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内外叫响重阳文化品牌 盛世重阳耀上蔡 一个千年古县的文化复兴之路 ★记者/秦前松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这个中国传统的习俗宣泄了思 乡人的抑郁感情,同时又是传统的祈寿节日。1989年国家把农 历九月九日确定为“老人节”,重阳节成了一个以消灾和企盼 健康长寿为主旨的传统节日。 河南省上蔡县是重阳节的发祥地,这里自古就有重阳节登 高、饮菊花酒、佩香囊、插茱萸的习俗。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 齐谐记》,日:“汝南(即今之河南省上蔡县。当时历属汝南郡治 所在上蔡)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 家当有灾,宜急云,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 洒,此祸可除。’归如言,齐家登山。(昔名冈山)夕还,见鸡、犬、 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登高饮菊 花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今天,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 为桓景登高躲灾避祸是重阳节登高风俗的源头。现在的上蔡县, 还保持这样的传统,每年的重阳节,就会有大批的人来到登高 处祈福。所以有“天下重阳源匕蔡”的说法。 自2005年12月1日,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 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成为全国文化之乡中第一个也是唯 一一▲资料图片:上蔡县举办第2O个老人节庆祝活动 场可同时容纳3万人观看演出。 二是保护文化遗产。按照“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科学利 用,合理开发”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领 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完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 的收集、编纂,“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调查推荐,“河 个以节日文化为主题被命名的文化之乡后,为传承和保 护好重阳文化遗产,上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重阳文化之乡 的建设工作,把重阳文化之乡建设纳入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布 局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超前规划,加大投入,突 出特色,科学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海内外叫响了 重阳文化品牌。2006年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 南十大民俗经典”的推荐评选,河南“老字号”的普查和河南 民居民间建筑的普查等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项工作。经 过抢救,上蔡县的重阳茱萸绛囊和核桃雕花工艺被列入河南 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重阳登高处、伏羲画卦亭两 处遗址同时入选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保护名录。 三是建设专题网站。2007年3月份,申请保护“中国重阳 文化之乡”中文域名,并建设开通了“中国重阳文化之乡”网 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被国务院 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上蔡人梦想成真, —个千年古县演绎的重阳文化再度照耀盛世中华! 站,向世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重阳文化。四是加强文化研 保护资源下“真”功 一究。申请成立了中国上蔡重阳文化专业委员会,邀请国内知名 学者、专家,举办了以“天下蔡氏源上蔡”、“天下重阳源上蔡”、 “九九重阳节尊老敬老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 和“金秋重阳”诗歌朗诵大赛,“金秋重阳”书画大展等活动。 是修缮重阳景点。2003年,县里斥资数百万元修缮了 重阳登高处,打通硬化了重阳登高处周围的道路,加强重阳登 高处景点的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重阳文化氛围,让重阳节 的发祥地有看头、看不够。2006年县里又投资300余万元,在 蔡明园“亚洲第一门”下建设了高标准的重阳文化广场,该广 结集出版了《重阳节发源地一上蔡》、《蔡国蔡氏溯源》、《蔡国 纪事本末》三部论文集,编纂出版了反映上蔡历史文化资源的 2011 11上MOTHERLAND 21 ▲重阳之 ——上蔡 ▲上蔡老人在重阳节上 《古蔡风物》、《天下重阳源上蔡》等书籍。 合理开发树“精”品 一是选准—个载体。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办“中国・上 蔡重阳文化节”,以文化节为载体,与外界进行文化、经济交 流合作。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中国・上蔡重阳文 化节”,重阳文化节在全国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性和知名度。 二是建好一支队伍。致力于重阳文化的研究,选拔和培育一批 民间文化专业队伍。目前,已经培养出一批以重阳茱萸绛囊工 艺杰出传承人张社、桃核雕花工艺杰出传承人刘海龙、白云翁 毛笔制作杰出传承人白山林等为代表的重阳文化人才。三是 兴起一批产业。研制生产了菊花酒、菊花茶、重阳系列糕点, 制作重阳登高点景物宣传册,旅游纪念册、纪念章等工艺品、 培育生产菊花、茱萸盆景等;扶持创办了上蔡县重阳茱萸绛 囊祈福用品有限公司、上蔡县秀梅重阳茱萸绛囊制品有限公 司、东岸雕花桃核扣等重阳文化生产企业。紧紧围绕尊老敬老 22祖国2011 11上 这一主题开发老年人用品,如“九九”牌保健鞋、拐杖、健身器 材等。重阳文化品牌效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显现出来,重 阳茱萸绛囊以其祈福吉祥的文化内涵,走出国门,倍受日本、 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及东南亚侨民的喜爱。东岸桃核雕花 成为出口创汇的特色产业,产品远销越南、老挝、柬埔寨、新 加坡等6-I"国家,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J陕发展。 科学发展重创“新” 上蔡县提出了争创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县、全国尊老敬 老模范县的工作目标,制定出台了《上蔡县老龄事业“十五” 发展规划》、《上蔡县老龄工作目标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 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90岁以上的老人和百岁老人生活补助 制度。县委、县政府把2007年定为“敬老院建设年”,把敬老院 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列入向全县人民公开承 诺的十五件实事,掀起了敬老院建设的高潮。截至2007年1O 月底,全县共新建敬老院房屋2368间,修缮房屋301间,投入 敬老院建设资金3043万元,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达 ̄1J 4672人, 集中供养率为60.4%,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了省市确定的五保对 象集中供养60%的工作目标。同时,结合重阳文化节活动,县 委、县政府每年都要评选尊老敬老“好家庭”、“好儿女”、“好 儿媳”,进行隆重表彰,在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的良好社会风尚。该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上蔡县是海内外蔡氏祖居地,秦丞相李斯故里,河南省 十大古城。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和发挥古蔡历史文化的影响 力、辐射力、带动力作用,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变文化优 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并以此带 动相关产业决速发展。 该县每年都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邀请国内外 人文历史专家、学者、艺术团广泛开展文化研讨和交流,利用 这些载体,该县近年共签订合作项目60多个,引进外资10亿 元。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开发力度,该县通过实施政策驱 动、项目带动、产业拉动,着力培育具有传统优势和独具特色 的文化产业品牌,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新的文化产业集群。茱 萸香囊、桃核雕花畅销全国15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越南、 老挝、韩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3月,茱萸香囊、桃核雕 花被收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决的秧歌扭起来。随着中国・上蔡 第九届重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连日来,在“中国重阳文化之 乡”、全国尊老敬老模范县河南省上蔡县,从机关到学校、从 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社区,都沉浸在“让尊老敬老文化发扬 光大”的浓浓氛围中。