唱,歌词只有两个字“算逑”,口哨 般轻快柔俏又玩世不恭,带点西方的恰恰风味。影片用一支望 远镜连接起了城外匪气的来客和正悠闲赏玩的财主。《算逑》带 一点悠闲散漫,带一点从容自得,将城外的“霸气外露”和城内的 “固若金汤”两双眼睛终于对焦。望远镜的游移里,西装革履、正 襟危坐的县长人马欢欣。在人物出场之时,《算逑》已经将黄四 郎的气息带入:奢侈的漫不经心、西洋味的靡靡小调,将黄四郎 对来者游戏般的心理传达得惟妙惟肖。在整个影片上,《算逑》 调和了粗犷刚硬的影片力度,绣上一些花边,点上一抹亮色。 2.3节奏配合——《波基上校进行曲》 在影片中,该曲被用于出征告众之时的曲子,是英国作曲家 奥尔福德作于1914年的铜管乐曲《波基上校进行曲》。万人之 前,三个人各怀心事,台上相互揶揄,一个看似为民着想、体恤民 ・264・ 文学界 情的浩大动作,只是背后权势者的一场游戏。曲子很好地配合 了场面热闹又阴险,表现欣喜却内里争斗的气氛,衬托出怪异效 果,有很强的反讽意味。由于其欢腾、热烈、形式感强,以原曲主 旋律作为回旋主题,生动活泼的插部主题与回旋主题相互辉映, 进一步加强了原曲的动感和活力,使这首进行曲显出幽默特征。 2.4综合性点描——《送别》 《送别》民国时期画家李叔同所作,是广为华人传唱的饯别 离愁的歌曲,意境优美空远,文词浅白却涵蕴不尽,久为传唱,拥 有巨大的互文效果。影片开头和结尾。悠缓空灵的声音,天涯 荒远人生无常的空旷,笑看浮生的寂寞,文辞隽永秀丽,意境深 远。伴随着女声《送别》的歌唱,片子开头打出黄昏时的蓝天,只 有孤鹰,盘旋高空往复左右,却没有方向。 电影开头处:郊外,高山,无人,风吹草动,孤鹰盘旋,渺远清 扬的女声,空谷回声的效果。在广阔的自然天地间,音乐中深蕴 的更广阔的意境被牵引出。在影片的结尾,张麻子恍惚中幻觉 一辆载了昔日同伴的火车扬歌声而去,友情、爱情皆成空,孤身 剪影在夕阳下,前路在何方、何处是归程?那就将这一首骊歌 《送别》,当做此去前路的寄托,就如同来时兄弟相伴而不致寂 寞,或者,本来就一直寂寞,振道救世之心并无人了解,如天空中 盘旋的孤鹰,高高飞翔却注定孤独。 2.5绽放的声响:口哨 在《让子弹飞》中,口哨声音是一道重要而独特的亮色风景, 口哨的轻佻悠后是阳刚的自信。影片中四首插曲,其中《算逑》 和《波基上校进行曲》都运用了口哨。口哨的欢趣,在听觉上对 血腥、杀戮有所调和,却实质上加强了男性的阳刚、电影的内在 生命力度,含笑对影片轻轻附上欢欣色彩。麻匪们“作战”中是 用类似口哨的鸣音作密切的联系,在这里,口哨是配合紧密、团 结协作的结实团队;在“战斗”胜利后,麻匪们用口哨以自娱,这 里口哨是玩世不恭的生活情趣。背景音乐《算逑》是类似口哨的 女声吟唱,其实也承担了画外音的功能,将麻匪内心的轻松、得 意、底气十足又有些得意忘形传达得惟妙惟肖。口哨是影片的 一抹重要色彩,一声泄密,它内在充实的生命气息和轻佻风格, 正表达了影片本身的特征:内蕴扎实,格调诙谐。 3结语 《让子弹飞》着实风光了一把,姜文在花费心血打造的《让太 阳照常升起》由于“文艺味”太浓导致票房受挫后,并没有选择向 不理解的他的世俗眼光妥协,而是在大众和文艺、票房和内涵、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逐渐找到平衡,从而使电影技巧更加 浑厚圆熟。音乐在这里,既是影片伸展的路径之一,更是这部电 影在商业影片和文艺影片中兼顾周全的艺术保证和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