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策略 张帆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经侦犯罪案件侦查支队 1 1 800 2 经济犯罪的产生有着全方位、多层次 的原因,综观当今我国经济犯罪预防的现 状,结合有关专家的观 ,我们认为这类犯 罪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摘要】 经济犯罪不仅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 序,同时也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随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的犯罪 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同时经济犯罪的手 段、方法形式多样。为了有效地打击经 济犯罪,必须对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 原因加以分析,进而制定有效的打击防 范对策。 【关键词】 经济犯罪;预防;策略 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 的犯罪,一般指自然人或法人为了牟取非法 利益,在商品生产、分配、流通及其管理过 程中,违反经济管理法规,危害市场经济秩 序,应受国家刑法惩罚的行为。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 段,近几年来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 波及社会各个领域。一批震动全国的大要案, 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 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 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各种消极因素 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内,以非法获取经济利 益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给国家 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经 济的健康发展。据统计,每年我国因不诚信 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亿元,其中很 大一部分就是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带来的。 一 经济领域犯罪的新趋向 在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诱因的影响下, 我们认为经济犯罪较之过去可能出现一些新 趋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单位犯罪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所有 制结构将进~步由单一向复杂转化,从而使 经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化。除了传 统的自然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会越来越 多,诸如骗贷、生产伪劣产品、逃税等单位 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其次,犯罪领域将进一步拓展。这一拓 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新兴的经济 犯罪领域发展。各种专业市场不断得到发 展,各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将不断出 现。在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 第一,深层次和浅层次问题。深层次是 指我国国情问题,浅层7欠是指国民素质问 知识产权市场、高科技市场等不断兴起的新 题。经济犯罪产生的关键原因还在于经济基 兴市场中,由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极 础。即在现有的国情条件下,在市场经济负 易成为各种犯罪分子投机的场所。二是向社 效应的影响下,很容易滋生经济犯罪。国民 会渗透。非法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 的法律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众型案件增多。 第二,道德问题。在这方面,道德问题 第三,犯罪手段更为复杂化、多样化和 十分严重,道德沦丧,崇尚金钱至上,道德 现代化。各类经济犯罪的手段更加隐蔽,更 问题如此严重,仅提出一个方略解决不了问 加狡猾,并向智能型、科技化、现代化方向 题,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社会上强化道 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经济犯罪领域 德约束。 在国际上已经并不鲜见,如利用计算机技术 第三,法制观念淡薄,对经济犯罪所带 进行网络经济犯罪,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货 来的社会危害陆认识不足是犯罪产生的主观 币等。 因素。经济犯罪的产生既受社会环境因素的 第四,经济犯罪种类将不断增加。新时 影响,也与犯罪主体的主观认识和心态有 期下,经济犯罪也呈种类增加的趋势。如刺 关。近几年来,虽然人民群众法制观念日益 探、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业务秘密;窃取、 加强,但仍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 出卖本企业的技术秘密;封锁市场,垄断价 打击假币、假发票专项行动中,就需要广大 格;制作虚假广告,操纵股市行睛从中牟取 人民群众的支持,让这类犯罪如过街老鼠, 暴利等“新兴”经济犯罪类型,不断出现。 犯罪分子也不敢抱有侥幸心理。 二.经济犯罪的突出问题 四、关于预防经济犯罪的几点设想 从近几年公安机关侦破的一批经济犯 一是超前预防与事后预防并举。超前 罪大要案件的情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主 预防和事后预防是针对发案而言,超前是指 要是: 犯罪行为发生前运用各种预防机制,采取一 l、金融诈骗案造成损失巨大,过去,金 系列的措施,减少引发犯罪的各种可能性, 融诈骗案件发案极少,偶有发生,损失金额 将犯罪的苗头消灭于萌芽状态;事后预防是 也不大,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金额诈骗案 指犯罪行为实施后的预防,针对暴露出来的 件大幅升,动辄损失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各种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的案件也屡见不鲜,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二是重点预防与普遍预防相结合。可 2、合同诈骗案危害严重,这类经济犯 以同税务、工商、银行等有关重点部门大力 罪活动往往涉案金额大,有的还诱发劫持人 配合,也可在某一系统或单位将重点放在易 质,故意杀人等恶性案件,甚至引发工厂倒 发案件的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而将其他部 闭,群众上访,请愿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严 位和一般人员作为普遍预防对象。 重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社会舆论导向预防与法律预防相 3、骗税犯罪案涉税金额越来越大,危 协调。法律预防在遏制各类犯罪中,较之社 害税收征管的犯罪案件,近处来不断增多, 会预防更具直接性,它包括立法预防和司法 涉税金额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虚开增值税专 预防两个方面。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和法制 用发票进行骗税的重特大案件不断发生。 宣传力度,抓住典型案例,通过电台、电视、 4、银行卡犯罪案致国家金融秩序受到 报刊等宣传工具,深入到重点部门和单位, 严重干扰,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 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做到警钟长呜。圃 卡非法套现、恶意透支,大量诈骗银行资金。 5、制造假币、假发票案在局部地区有 【参考文献】 蔓延之势,假币流入货币流通领域,甚至在 ;、李诺。经济犯罪的预防[J].中国刑 局部地区形成了蔓延之势,不仅来重影响了 事警察,2005,(01). 正常的社会主义金融秩序,也造成了人民群 2、巴哈提牙尔・米吉提.新时期我国 众的恐瞑。假发票给国家的正常经济运转造 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其预防对策[J].法 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制与社会,2008,(1 5). 5、王静.刍议经济犯罪的本质问题 三、经济犯罪案件产生的原因 [J】_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O08,(O 6) MODERNBUSINESS坝代商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